•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除了中大,这些高校也是“古墓派”!后续保护有讲究

2019-01-07 13:49 来源:南方网 毕嘉琪;杨逸;黄堃媛

  昨天,一则“中大校园惊现古墓”的消息刷屏了有料哥的朋友圈,施工队不仅从原本要建食堂的工地挖出了多座东汉、明清墓葬,还挖出了清代水井的遗存。

  消息一出,历史系、人类学系学生火速到达现场,拍照、做笔录、听老师讲解……一样不落,喜提“校园考古实习”。更有网友调侃,这是最“优秀”的一届施工队,在期末考试周给大家奉献了一场大戏。

  不过有料哥发现,大学里挖出古墓早就不是新闻。全国各大高校你追我赶,争当“古墓派”。作为广东的“头号种子选手”,中大这些年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今天有料哥就带你看看中大和广东高校这些年在考(wa)古(mu)上的精彩表现。

  中大曾现22座千年古墓

  故事要从1961年说起,那年1月,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内发现一处西汉时代墓葬。同年11月,校区原高岗球场又发掘出一座东汉砖室墓葬。

  1981年,中山大学东南区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穴。《中大校园的东汉墓》中记载,当时在广州市文物主管单位的同意下,人类学系考古专业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同学自己动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器物共30多件,推测墓主为女性。

  这些都只是“小意思”。直到2005年底2016年初,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大北校区医学科技综合楼建设工地中意外发现了22座古墓葬,包括西汉土坑墓8座、东汉砖室墓3座、三国时期砖室墓1座、晋南朝砖室墓10座,规模之庞大让人震惊。

  有料哥听说,无论是墓葬本身,还是出土的近300件(套)形制奇特的器物文物,都是广州地区所罕见。其中,有两座被专家认定为南越国时期的“夫妻合葬墓”,墓穴呈“一前一后”状,表明“这一夫一妻下葬时间有先后”,这种葬式在西汉时期的岭南非常少见,两位墓主很可能是迁徙南越的中原人。

  此外,“家族墓地”也是一大亮点。10座晋南朝时期的墓葬不仅排列有序,墓向一致,而且同期墓墓型的营造方法与结构基本相同,专家推断这是一个跨晋南朝三朝的大户人家的家族墓群,这也是当时广州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这么大规模的家族墓群。

  广州大学之“古墓丽影”

  在广州,除了中大,广州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也曾挖出墓葬。

  1986年,广州大学校园内发掘出3座东晋砖室墓,出土铜器、青釉器等文物数十件。

  1989年,广州大学再次清理出1座东晋砖室墓,出土1方墓志砖,阴刻“甄寿亡亲解夫人墓”。

  2005年,在黄埔大道西暨南大学考古勘探发掘中,清理出墓葬5座。

  作为高校集聚之地的大学城更是不甘示弱,亮出四张考古名片:南汉高祖刘岩墓康陵、南汉烈宗刘隐墓德陵、明代石人石马墓、清初炮台。

  南汉高祖刘岩墓康陵&南汉烈宗刘隐墓德陵

  早在2003年广州大学城刚刚动工之际,中环线上现今华南师范大学校区就挖出了两座距今一千多年的陵墓,分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高祖刘岩墓康陵和南汉烈宗刘隐墓德陵,如今被并称为“南汉二陵”。

  遗憾的是,康陵在明崇祯年间已被发现,经历数次盗扰,随葬品被洗劫一空,发现不是太多。尽管如此,考古学家还是找到了清理干净的玻璃碎片、石头、玉器等文物,能一定程度上佐证广州悠久的对外交往历史。

  据有料哥了解,此次出土的康陵哀册文碑是南汉考古的最重要发现之一,南汉二陵也因此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目前在陵墓基础上修建的南汉二陵博物馆还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皇陵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匠心独具。为了保护好康陵遗址主体部分,博物馆结合了周边的地形地势,修建成具有岭南风格的园林景区。

南汉二陵博物馆建筑方案效果图

  此外,博物馆的布局顺应了康陵遗址的布局走向,保持与康陵遗址平行,并参照唐代宫廷的建筑布局,建筑内外透出一股“唐风古韵”。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向有料哥透露,目前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已经建成,正在布展,争取在2019年上半年就对外开放,到时广州的小伙伴们又有眼福啦!

  明代石人石马墓

  在广东工业大学新建足球场北面的金银山下,有一座明代石人石马墓。据考证该墓为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年)所修,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根据残存的墓碑可以知道是夫妇合葬,主人姓曾,名豫斋,赐进士奉政大夫福建按察司佥事,葬于明万历十八年。

  在墓前的神道上,石人、石马、石羊一字排开,拱立两旁,所以被称为“石人石马墓”。现在石羊因为较矮,已经被杂草覆盖,只能看到石人和石马。

  有料哥听闻,这是广州地区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石砌山手形明代墓葬,不仅石构件琢刻精美、前所未见,而且六尊石俑齐备、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如此规模的石人石马古墓群,村民都说没有人前来拜祭,甚是冷清。

  清初炮台

  顺着外环,进入广东药科大学,离校门不远的一片约3000平方米的荒地里,11个半米不到的石墩露出地面。路边一块小石碑写着“广州登记文物:穗石村炮台”。

  据清康熙《新修广州府志》载,此炮台应为康熙时的石子头冈炮台。炮台年久失修,在鸦片战争前已废弃。据说,这处炮台主要毁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响应填海造田的村民们用大锤、钢钎、钢凿等工具把15座炮台基座凿烂,填塞河涌,当年的凿痕现在还可以清楚看到。

  2003年炮台被发掘时,残存的最高基座高约3.8米,底边长3.2米,宽2.1米,有3座因地陷而滑塌倾斜,少数有加筑痕迹。但是现在,裸露可见的炮台只有11个,其他都埋没在杂草丛中,旧日威严不复存在。

  全国高校里的“古墓派”

  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里,“古墓派”因居住古墓而得名。放眼全国,也有以西安、南京为首的一大波高校在频频挖出古墓之后,被学生封为“古墓派”,“上学如上坟”在这些学校成了一句“实在话”。

  西安邮电大学:1个校园,600多座古墓

  有料哥早有听闻,西安有两多——高校多,古墓多。各大高校建校区时不挖出个把古墓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西安的学校。而各个高校中,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显贵,历朝历代的古墓,完全可以写成一部中国通史。

  比如西安邮电大学里密集分布的600多座古墓,从东周到唐代皆有。2001年,西安邮电学院在长安区茅坡征地1000亩,建设新校区。建设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区域就发现了战国、秦、汉、唐代古墓葬600多座,其中80%以上都是秦墓。

  西安财经大学:挖出中国第二大墓葬

  要论墓葬级别,位于西安财经学院新校区的秦墓当属第一。这座墓是迄今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也是最大的具有四条墓道的墓葬。

  2004年,为配合西安财经学院新校区建设,考古人员在长安区神禾塬一带发现了一座大型秦墓。虽然墓葬被盗严重,但一件“六马鞍车”的出现,还是让考古专家兴奋不已。

  按照礼制,用六匹马拉车是天子出行才能享受的待遇。正所谓“天子驾六”,它的出现意味着这座墓的主人身份异常高贵。

  那么它的主人是谁?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考古专家将目标锁定在了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身上。一是财院秦墓的位置和史记中“(夏太后)独葬于杜东”的记载相符,二是作为秦始皇祖母的墓,完全可能享受天子的待遇。

  南京大学:校区底下就是东晋皇家陵墓区

  在有着“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据不完全统计,有40位左右的皇帝曾在南京“君临天下”。他们死后,大部分都埋葬在现在的南京市区或者周边。因此南京高校发现的古墓大多是帝陵级别的。

  1972年4月,南京大学根据指示在标志性建筑、北园北大楼后面挖防空洞时,竟然挖出了一座东晋墓葬。这座大墓出土了一大批青瓷器,还有一些陶器和金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叫作金珰的金饰,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珍品,在这个东晋古墓中却一下出土了4件,让人称奇。

墓中发现的青瓷羊

  根据入葬年代、女性附葬等因素,有学者指出南大北园东晋墓的墓主很可能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也就是说此地是司马睿的建平陵。

  可以说,如今的南京大学北园,其实就是东晋时期的一个皇家陵墓区,至少安葬了四个皇帝,有四座帝陵,目前发现一座,其他三座帝陵可能已经被毁,或者还深埋在校区附近的地下,暂时不为人知。

  此外,南大还先后发现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和古井等文化遗迹,出土了数以百计的以陶瓷器为主的历代文物。有料哥只能说,难怪南大考古系如此强劲,教材就在脚下,还会怕挂科?

  后续:古墓如何保护?

  既然发现古墓的频率如此频繁,很多人好奇后续要怎么保护古墓,是回填还是盖博物馆?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中心的副主任刘锁强告诉有料哥,考古工作人员完成古代墓葬的考古发掘清理工作后,会先根据项目情况、墓葬类别、研究价值和保存状况等因素,对墓葬后期保护措施做一个评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去实施。

  一般来说,普通墓葬尤其土坑墓因为形制比较常见、发现数量比较多,宣传展示价值也相对不高,就会选择保护性回填,如果是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项目,则会在完成全部文物资料记录工作后进行建设施工。

  如果是性质比较特殊如大型石室墓、砖室墓等,文物价值高、便于展示宣传,就会考虑原址保护,针对具体情况实施保护措施包括一些硬件建设,也可以整体搬迁再进行复原、保护与展示。

  如果是学术意义、科学价值特别重大,比如青塘遗址、南越王墓这种,在国内外很多地方都会考虑以博物馆、陈列馆或者遗址公园等形式来进行重点保护与陈列展示,对科研价值、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等进行宣传,作为地方文化历史旅游资源。

  对于大家关心的中大古墓,有料哥了解到,下一步,中大和广州市考古院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和考古工作规程,对古遗址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有料哥也会持续关注,第一时间“送料上门”噢!

  【记者】毕嘉琪 杨逸 黄堃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度~粤有料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