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切勿通过绥芬河口岸回国!”中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馆的连续提醒,让中俄边境的黑龙江小城绥芬河市登上了微博热搜,也让广外的大一新生王佳莹紧张起来。
随着新增输入性病例持续增多,历经百年绥芬河口岸于4月7日临时关闭。截至4月8日24时,黑龙江省累计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7例,其中123例来自绥芬河市。
“建设方舱医院”“实行小区全封闭管理”……这座不足7万人口的小城在行动。王佳莹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打算为家乡出份力。她还用文字记录下这场突如其来的“曝光”,“登上热搜有些‘魔幻’,但乐观的绥芬河人能苦中作乐……”
“一夜之间上了热搜,冷热间的夹缝状态”
“中国公民切勿通过绥芬河口岸回国”。在手机弹出的微博热搜里,王佳莹看到了自己的家乡,一下子紧张起来。
疫情发生以来,绥芬河市这座边境小城第一次以这种方式闯入大众的视野。从3月21日到4月7日关闭,18天里,绥芬河口岸累计入境2443人,输入性病例持续上升。截至4月8日,黑龙江累计确诊输入性病例127例,其中绥芬河市123例。
这座还没过完冬季的边境小城,在“第二次的暂停”中成为防疫的焦点。
王佳莹感受着身边的变化。居民进出小区和公共场所必须扫码,测量体温,必要时还需要出示身份证。社工询问出行原因,非必要的外出则会被社工劝阻返回。
“可以说,绥芬河当下如临大敌。”王佳莹感叹,疫情此前离绥芬河很远。在国内疫情暴发时,绥芬河一直都保持着零确诊的纪录,是国内第一批解封的城市。
在疫情的下半场,绥芬河人要学会在严防新冠病毒中生活。王佳莹观察到,街道变得空空荡荡,待在家里的亲朋好友开始学着在网上炒股。“绥芬河做外贸生意的人很多,向俄罗斯出口木材、食物、衣物,那里轻工业不是很发达。”王佳莹说,口岸关闭后,市民的经济来源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作为大一学生,王佳莹更关心家乡高三学弟学妹们的学习,“同学们都担心何时能正常开学”。
成为当地志愿者,写文章记录家乡变化
王佳莹眼里,绥芬河人喜欢晒太阳,哪怕外面天气很冷、冰雪未消,不少老人还是会到门前坐一个下午,常常也能见到年轻人到绥芬河边散步。
随着输入性疫情风险持续提高,4月8日,绥芬河所有小区封闭式管理,人们只好窝在家里。街道刚刚恢复了些许生机,又迅速回归冷寂,天空中还飘起了雪。
“现在出门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而我就要去当疯子了。”王佳莹笑称。4月4日,她看到绥芬河共青团招募志愿者,便主动报名,“绥芬河也就几万人,但很短时间就有800多人报名当志愿者,大家都关心着家乡。”
“大家刚上岗的第一晚,市体育馆没有空调,人们送了好几车棉被过去,其实那里只有5个志愿者,根本用不完。”王佳莹说,在疫情中,她看到家乡人守望相助,彼此温暖。
从那天起,王佳莹就担负起了所在小区的消杀工作。她头戴浴帽,穿上雨衣,忙上忙下。她所在的小区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七层楼,再加上外置楼梯,每次消毒她需要爬四十五层楼。每做完一次,她的腿肚子就会抽筋一次。
兴许因为天气太冷,又或是对新增病例的担忧,在刚开始消毒的时候,王佳莹只遇到五六个人。7日,她遇到了必须要出门的人——一位穿着边检警服的中年男人,口岸关闭后,他们依旧要守在防疫一线。
“这个城市很小,让人觉得很魔幻”,王佳莹告诉记者,近日来,她写下网文《一夜之间,我的家乡绥芬河上了微博热搜》来记录这些变化。
以前,王佳莹会因家乡小巧玲珑的美而骄傲。这里风光秀丽,绥芬河绕城而过,街上坐落着尖顶的俄式建筑,俄罗斯商品也随处可见,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到这里游玩。
“今年,人们还会来吗?”做完志愿者工作后,王佳莹会在心里问自己。她相信家乡的疫情会过去,“这两天,绥芬河还在下大雪,但到了五月份,春天总会到来。”
南方日报记者 徐勉 实习生 康韵怡 赵子周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