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只知道外国的恐龙?这本书告诉你谁是中国第一龙!

2019-01-05 07:57 来源:南方网 苏佳霖 陈小庚

  “你能说出几种恐龙的名字?”

  “三角龙!”“翼龙!”“霸王龙!”

  在广州学而优书店里,一群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台上主讲人的问题。

  “你们说的这些都是外国的恐龙,说明我们的恐龙科普和古生物科普和国外确实有差距,这也就是我来到这里给大家做科普的原因。”

  近日,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携历经近两年精心创作、荣获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十大自然好书的《听化石的故事》来到广州,开启“年度十大自然好书”十城宣讲活动的广州站。

作者: 王原 / 葛旭 / 邢路达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年: 2018-5-1页数: 288

  王原主要从事古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与地质古生物学科普工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脊椎动物志》(两栖类)、《史前生物历程》、《热河生物群》、《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文津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家奖等多项图书奖励。

  这次,他与同事共同创作的《听化石的故事》更是荣获“年度十大自然好书的“年度视觉奖”。

  一场关于化石的视觉盛宴

  《听化石的故事》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古动物馆的60件精品化石,其中包括中国乃至世界级的珍品,还有40件馆藏标本的高清大图、70张史前生物的全彩复原,并设置有12个延伸阅读的“知识窗”与2个纪念中国学科奠基人的“科学家丰碑”板块。

设计了网格纸和手写体的“知识窗”

  特别的是,书中设置“从鱼到人”的演化过程中的九大事件作为串联化石的线索——脊梁骨的起源、颌的出现、由水登陆、羊膜卵的出现、重返海洋、哺乳动物的兴起、飞上蓝天、羽毛的演化和人类的起源。

  这九大事件作为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经美术编辑设计,以横版黄页的形式嵌入到60个化石故事中间,让读者更清晰地抓住5亿多年来“从鱼到人”的这段生命之旅。

以横版黄页形式设计的“大事件”

  不论是外部富有书香气息的封面设计,还是内页的化石图片、远古生物复原图以及馆藏标本的高清大图,都经过精心拍摄和编辑。

  王原表示,在拍摄以科研为目的的科学照片时,务必要求处处清晰,但书中的照片则有所不同。“我们这次的图片是由著名的摄影师进行拍摄,他们是艺术家,是以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化石。例如书中的一张鬣狗粪便的化石照片,实际上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王原解释道。

书中的“鬣狗粪便化石”

  这张照片既保留了鬣狗粪便中因为食用骨头而能够保存下来的科学性,同时体现了鬣狗肠道的结构,又在拍摄上追求视觉上的虚实结合,最后得到的照片十分唯美。这也正体现了这本书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一本可以“听”的化石书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听化石的故事》中,特别录制了包括张弥曼、吴新智、邱占祥和周忠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十五位古生物研究专家共计二十八段访谈音频,以二维码扫描下载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这些专家学者把种种化石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中,感知远古生命的传奇与不朽。

  远古的生命留下的遗体、遗物或者是遗迹埋藏在地层当中,经过多年的地质变化,身体中较硬的部位容易在底层中保存下来,形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因此被称为化石。化石是远古生命的印记,代表着过去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

  “化石是解读生命和地球演化的钥匙。是学者解读过去、解读生命的演化、解读地球环境的变迁的重要工具。”王原向读者们阐述道,通过化石了解远古生命的模样,对照现在的生命形态,便可以推断中间发生了哪些系列变化。

  “地球上海陆变迁,甚至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2亿多年前其实是在海底。如果我们在珠穆朗玛峰上发现了海洋的生物,比如说一种鱼龙,那就知道原来它们生活的环境在2.3亿年前还是一片海。”王原用通俗的例子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人们对化石的存在以及研究化石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

  在气氛活跃的讲座分享中,王原向在场的读者一一介绍了化石的类别、书中化石的故事以及《听化石的故事》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不仅解答了读者们心中的不少疑惑,同时也消除了一些关于恐龙及其他古生物的常见误区。

  现代人起源于哪里?恐龙有没有灭绝?马的“脸”为什么那么长?谁是中国第一龙?有很多化石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是真的吗?世界上的第一条鱼、世界最早的带羽毛的恐龙、中国最原始的鸟长什么样?一个个疑问都能在这本“化石的故事书”中寻找到线索。

  “我们研究的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载体。它既触手可及、生动形象,又年代久远、充满神秘,其中蕴含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又留存很多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王原希望这本书能让公众了解到更多古生物背后的发掘、修复、研究等一系列的故事,激发对古生物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王原表示,每一个化石背后都蕴含着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研究和贡献。优雅灵动的文字、图画和设计,特别是古生物学家亲口讲述的音频这一新的形态,为读者打开了时空隧道,向听众展示中国化石的故事,介绍中国科学家的贡献,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

  通过化石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和条件走进博物馆。王原表示,近几年古博物馆的人流量有加速增长的趋势。

  他希望人们可以带着这本《听化石的故事》去参观这些古生物化石,在这本“参观导览书”的带领下解读化石背后精彩的故事,走进科学的大门,了解更多中国古生物学的成果,珍惜这些人类的宝贵财富。

  “其实现在你看到的这些生物,很多都是在地球上存在的生物演化而成的,还有很多类群的生物没有留下痕迹,但他们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精彩的故事只能通过化石解读。”我们在观察化石时其实就是在探案和推理,能够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尤其是小朋友,通过化石去了解过去有趣的故事,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通过古生物走进科学的大门,进而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证精神。”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了解化石、了解古生物能帮助我们认清“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在培养儿童对古生物的兴趣方面,影视作品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媒介。但对于目前许多影视作品中古生物知识准确度不高的现象,王原持这样的态度:“保证影视作品中古生物知识的科学性是有必要的,但也必须留给艺术家一定的创作空间,如果我们完全按照科学的形式一丝不苟地展现,那这个片子可能没有人看,更不用说激发公众的兴趣了。”

  既不完全丧失基本的科学知识,又通过艺术的加工吸引更多的受众,影视制作方需要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有灭绝,也有新生,世界上生命不息、演化不止。”阅读一本自然好书,聆听化石的故事,共同探寻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 苏佳霖 陈小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粤读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