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对话濮存昕:好演员先要会“说话”,通过《林则徐》体悟孤独

2020-01-18 09: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侯婧婧

  濮存昕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艺术指导。1953年生于北京。

  从事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多年,参演过话剧《李白》《茶馆》《雷雨》《窝头会馆》《洋麻将》,电视剧《英雄无悔》《来来往往》《光荣之旅》,电影《一轮明月》《鲁迅》《最后的贵族》《洗澡》等。于2007年荣获中国话剧百年突出贡献奖,分别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并曾获颁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奖、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等表演奖项。

  他用自身影响力投身公益事业,曾当选为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阔别多年,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又回到了广州。1月15日至16日,由他和徐帆、洪涛、郭达、关栋天主演的原创话剧《林则徐》在广州大剧院演出。舞台上,饰演这位“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濮存昕,句句作金石声,演到动情时泪流如瀑。最后结尾时,一道纱幕降下,在滚滚巨浪的投影中,他缓步上行、伫立回望,全场报以持久不息的掌声。

  首演之前,濮存昕在后台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不少公众对他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一年前,当被问及是否有参演影视剧的计划时,他回答说:“娱乐市场真的没有我的活儿,我演的东西没人看。”此言一出,舆论皆为他惋惜,甚至颇为不忿,如同现代人回顾历史,得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后竟遭遣戍,会忍不住痛惜黄钟毁弃、明珠委尘。

  可实际上,濮存昕并没有抱屈之意。在与前辈艺术家童道明合著的《我知道光在哪里》一书中,他早已写道:“戏剧艺术是我的月,名利只是几颗星。”2018年,65岁的濮存昕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退休,却依然活跃在属于自己的那方舞台上。除了在海内外演出多部话剧,他还参与发起了首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以促进交流、扶植新锐;他创建的、旨在推广朗诵艺术的公益平台“濮哥读美文”也已步入了第4个年头,由此衍生出来的线下朗诵会,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濮存昕对南都记者说:“我一辈子没干过太多娱乐的事儿。”在他看来,他所钟爱的戏剧表演和朗诵,本质都是文学。这种稳定的旨趣与其成长经历有关,比如从小随父亲、北京人艺著名演员和导演苏民(濮思洵)泡在排练场、周末参加朗诵小组,那是他最早的美育,也由此萌生了当演员的念头。后来小学刚毕业,他就到北大荒参加生产建设兵团,将回城考上空政话剧团视作“命运转折点”;又过了9年,他才正式调回父亲所在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濮存昕总说,是演戏拯救了自己。台词就是他的课本,大师笔下的角色给了他能在观众面前说话的权利。所以对于舞台,他抱的是一颗感恩之心。

  这次排演新剧目《林则徐》,他不仅翻了很多资料,还跑去林公的故乡福州采风,演起戏来更是从不惜力。同剧组的著名京剧演员关栋天说,由于整个舞台被设置成了11°的大斜坡,剧组上下都觉得濮存昕有一场下跪的戏太难,而且他有腿疾,在排练前还动了一次手术。但濮存昕说“不用改”。有一天在后台,关栋天撞见他无声地敲打自己的右腿,还见到了两块伤湿止痛膏,心里很感佩。

  新的一年,濮存昕还是有很多工作计划,特别是上半年,他参演的话剧《哈姆雷特》和《德龄与慈禧》将在国内巡演,其中《哈姆雷特》会造访英国;同时期,他还要参与另一部莎士比亚作品《暴风雨》的排练。紧接着,就是北京人艺的《洋麻将》和《茶馆》。

  身为中国的“莎剧专业户”,濮存昕在30年前就演过“哈姆雷特”,但在这一版中,他把创作热情灌注在了国王“克劳狄斯”的身上。他告诉南都记者,这是因为他对“克劳狄斯”有了新的理解,想试验一下,“除了杀人这件事情,剩下的他都是对的,那要怎么演这个角色?”

  说到这儿,他脸上浮现出一种狡黠且得意的笑容,显然已经沉浸在文学层面的探索中。

  对话

  南都:从李白到鲁迅、弘一法师,再到林则徐,你已经演过不少人物传记式的作品。记得你曾每一次都会趁此机遇向“传主”学习,这一次饰演林则徐,你又有哪些心得或启示?

  濮存昕:对,就是学习。我觉得,能够值得去演的这些传记人物,他们身上真的都有不一般的东西。演之前,有很多很多历史的细节我都不知道,需要去看书,去采风,才能够把握,这也是逼着我们学习的一个方式。所以,去翻书,这是第一位的。

1995年,濮存昕在《天之骄子》中饰演曹植。

  第二位的就是,你要理解这部戏给的空间是什么。导演(王筱頔)她有一个我觉得没想到的提示就是,林则徐很孤独,因为他太高了,太独立了,他是走在前面的人,他前面没有人。就像《岳阳楼记》里说的,“吾谁与归?”我的同行者在哪里?

  林则徐心中的那种寂寞感,他怎么去调适自己,在入世、出世之间……这是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的。我们世俗生活中,哪有这样的命运、这样的精神世界供我们自己去体验?但是在剧本中、在台词中,我们是可以想出这个东西,附在自己身上,跟观众平等地去探讨的。

  南都:在新版《德龄与慈禧》中,你饰演“光绪皇帝”,也是一位晚清历史人物。我发现你在去年的北京首场使用了一种较为外放的表演方式,甚至坐在台上大哭。怎么想到这样去设计?

  濮存昕:其实排练场都没有的,只有(北京首演)那一天。那一瞬间我在台上就是“想干嘛就干嘛了”。

  光绪那个人物也好有意思的,他太难太难了。珍妃死,之后他跟着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再回来,他没有说话的权利了,他只有这么一刹那间是可以(给慈禧)递奏折的。逼急了,他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的——你哪知道皇上会不会坐在地上、叉着腿哭一下呢?可以演义的。“文是雅、艺是俗”么,我也“俗”一下吧!有的时候可以在台上玩一下的。第二场我就不那么演了,我就踏踏实实跪着了(笑)。

  南都:当时跟你同台的“慈禧”是92岁的表演艺术家卢燕,你形容她是戏剧舞台上的“活化石”,因为她那一代人的表演,现在的演员比起来,已经完全不同了。具体是怎么不同?

  濮存昕:现在是我们在“当家”,对吧,但是我看过前辈们的戏——就是“本来面目”,真真正正的本来面目;同时又是最艺术的。

  现在是(戏剧表演)艺术教育有一些问题。几代老师教出的几代学生,对戏剧舞台技术问题越来越忽视。多少人学戏剧表演是为了当影视演员啊,因为挣钱,因为能出名。但是戏剧是什么?一个剧本里,舞台提示才有多少字儿,剩下的全是台词。你首先要当一个会“说话”的演员。会“说话”,首先是要会思想,你要有理解力、想象力、概括能力;然后你得有表述能力,字正腔圆,在大空间中有语言传递的能力。

  太多孩子不会“说话”就当演员了。会演戏的演员,大都是在舞台上滚过的、能说独白的演员。独白是什么?是心里话、精神表述、诗意、哲学……老一代的演员,就是这方面有(功力)。到今天达式常老师、许还山老师他们还在参加朗诵会呢,这都是老一代的电影演员。他们是愿意朗诵,愿意和文学亲近。

《林则徐》剧照。

  南都:说到朗诵会,这个传统最初是谁创造的?

  濮存昕:就是我小的时候听的“星期朗诵会”,(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几个剧院的演员组成了一个朗诵小组,我父亲是组长,副组长是著名演员王心刚,朗诵艺术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现在又有很多新的朗诵会了吧,像深圳的朗诵协会、朗诵组织可多了,广州我相信也有的,就是老百姓通过这个方式接近文学、提高文学修养,然后自己愿意表达。

  再回到你刚才的话题。老一代演员的台词,都是讲究极了的。卢燕阿姨一张嘴,就是那个味儿,就是绝对就对了。光靠气质的演员,有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作品、因为角色,或者因为导演,有一两部能表现得不错,他/她会成为一个流量明星,但是持续不了。真正一辈子的演员,先得解决台词,先得解决“会不会说话、能不能表达”的问题。现在缺这个。我们需要让这些还想继续当演员的演员们,慢慢再回炉、养成,多一些基本功训练。

  南都:你自己发起的朗诵项目,到现在也有三四年了,除了“濮哥读美文”公众号,你也同步办一些线下活动。目前看来,这些活动在朗诵艺术的推广上面,收效怎样?

  濮存昕:点击率可以。不过我们不求收效。知音不是我们敲锣打鼓招揽来的,我们有心无意。品质在这儿,自有人闻香而来,对吧。

  其实我们在剧场演戏也是这样。剧院的大门是谁都可以进来的,我们欢迎所有的人,我们尽可能通俗一些地去表述文学,但是你必须自己对文学艺术有爱好、有渴求。

  我们不希望你只是为了看看相、为了明星走进剧场,而是希望你在看完之后获得一种文学感受。我出来的时候,你千万别先鼓掌,我们要隐身在角色的名义后面,通过技术表达我们的理解和想象。

  南都:作为剧迷口中的“莎剧专业户”,近期你参演的李六乙导演版《哈姆雷特》也即将与内地观众见面了。你认为在当下应该如何演绎经典戏剧作品?

  濮存昕:全世界范围内,我已经看了十多台各种不同的《哈姆雷特》,其中很少有我觉得特别特别好的。这回我为什么参加,而且不演“哈姆雷特”、演的是国王“克劳狄斯”?因为对“国王”这个角色我有个新解,就是,除了杀人这件事情,剩下的他都是对的,那要怎么演这个角色?杀人,不对,“但是我有道理!为了政治,为了国家的命运,为了爱情!”——我想解读这个。没想到吧?我这个面孔是濮存昕,但是我干了这件事情。这就是解读,对经典的解读。

一部《李白》,濮存昕演了近30年。

  南都:所以说,你是从人物出发,做这个新解的?

  濮存昕:从文学出发。把我们能想象到的、可能成立的东西表达出来。观众可以不同意,可以说“不对!你演错了”,但是我想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去探讨它。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侯婧婧

  《林则徐》剧照摄影:王小京、邢辛

  部分资料图来自网络

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