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重阳节“崇德尚艺”,这四位广东老艺术家有话说

2019-10-07 13:27 来源:南方网 毕嘉琪 万璇 杨逸 黄楚旋 李培

  在中国传统重阳节到来之际,省文联与南方日报共同策划,对四位获得过“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的老艺术家进行了访谈,请他们回忆创作文艺经典的过程,提炼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生动创作经验,以重温经典的方式,勉励后辈文艺家再创文艺经典,勇攀文艺高峰。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既要有“高原”,也要有“高峰”。近年来,省文联积极做好“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文艺家、“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的推荐宣传,先后举办了冼星海、萧殷、红线女、王为一、饶宗颐、杨之光、陈笑风、潘鹤、陈金章、刘斯奋等文艺名家学术研讨会,编撰出版《岭南文艺百家》丛书等书籍。

  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晓指出,省文联未来将积极实施岭南文艺精品计划、广东文艺人才高峰工程,在文艺界倡导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今后每年在各艺术门类中推出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代表,建立各文艺门类代表作品代表人物数据库,成立名家工作室,统筹举办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发挥老一辈文艺家“传帮带”作用,加快人才成长步伐。

  著名演员、导演张良:

  真实记录生活岭南风情是创作宝库

  “我一生就干了两件事,一是当演员,二是做导演。”86岁的张良笑称。他曾在电影《董存瑞》《林海雪原》等影片中塑造了董存瑞、陈大虎、陈二虎等经典银幕形象。演而优则导,张良执导的《雅马哈鱼档》《女人街》等经典电影,成为“新南国”影片的代表。

  “让我下定决心从演员转行为导演,是因为改革开放。”张良来自东北,他记得在放开鱼市场前,好几次让儿子拿砖头去排队买鱼都买不到。改革开放以后,广州的鱼档、服装店、理发店等琳琅满目。这些喜人的变化深深刺激着张良,他暗下决心,要把广州改革开放的新形象新事物鲜活地呈现出来。

  1984年,《雅马哈鱼档》上映后,不少观众说“隔着幕布都闻到了新鲜的‘鱼腥味’”,片中音乐茶座、摩托车、迪斯科舞厅等新鲜事物的呈现,让不少内地的年轻人从此有了一个“广东梦”。张良回忆,当年在《雅马哈鱼档》的镜头里记录真实广州的市井风情,他要求在实景里拍摄,尽量不打灯光,不干扰鱼档的正常营业,甚至运用了大量的偷拍镜头,来把清晨的广州白鹅潭鱼档众生相拍“活”。拍摄当天,清晨四五时,张良就带领剧组偷偷到现场架起机位,偷拍那一群来回穿梭于渔船和鱼档间的演员……这场耗时两天、在鱼档老板们毫不察觉间拍完的重头戏,后来成了影视教科书里的经典桥段。

  “真实”是张良一贯遵循的创作宗旨,在他的作品里,真实贯穿了影视作品的题材、选角、拍摄和表演等各个环节。“一部影视作品能成为经典,生命力在于真实,真实地去反映生活,真实地记录历史。”

  “70年来祖国越来越强大,这些新变化,这些岭南风情都是影视创作的宝库。”张良感慨道,《南哥》《榫卯》《白蛇传·情》等粤产新作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瞩目,他对广东电影的未来充满希望,希望更多青年导演关注当下现实题材,从生活中挖掘故事。

  岭南“山水画掌门人”陈金章:

  一山一树都有生命用画笔和他们交朋友

  陈金章被誉为当代岭南画派的“山水画掌门人”,艺海泛舟60余年。他曾受教于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三位岭南画坛巨匠,深得“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精神正传。他的山水结构总给人带来不同凡响的感受:行家誉之“粗犷博大、细微深邃”,谓其画风“雄秀清远”。他的作品《长江的黎明》获中南五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龙腾虎跃》《枣园春》获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我每年都要画张画,你看这个画里坐着喝茶的小人,眼睛不好画不出来。”现年90岁的陈金章指着新作微笑着说,早上作画,中午休息,下午看画,数十年如一日,陈金章的生活离不开创作。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陈金章多年来的座右铭。为画木棉,他几乎跑遍了广州木棉花开的地方,从越秀山到文化公园再到鲁迅纪念馆,在写生的过程中仔细揣摩其中内含的神韵,几个月后才有盎然春意跃然纸上的《报春图》。苍劲的木棉鲜红怒放,远处云山雾罩,流泉飞泻,飞鸟轻啼。“山水画中一山一树都有生命,要懂得用画笔与他们交朋友。”

  报春图

  2006年,陈金章在海南岛呆了59天,从尖峰岭到霸王岭,去了十来个林场写生,和工人一起住在茅棚,以馒头和水饱腹。参天树木遮盖住了天空,大自然带给他感受,他创作了《南方的森林》。

  “画作需要感受才有生命力,没有到生活中去,不可能画出好画。”陈老回忆说,广州市增城区何仙姑庙里有一株唐代生长的白花藤,藤蔓交错。“历经1300多年的沧桑,生命力依然如此旺盛。很多画家此前去看了没有画,但是它感动到了我。”

  与许多用照相代替写生的年轻画家不同,陈金章外出写生从不带相机,单凭双眼观察和记录。“学山水画要把传统画了解透彻,但是临摹之后要把古人程式化的美学提炼出来,再到生活中去感受山水。”陈金章认为,画自己的感受才能从前人的风格里跳出,拥有自己的风格。“我的老师关山月八十多岁还到西沙群岛去画画,这种精神其实比技术更值得学习。”

  “黎舞之母”陈翘:

  深入到生活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

  1950年,年仅12岁的陈翘进入了汕头文工团,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岁月流转,近70年过去,耄耋之年的陈翘仍然激情充沛,她继续担任着南方歌舞团的艺术指导。谈到舞蹈创作,陈翘坦言,创作一定要深入到生活中去,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人民。“这是我年轻时形成的创作观念,我始终牢记这一点。”

  陈翘能创作出《摸螺》《喜送粮》《三月三》《草笠舞》等黎族舞蹈系列,和她扎根海南黎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上世纪60年代,陈翘创作的《草笠舞》获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金质奖章及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奖,让她饮誉舞坛。回忆起《草笠舞》的创作经历,陈翘说,舞蹈的主题和动作都是“从生活中感受出来的”。黎族的家家户户都放有一顶草笠帽,草笠不仅是他们的劳动工具,也是爱情信物。陈翘抓住了草笠这个代表黎族文化的典型符号。

五十年代的草笠舞

  草笠舞的主题动作也是长期深入观察黎族生活提炼出来,黎族姑娘筒裙窄小,不方便低坐,倚着同伴侧身而立, 身体随着双脚重心的移动而改变姿势。姑娘们戴的银手镯压着手腕,女孩便会微微抬起手臂翘起弧度,形成特有的风韵和体态。陈翘把这些感受放在心里,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现黎族少女追求内在美的隐秘。《草笠舞》初稿演出就在平时下乡演出的晒谷场上,陈翘一边跳舞,一边要和猪狗家畜争夺舞台。她的双脚踩在村子的泥巴地里,她用舞蹈的语言去诉说。

  “我一直坚信民族文化是创作的根。”她去到大山深处采风,没有路的地方就用刀辟出一条道路。暴雨之后过蜈蚣山,一尺多长的蜈蚣被雨水冲下来,她在一里多长满是蜈蚣的泥水沟里奔走。她几次遇到山洪突发,《草笠舞》创作采风时,细如发丝的山蚂蟥钻进她的小腿,血流不止,又痒又痛,陈翘笑称这些是“带血的金质勋章”。

  舞蹈是形象化的艺术,14年前,以陈翘为首的广东省舞蹈家们提出了“岭南舞蹈”这一概念,通过每两年一届的岭南舞蹈大赛传递薪火。“岭南舞蹈已经在慢慢形成品牌,但是时间较短,需要一代代人的探讨实践,用更多的代表作来明确岭南舞蹈的类型。”

  谈及对青年一代的期许,陈翘希冀青年舞蹈家要善于用舞蹈语言去表现自己所处的时代。“任何伟大的艺术家都离不开自己的时代,我们有责任与时代对话,用艺术的形象思维表达对时代生活的思考。”

  潮剧名伶姚璇秋:

  继承好传统再进行创新

  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已过耄耋之年,聊起表演细节时仍妙语生香,谈话期间信手拈来的独创“姜芽指”,让人仿佛能看到她舞台上的风采万千。

  “我是潮剧改革的继承人,没有潮剧改革,我就不会登上潮剧舞台。”新中国成立后,潮剧改革提上议程,姚璇秋正是在此时,因其柔润动听的音色,被正顺潮剧团相中,加入改革后百废待兴的潮剧行列。

扫窗会

  姚璇秋回忆说,1953年,剧团复排《扫窗会》并在广州演出一炮而红。该戏保存了潮剧较古老的唱腔曲牌,唱功、做工严谨细致。“我苦练了整整八个月的唱念做打、眼神、台步等表演基础,锤炼出《扫窗会》的表演,同时还要兼顾《玉堂春》的练习。为了唱好,我提早两小时起床练基本功,吃饭、做梦、上厕所都在说台词。”

  1954年,姚璇秋主演的《扫窗会》被列为重点剧目选送广州参加全省汇演,她以精湛的表演在此次演出中崭露头角,后又凭借《荔镜记》受到梅兰芳的夸赞,在潮汕各地巡回演出。此后一路演至首都北京,巡演遍及大江南北,在全国打响了潮剧名声。

  《荔镜记》由曾涉猎西方戏剧理论的话剧导演郑一标和吴峰合作导演,在表演、唱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革新尝试,为古老的剧目注入时代气息。在姚璇秋看来,导演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导演能引导演员进入作品,甚至可能使整部戏的面貌发生改变。演员只有理解了剧的历史、剧里的人物关系,才能把戏演好。”

穆桂英捧印剧照

  姚璇秋希望有更多人才能加入地方剧种的创作,“戏剧最困难的就是创作,但现在剧本少,潮剧需要创新才能保持生命力。”同时,姚璇秋还勉励戏剧界的年轻人谨记“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兼顾“保根”和创新。“希望年轻人能继承好传统,再进行创新,如果表演一旦舍弃传统之根,就不再是潮剧了。”

  【策划】孙国英

  【撰文】毕嘉琪 万璇 杨逸 黄楚旋 李培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