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镇里来了工作队|我有一个新安梦,三年后让它焕然一新

2021-08-17 18:38 来源:南方plus 刘珩

  7月21日,台风“查帕卡”到了,粤西风雨不歇。在茂名化州西南角的新安镇,有一队人一早就踏着风雨出门了。

  他们是省城来的,此行前往红光村走访调研。近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下,广东提出了创新的帮扶机制,由扶贫攻坚时期驻村帮扶改为驻镇、驻村两级帮扶,为乡村建设发展赋能,驻新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组成。

  从7月2日入驻新安,工作队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调研,和村干部座谈,到贫困户家走访,向化州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取经,随供电所职工入村暗访……1个多月下来,他们走遍了新安镇的17条行政村(居委会),每个队员都记满了厚厚的笔记本。

  “作为水果之乡,新安的农业条件不错,但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作队队长、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秘书处副处长孔令辰明白肩上的压力与责任,他和工作队员们已经在谋划新安未来的蓝图,“我们有一个新安梦,想用三年光阴让它更美好。”

工作队到贫困户彭亚五家里走访。

  走村入户:“有什么困难,我们想办法”

  踏着小雨,工作队来到了红光村。村里的主路宽敞干净,村中的内巷大多也已经做了水泥硬体化,破败的房屋都拆完了,新的砖房均已建成,不少人家还盖了高层。

  一进村委,村支书彭兴华就热情介绍近年来人居环境整治的结果,每个自然村都有了保洁员,垃圾也能集中处理,原来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现象没了,“村民们一块保护村容清洁。”

  新安镇的村居环境确实有了很大改善。2020年,新安镇政府投入资金198万元用于垃圾清运,通过普及“一村一保洁员”,聘用了245人,建成垃圾收集点498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100%集中回收处理。

  在后来的走访中,垃圾集中处理的效果也得到了验证。红光村的彭姨直言,“虽然要交垃圾清运费,但村里环境好了,住着也舒服。”

  “不要只谈成果,现在有什么困难,我们想办法。”孔令辰追问着。村支书彭兴华也很坦诚,讲出村里生活用水短缺、污水处理粗放、村集体收入不高等问题,孔令辰一一记下。

工作队走访红光村的化橘红加工业。

  为了保证调研的效果更可靠,工作队除了和村两委座谈,还随供电所员工入村“暗访”,回访“贫困户”更是重点。

  红光村的“贫困户”彭亚五的家里有四个孩子,教育靠政府兜底,每月的低保金如期发放,在政府帮助下,他盖了新房。两个孩子中学毕业后计划外出务工,生活的压力能缓解不少。

  新安镇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工作队都一一记在日志本里。上午在新安村、红光村村委座谈,下午到化州农业农村局取经,了解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工作队从清晨忙到了夜晚。三周时间里,工作队走遍了新安镇的17条行政村(居委会),熟悉了这里156.7平方公里的土地。

工作队到化州市农业农村局走访调研。

  为了调研结果更科学,工作队特地邀请了国内有名的专家团队跟踪走访,设计了各村情况的调研表,通过5个大项,28个分项,102个问题,对各个行政村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建档。问题大到每个村的面积,小到村里幼儿园的适龄人数,细致入微,面面俱到。

  “通过全面的数据,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各村的情况,全面了解新安镇的面貌。”专家表示,后续会对每个村的各分项进行整合研究,再由此谋划新安未来发展的蓝图。

  水电解难:退桉种果修复水库生态,新建变电站纾解供电压力

  新安镇地处较为偏远,位于茂名化州的西南角,与湛江廉江市交界。从汕湛高速下来,沿着325国道行车近20分钟,才能到达镇区。小镇的商业并不发达,临街的小商铺承担了小镇居民的大多数购物需求。

  这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镇,居民日常生活仍被吃水和用电困扰,两大问题也很快被列入工作队攻坚方向。

  “无论是居民生活用水,还是农业用水,都处于短缺状态。”工作队队员、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保植检处副处长温锦君发现,用水洗过的衬衫会泛黄;宾馆里被褥已经变成了土黄色;一场暴雨则让自来水更加浑浊。较远的村庄都是村民自己打井,全镇实现集中供水是村民们的集体愿望。

工作队邀请专家团队入户走访。

  新安缺水是从源头开始的,镇上的水库几近干涸。7月22日,记者随工作队前往新安镇唯一的居民公共饮用水源地石罗水库考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山路两边种满了树干细直高耸的桉树林,把水库阻挡在视野之外。行至水库边,40多万平方米的库区有近一半面积库底裸露,干裂的黄土与周围茂盛浓绿的桉树林对比强烈,天空下着中雨,而库区中间存水却很浅。

  “现在还是丰水期,到了10月以后,库区干涸的面积会更大。”温锦君说,桉树林种在库区的集水带上,水都被“抢光抽干”了,平时的雨水都无法汇入水库。

  红光村村支书彭兴华也直言困境,村里外租的林地种了6500多亩桉树,而果树只有800多亩,受大面积种桉树影响,村里水源紧缺,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水果产业也壮大不起来。

  好在村民们已形成了共识,在新安镇今年3月底的人代会上,代表们把实施饮水保安工程和退桉种果列为重点的民生实事项目,村民们已经开始行动。

  桉树的租期还有一段时间,孔令辰明白,解决用水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关乎到居民幸福,更要考虑生态健康发展,包括集中供水的具体实施方案,退桉后果树品种的选择及栽培技术,甚至后续的水果销售问题,都要综合细致考虑。

  而在居民用电上,工作队已经找到了抓手:计划在南部新建一个10万伏的变电站。

工作队到新安镇石罗水库走访,商讨退桉种果事宜。

  据工作队队员、广东电网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杨开岳介绍,新安镇呈南北长条形,北部和东北部有两个变电站,但距离南部较远,电力运输距离太长,导致南边的几个村子供电不稳。而计划新建的变电站将有效保障电压稳定,村民将不用再为停电发愁。

  “无论是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我们都会细致考察,通过科学的方案一点点优化。”孔令辰说。

  产业破困:发挥水果之乡特色,集中电商、物流、金融资源

  “房新,路平,人少。”这是杨开岳对新安镇的观察总结,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赚钱了,留在村里大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只有发展产业,提供足够的就业,托扎安增收致富渠道,才能留住年轻人,才能解决农村空心化的困境。”

  工作队调研结果显示,新安镇的产业基础并不算差,这里是化州有名的“水果之乡”,全镇的水果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黄皮、火龙果、番石榴都有不错的收成。每年7月初的“水果文化旅游节”也已办了四届。然而规模化种植仍相对落后,再加上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等要素制约,新安的水果产业还没能攥成一个拳头。

  据了解,新安镇成规模的企业只有4家,工业总产值也只有1.43亿元;而具体到村,则集体收入薄弱,甚至有5个行政村集体收入为零。虽然在脱贫攻坚中积累了一定成果,但规模有限的企业仍面临发展困境。

工作队到新安镇的物流企业走访。

  化州市橘安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一个缩影。2017年,钟见文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号召,从深圳回到了新安镇红光村,创办了“化橘安”品牌,发展优质橘红深加工的橘红酒、橘红茶。

  在企业带动下,红光村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集中了新安镇200亩的橘红树,每年收购40多吨橘红,每斤收购价也稳定上涨了近1元钱。农户不会再为愁销路而砍掉橘红树,收入也大大提高。

  但新的问题却接连出现,钟见文想扩大生产规模,却找不到合适的土地建流水线和储存车间,资金不足和品牌弱势的短板也逐渐显露。

  “化橘安的规模还是不够,解决不了村里太多就业。”红光村村支书彭兴华坦言。

  孔令辰已把这些记在心里,他明白,“产业发展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能盲目选择短频快的项目盲目上马,要瞄准未来布局,行久以致远。”立足镇域甚至县域,产业发展可以调动更多的资金和土地,而受益群体更应覆盖全镇的近5万居民。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分院的专家认为,新安镇可发挥“水果之乡”的规模优势,完善种苗、营销、物流体系,集中打造有品牌价值的水果产业链;继续支持现有的水果种植和养殖产业,促进种养循环绿色发展。

  蓝图还在孕育,但工作队已经有了方向:有效促进新安镇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必须抓住种养、电商、物流、金融、数字农业各环节,汇聚优质资源,打造“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驻镇手记:参与乡村振兴,是人生幸事

  来到化州新安镇,办公室重新粉刷的甲醛味还没散,宿舍的门窗还等着换,工作队就开始奔走调研了。

石罗水库几近干涸,新安镇的饮用水较为紧缺。

  “加快熟悉,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工作队队长孔令辰明白自己的责任,这次帮扶不同于早前的精准扶贫,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省创新提出驻镇帮镇扶村,帮扶范围扩大了,覆盖的人群也变广了,涉及到的问题也就更加多样。

  “‘帮扶’对我们可能只是一份工作,对乡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改变。”在乡村发展工作中历练多年,孔令辰有丰富的基层经验,深知村民所急所需,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他曾在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石岗村扶贫,发展了板栗特色农业;2017年到2020年的三年里,他远赴新疆喀什,把广东先进的产业和经验带了过去。

  在东源县石岗村,孔令辰一次走访贫困户时路遇暴雨,车子陷在泥坑里出不来。周围的村民们开来拖拉机,把车子拖了出来,等孔令辰请村民喝水道谢时,他们已经离开了。“你为乡村发展抛洒汗水,乡亲们更会真心回报。”这令孔令辰十分触动,更坚定了他参与驻镇帮扶的信心。

  常年在外,一家人聚少离多,孔令辰自觉亏欠家人很多。在新疆喀什扶贫时,一去半年回不了家,父亲出了车祸,母亲又摔伤了腰,他只能拜托妻子照顾,三年过来,儿子小学都要毕业了。这次到化州驻镇,已经上初中的儿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哭闹了,还帮他拿了行李。

  温锦君离家时甚是不舍,特意在客厅装了远程视频看家设备,这样两个孩子在家里干什么,他隔着几百公里就看到了,“还能监督他们写作业。”而杨开岳则是通过视频电话缓解思念,在新安驻镇,他每晚都会和两个孩子视频通话。

  乡土情怀是工作队员难以绕开的话题。“我是生于农,学于农,事于农。”温锦君来自梅州五华的农村,如今是广东省农业厅植保处副处长,常年和种子、农药和病虫害打交道,“小时候读书吃不饱,我更知道农村的短板和不足。”杨开岳已经想过,这次驻镇帮扶将会是他人生最难忘的经历,“在距离广州400公里的粤西小镇上,我曾付出汗水和精力。”

  “能参与乡村振兴,是我们的人生幸事。”孔令辰感慨,经过地毯式调研,工作队已经在镇区规划、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和谐上有诸多想法,如今要一步步落实,让“新安梦”的种子发芽、长大。

  策划:黄灿 姚燕永

  统筹:胡念飞 罗彦军 曹斯

  执行:郭其龙 秦文纲 张由琼 张哲

  记者:刘珩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