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众里寻舟千百度,寻得寻不得要靠这个90后广州妹 | 端午船说

2019-06-06 17:52 来源:南方网 王越莹
.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罗伞是什么,但是每年端午节,外行人只看到一条条龙舟在江上“争先恐后”,但内行人却是看一个“争奇斗艳”,尤其是要站在岸上,从那么多“浪里白条”里面找到自己村的那条龙船,那么就只能靠认每条船上的“锦旗罗伞”,因为罗伞是每条龙船最独一无二也最抢眼的“风头”。

龙舟上的罗伞。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么重要的任务居然大多交到了一个90后的广州姑娘手里。6月2日下午,端午节前,在广州越秀区状元坊的尽头,状元戏服厂紧张的赶工时期已接近收官,90后广州姑娘何凤婷和几位师傅把最后的几个罗伞检查完工。

罗伞生产作坊。

  “从过完年就开始接单,一直马不停蹄地做到上周,今年总共做了三十来个罗伞。”作为“非遗二代”的何凤婷说,状元戏服厂虽然主要是做戏服的,但是每年端午节手工制作的罗伞,也是他们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在做的民间工艺品。

  新潮直播让端午的订单翻番

  和很多90后姑娘一样,何凤婷从小就喜欢漂亮的东西,虽然经常到姨妈董惠兰的戏服店里帮忙,但是她一开始也没特别想要去从事这一行。

  “小的时候,阿姨就会经常带我去参加一些活动和展览。”上大学后,有一年的广府庙会,董惠兰找了何凤婷来做帮手。在帮忙的过程中,她介绍了很多传承非遗的大师给何凤婷认识,这些有着工匠精神、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人在何凤婷的心里埋下了文化的种子。

何凤婷和姨妈董惠兰。

  2013年毕业后,因为家中的孩子都还比较小,而何凤婷的姨妈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于是,就劝说何凤婷到店里来工作。

  “我阿姨40年如一日为广州戏服技艺作贡献,做了很多精湛的工艺品。”何凤婷说,她在跟着姨妈学习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是非常需要年轻的力量去接班。

  “尤其是在做活动的时候,一些小朋友就会问我,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做这个?”何凤婷经历过不少对于传统文化行业的固有认识,于是,她想打破这些传统,真正作为一股年轻的力量加入其中。

何凤婷跟姨妈董惠兰学习手工艺。

  现在,接订单、买原料、设计画图、手工加工,这些工作她样样不落下。除此之外,何凤婷还发挥自己年轻人的创新精神,用新媒体宣传传统文化,还教会了自己的姨妈如何搞直播。

  “传统手艺有了‘新潮’东西加持,今年端午的单就‘爆’了,直接翻番。”何凤婷说。

  灵魂般存在的图案必须靠手工

  “罗伞看起来很简单,但因为是每条龙船、每条村灵魂般的存在,所以都不好做,都要通过手工来实现。”何凤婷店里卖出的罗伞,都是村民们拿着古老的或他们自己粗略画的花样,要求一定要照着做的,所以机器是没法实现的。

何凤婷剪去罗伞上的线头。

  为什么不同的村都会有不同的图案和讲究呢?何凤婷说,因为罗伞上图案的寓意都是吉祥的兆头,每个村的喜好不同,而村里人大部分也不知道这其中差别的原因。“有的是很早以前的图案,一直流传下来,后代的村民就沿用原来的图案,不断地制作新的罗伞。”

  和电脑制作不一样,在何凤婷这里,每一个罗伞从选布料、画图、印图,到绣花、裁剪,捆边,钉镜片,然后挑五彩网穗,一个流程下来,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何凤婷介绍道,罗伞按照图案来分,有双龙、龙凤、八仙、百雀、麒麟等,按照大小来分,主要有五尺、六尺、七尺、八尺。在广州番禺地区,一般是五尺六尺这样的尺寸;在佛山顺德地区,就一般是七尺、八尺比较多。

  除了罗伞,顺德地区还会特别做一个龙头旗、龙尾旗,分别放在龙头和龙尾。船的中央,就会放着写着他们村名的头牌。“比如今年,我们就帮顺德伦教的三条龙船重新做了一批龙头旗和罗伞。”何凤婷说。

罗伞下的彩色网穗。

  “江上最漂亮的舟”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罗伞和戏服是不一样的东西,罗伞更多的是一种民间工艺品,也是过节的一种仪式感,它们给我带来的成就感是一样的。”何凤婷说,做戏服是给人穿上很漂亮,做罗伞则是让龙舟更漂亮,而相同的是,它们都在传达传统文化之美。

  “有的人喜欢穿上漂亮的衣服展示给别人,而有的人则是喜欢创造这些漂亮的东西。”看到漂亮的罗伞插在龙舟上,何凤婷就会很有成就感。

展览会上的罗伞。

  每年端午节划龙舟的时候,村民们有一项活动叫龙舟招景,每个村都会将自己的罗伞和各种旗帜插在龙船上,比谁家的好看。

  “那个时候,你站在岸边,一眼望过去,那么多条村的罗伞都是自己参与制作的,这时候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何凤婷说,有时还会遇见那些划龙舟的小哥哥跟她打招呼,“婷婷,多谢你为我们村做了这么好看的罗伞”。

罗伞上八仙过海的图案。

  何凤婷也感受到,现在已经有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注重延续这项古老的民间工艺,一想到这些,她就会觉得多了很多动力,因为可以和很多年轻人一起去完成这项使命。

  “也希望村里的龙舟协会一起来推广,让大家惊叹龙舟制作技艺的同时,也关注到罗伞这项民间工艺。”何凤婷说。

  【记者】王越莹

  【视频拍摄|剪辑】王越莹

  【实习生】钟冬梅 黄源榕

  【策划统筹】谢苗枫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