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探访广州新旧“桥中楼”:人潮总会散去,矛盾不可“绕道”

2020-08-07 07:05 来源:南方网 朱红鲜 董天健 徐勉

    几日过去,海珠区环岛路海珠涌大桥的网红“桥中房”热度不减,成了广州城中最炙手可热的“景点”,来参观的人堵得里三层外三层。

    

    然而不少人却记得,不到一公里外的洲头咀隧道旁的永兴街28号曾有着相似的命运,八旬屋主梁婆也曾受到过如此关注。

    2015年,海珠区洪德路洲头咀隧道开通,因未谈妥拆迁赔偿,永兴街28号成了“桥中楼”,立交桥环绕而起,桥环楼房而过。五年之后,梁家人的搬迁仍未成行,一家人至今独居于此。

    桥梁可以绕道而行,但城市升级改造过程中的搬迁矛盾却是绕不开的话题。汹涌好奇的人潮退去,再热闹的围观也终将散场,如何面对城市升级改造进程中公共利益与个体诉求的矛盾,有专家分析认为,马路愿为个体“开口子”,是城市先进文明的象征,但在公共利益取舍上却不可轻易“绕道”。

    

     旧日“桥中楼”:孤单独立,五年后仍未迁

    车水马龙的立交桥环绕其外,一栋淡黄色的住宅楼孤立其中,此处正是海珠区永兴街28号。

    2015年,广州洲头咀隧道通车,这栋楼房有住户拒绝接受搬迁赔偿,坚守成为“钉子户”。这栋8层高楼房屹立在立交桥的包围圈中,形成“桥中楼”,当年火速爆红,成了市民一时围观打卡的“经典”。

    如今5年过去,永兴街28号似乎成了“遗忘的角落”,除了遛狗的人和休息的出租车司机,鲜有他人经过。

    楼内,则剩下一片“历史陈迹”的光景。不少房门上标记“已交,拆”的字样,有砖块从楼道的墙壁上脱落,玻璃、水泥等建筑废材横亘在楼梯中央。楼内的房间则大多已破败不堪,布满灰尘。

    今年85岁的梁婆一家是这栋楼里如今唯一的住户,5年前洲头咀隧道开通时,他们是网红“钉子户”,因为觉得分配的住宅面积太小,所以不愿离开。

    曾经,络绎不绝的看客、记者来到此处,让这个拥挤的住宅热闹一时。对于过去的热闹,梁婆回忆,当年一家人并不排斥,觉得“那种热闹也许能让问题早日解决”。到如今,却只能“孤孤独独在这里”。

    

    可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悬而未决,生活的不便之处却又困扰着他们。7个人蜗居30平方米,空间只好一再分割:房子被隔成上下两层,一楼以下是客厅,楼上则是卧室,而卧室又用柜子等物品间隔出三张床,房内十分局促。

    不知从何时起,楼上开始漏水,梁婆家中的墙上印下了黄色的水渍。雨季水浸,积水涌进屋内最高可接近膝盖。夏天闷热,哪怕只有两人在家,他们也要同时打开两台大功率风扇。蚊虫更是躲不开的烦恼,“孙子老是跟我抱怨,腿上的蚊子包堆成了‘梅花’般的包。”谈及此,梁婆有些无奈。

    梁婆坦言,一家人也想过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比如把坏了的空调修好,但又觉得,“万一哪天住房安排下来了,这些钱就花得不值了。”

    聊天时,梁婆话语中透露出对搬新房的期待。她说,大约3年以前,曾有拆迁办的工作人员来,称已经安排了一套某大厦5楼的房子给他们,但至今也没拿到钥匙。

    对于来自外界的“钉子户”称谓,梁婆却坚决不认可,“别人给我房子我不搬才叫钉子户,但现在是房子都没给我,又怎么能叫我钉子户呢?”

     今日“桥中房”:难以承受的“万人围观”,十年搬迁未谈妥

    8月6日,广州的大雨刚一停,海珠涌大桥上就站满“游人”。

    游人来,是为了看这些天广州城里最火的“景点”——海珠涌大桥上的“桥中房”。下午5时,来看“桥中房”的人流量明显较前两日更多,有人在大桥上“远观”,聚集着讨论;有人则手持单反、手机等设备“近看”;还有人干脆在屋外扬声调侃,“让我来帮这家人收费,5块钱一位……”

    

    记者走近房子发现,屋内的女子不知什么时候出来了,站在门前,面对站成排的人群说道,“有谁能经得起这样的万人围观,但我现在已经是‘百毒不侵’‘金枪不入’。2020年大家都不容易,我就站出来满足你们的好奇心,让你们可以交差!”

    这场小型的“发布会”上,女子面对来客一一再次澄清,“我们是因为不满意安排的房源和朝向才不搬走的。”她说,十年前政府带她看的房子户型太差,“给人感觉三尖八角”,而近期政府安排的住房对面就是医院太平间,家里人都不同意搬走。

    但她的发言结束后,仍有市民在现场反复质问,“传言给了你们家1000万还不肯搬是不是真的?”

    记者离开现场时,现场“参观”者仍络绎不绝,这间被大桥“绕开”的房子最后被人群“堵住”。

    

    晚间,广州市海珠区住建局回应称,早在十年前,2010年开始,海珠区就启动了该桥征拆工作,去年9月份,除了海傍外街22号外,均已签订拆迁协议。今后相关部门将继续保持和该业主沟通协商,争取尽早达成共识。

     专家:真坚守还是另有所图待观察,城市公共利益不可轻易“绕道” 

    “桥梁因‘钉子户’绕开建设必然为城市增加成本。”广东省文化厅、广州市文管新局古桥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单成林向南方+记者表示,“‘钉子户’维护了个人利益,但确确实实牺牲了公共利益。”

    国家文物局保护工程方案评审专家、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分析认为,桥梁“绕道”,意味着车辆绕道,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对城市交通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容易造成交通追尾事故。而另一方面,城市的公共市政建设不能轻易向“钉子户”妥协,除非建筑本身具有重要价值,或受文物保护。

    对于桥是否该为“钉子户”“绕道”?汤国华认为,从城市经济账这一角度而言实际上是一种亏损,市政投资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除去增加桥梁造价之外,对日后管理也增添了麻烦,“即使保留‘钉子户’,周边车辆的通行将成为住户躲不掉的噪音。”

    

    在汤国华看来,类似的桥“绕道”现象也为城市管理发出了提醒,涉及城市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既要尊重个体权益,但绝不可纵容“钉子户”漫天要价轻易妥协,“屋主面对这种环境是否住得下,住得久?是‘真坚守’还是另有所图?都有待观察,倘若最终人去楼空,空剩‘桥随屋绕’或许才是城市的遗憾。”

    【统筹】徐勉

    【记者】朱红鲜

    【摄影】董天健

    【实习生】刘思敏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