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以“译”抗“疫”!这群90后太热血了

2020-04-13 08:00 来源:南方网 昌道励 宾红霞

    22岁的刘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经历——广东的医护人员北上“出征”支援湖北荆州老家,自己在离家上千公里的广州穿上防护服,成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抗疫一线的翻译志愿者。

    自3月初广东出现首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口岸进出境压力与日俱增。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下称“广外”),一批批多语种志愿服务队持续在国门一线支援,协助海关、边检、检疫等口岸单位和卫健部门进行旅客查验、健康检查的翻译工作。

    而远在伊拉克巴格达,该校的90后阿拉伯语讲师艾河旭,正协助中国志愿专家团队支援伊拉克抗疫。“工作量大、业务领域专、跨区域沟通难,是翻译人员遇到的最大挑战。”习惯了当地爆炸声和枪声,艾河旭用阿语翻译搭起中伊合作抗疫之桥。

    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翻译志愿者正发挥着对外交流桥梁的作用,用语言传播“中国经验”,助力国际抗疫。

    

    “到抗疫一线去!”

    “我老家在湖北荆州,广东把‘最硬的磷’给了我们,所以我也特别想为广东做一些事。”刘爽是广外西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今年刚上研一。3月中上旬,得知有机会去当白云国际机场做一名翻译志愿者时,她几乎没有犹豫就报名了。

    “与其天天宅在家里,还不如发挥一下专业特长,说不定能帮上忙。”嘉欣是广外朝鲜语专业的大三学生,3月初,当她看到白云机场要招募朝鲜语、意大利语、日语、波斯语和俄语各4名志愿者时,立刻就报名了。

    “到抗疫一线去!国家有需要,是自己出力的时候了。”内心的声音在鼓舞她。凭借专业知识,嘉欣成为白云机场的第一批翻译志愿者,参与协助了解入境旅客信息的工作。在接到志愿者招募通知后,她说服父母,独自从东莞赶往广州,开始了“战疫之旅”。

    当一批批学生投入到白云机场的翻译工作中时,90后的阿拉伯语讲师艾河旭,则踏上了前往伊拉克巴格达的征途。

    

    3月5日傍晚,艾河旭收到“出征”伊拉克的通知,当时他还在乌鲁木齐的哥哥家里。“有些意外,但时间紧急,没有太多时间让我考虑。通知3月6日集合,我得马上打包行李赶到广州准备出发伊拉克。”

    当时,伊拉克的疫情尚不明晰,存在爆发风险。不过,可以跟随中国医学专家出国,并且带了足够的防护物资,艾河旭并没有太担心感染的问题。“此行任务特殊且艰巨,学校能派给我这个任务,我觉得完全可以完成,并且义不容辞。”

    广外师生并非第一次参与到抗击全球疫情的行动中。“2014年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时候,我们也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到白云机场轮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委员、校团委书记纪彬说,当时条件非常辛苦,尤其埃博拉致死率更高。彼时国际航班都没停,翻译志愿者也是全身防护服,到国门一线支援。“ 在国际战疫中,师生们都非常有担当。

    连夜“充电”医学术语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华南最大的进出境空港口岸。翻译志愿者每天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协助海关、边检等单位给外籍旅客做好翻译,安抚旅客焦躁情绪、协助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报名后,从未有过翻译经验的嘉欣有点忐忑,“毕竟跟医疗相关,万一没有正确理解旅客表达的意思怎么办?”所幸,专业老师发了不少韩国网站上的疫情信息作为参考资料,她恶补一番后,才感到踏实。

    岗前培训会议上,工作人员给嘉欣和小伙伴们发了一张中文版资料,这是需要他们向旅客了解的信息。为及时应对现场情况,嘉欣和小伙伴决定,连夜整理出对应的韩语版资料。

    材料中的医学专业术语很多,嘉欣感到自己掌握的“散装”韩语实在不够用。他们不停地找资料、翻译、校对,一直忙到凌晨3点。第二天早上7点,他们把资料发给专业老师修改,赶在正式上岗前把韩语版资料打印了出来,随后马上就派上用场。

    而对于远赴伊拉克的艾河旭来说,翻译工作的挑战更为艰巨。为提升伊拉克新冠病毒检测能力,中国专家团队要协助当地出台新冠肺炎控制方案和临床诊疗指南,协助伊方医院建立核酸检测试验室、生物分子实验室,安装医用CT机等相关设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艾河旭翻译。

    

    艾河旭并非新手,他曾参与过多场国际会议的阿拉伯语翻译。不过,第一次接触伊拉克口音的阿拉伯语,还是给了他莫大的压力。“伊拉克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有各自的地方方言特色。”所幸,他慢慢适应了当地的方言习惯,翻译工作顺利进行。

    而如何准确翻译出医学术语和理工类术语,则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二道难题。刚到伊拉克时,艾河旭常利用晚上工作结束后的时间充电,通过阅读国际新闻,掌握相关医学术语的使用方法。

    随后,他花了一周的时间,将新冠肺炎第七版治疗方案前两章,试译成阿拉伯语。他还尝试把某些难懂的医学术语用日常表达转译,以快速而精确地将我国专家团队的意见,传达给伊拉克工作人员。

    “一切辛苦都值得”

    尽管上岗前已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防护培训,但正式上岗后,刘爽还是感到“颇不容易”。作为翻译,他们每天七八个小时穿着防护装备,经常一个班上下来,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

    

    “我们穿了防护服、戴了厚厚的口罩,说话声音要尽量大,旅客才能听得清。一说话护目镜就起水雾,就看不清。”一天忙碌下来,刘爽更加敬佩一线的工作人员了。“ 在这场战役中,有许多默默付出的人。冲在国门一线的海关人,机场的工作人员、保洁阿姨,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致敬”

    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在白云机场的翻译志愿者,还要面对旅客的不理解和不配合。

    “很多旅客都着急赶路,但海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必须认真负责,要反复核实。”刘爽说,有些旅客情绪激动,“我们在旁边协助关员心平气和地跟他们解释,不能因为个别人的不配合乱了现场秩序。”

    不过,在半个月的志愿服务中,刚上研一的黄凯琪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名来自白俄罗斯的男性旅客。“他们不会讲英文,一开始不知道要怎么办。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护照是白俄罗斯的,就直接和他讲俄语了。他很兴奋,还把自己的同伴招过来。我帮他们翻译完,他们还一直说谢谢、工作辛苦了,还一步三回头跟我说再见, 当时就觉得自己还挺有用的。”

    而远在伊拉克的艾河旭,不仅要经历穿防护服后的不便,更要面对当地异常严峻的形势。“某天凌晨两三点,我迷迷糊糊起床上厕所时, 突然听到几公里外传过来轰鸣的爆炸声,瞬间睡意全无”。艾河旭说,他至今没告诉父母自己在伊拉克。

    在繁重的工作中,艾河旭也感受到异域的温暖。在一次核酸检测试验室培训任务结束后,他在一家便利店采购物资。“刚离开,老板便追了过来, 硬塞给我一大包糖果,说要感谢来自中国的医疗团队。”

    “翻译语言的力量”

    “语言只是一门工具,能帮助别人、服务社会,才有意义、有价值。”纪彬说,“在这次国际抗疫中,小语种的同学们都非常活跃,只要是前线有需要,我们就有充足的翻译志愿者队伍奔赴前线。”

    目前,包括刘爽在内的6名翻译志愿者还在广州白云机场T1、T2航站楼工作,预计将服务到4月底。

    艾河旭也继续奋战在伊拉克。他认为,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日,更加凸显了各国相互联系及沟通交往的紧迫性。“今年暴发的全球疫情,是近百年来暴发的最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各国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势在必行!”

    在艾河旭看来,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更需要翻译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国内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战斗在第一线,我们能参与到一线抗疫,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保卫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捍卫自己,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诠释。”

    【记者】昌道励 宾红霞

编辑:林湄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