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梵高奶奶”走了,她的画曾温暖无数人

2019-08-01 19:58 来源:南方网 王越莹

  今天,“梵高奶奶”走了,她的儿子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梵高奶奶”的微博更新也停留在了8月1日中午13:13。

  这位70岁才开始学画的老奶奶,名叫常秀峰,她曾是河南偏僻山村里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2003年,常秀峰来到广州与儿孙团聚,却忽然成了一位画家,在网上有不少“粉丝”,被称作“梵高奶奶”。

  2007年,南方日报记者曾经采访过这位受人欢迎的老奶奶。她最让记者触动的话就是:“不能让儿孙忘了农村的苦日子。”

  为陪孙女玩耍,七旬奶奶“摇身”变画家

  在河南南阳方城县的一个僻静山村里,常秀峰是全村唯一一位能让自己所有孩子走出大山的家长。曾经他们家庭贫困, 墙都是用泥巴糊、木板钉,家里的菜不够了就扒野菜。五个孩子经过她的培养,三个高中毕业,两个大学毕业,一家人彻底走出了大山,摆脱了贫困。

  “奶奶,老家都有些什么?”常秀峰来广州的前两年,孙女曾这样问她,于是,她兴致勃勃地给孙女讲起了老家种的山楂树。

  但是孙女仍然不知道山楂树到底是什么模样。常秀峰急中生智,拿出蜡笔和水彩笔,画完之后,孙女一下子就明白了。

  为了让孙女更多地了解家乡,不识字、也从未学过画画的常秀峰开始自己作画,她画画的方法就是“长得啥样,就画啥样”。

  拿孙女的蜡笔和水彩笔画画,成了这位老太太在这座自己并不习惯的大城市中生活的最大乐趣。她的画不讲究技巧,真实朴拙,因为那些都是田里的生命,是曾经与她相伴多年的老朋友。在老人的笔下,曾经的江家老屋、田间野猫、小鸟、兔子、向日葵……都格外美丽。

  “梵高奶奶”名称流传,她却认为梵高画得苦

  2006年,她的儿子在自己的博客上粘贴母亲的画,并写下老人的故事,没想到,这些文章的点击率超过8万,每一幅画作的点击率都在2000次以上。有人看了她画的向日葵,认为和梵高的《向日葵》有着一样的神韵,于是“梵高奶奶”的称号流传开来。

  一时间,“梵高奶奶”红遍整个网络,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开始时,常秀峰觉得奇怪,因为她从未听说过“梵高”这个名字,自己不姓高,村里也没有哪个人叫梵高的,后来,儿媳妇拿了梵高的画来给她看,她才知道梵高是国外的画家。

  看了后,常秀峰却觉得,这个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开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画得苦,而自己的向日葵有阳光温暖,有土地滋养,有水滋润,很幸福。

  正是因为她温暖的画风,才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让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们感受到温暖和自然的力量。因为画画,常秀峰也找到了打发时间的“事业”,还有了“粉丝”和“外事活动”,在广州过得有声有色。

  喜欢画农村,希望儿孙不忘农村苦日子

  “梵高奶奶”的画都是有关农村的。

  一位网民评价她的画有一种灵气,那是艺术家的灵气;有一种活气,那是根植民间的活气;有一种大气,那是超越绘画艺术的大气。她还带着上百幅作品举办了名为“梵高婆婆”四季颂展出,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展出的所有收益她全部捐出。她曾告诉记者,能够用自己的画帮助到别人,她觉得特别开心。

  在民间,在网上,“梵高奶奶”已经拥有许多“粉丝”,在“粉丝”的呼声中,《梵高奶奶的世界》《俺们农村》等作品相继出版了。而她的世界,其实就是曾经生活的广袤的农村,家乡就是她创造的灵感源泉。

  常秀峰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什么是文化,这位来自农村的古稀老人,以不经意间自然流淌出的本真之美,感动着众多生活在浮华之中的人们,让他们在画作中回归自然,不要忘本。

  把画留下来,给儿孙后代们看,让他们长大了不忘以前农村的苦日子。这是“梵高奶奶”常秀峰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的最大的心愿。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王越莹 综合自网络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