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走进千岛之国,冼夫人怎样在印尼“C位出道”?

2019-07-05 07:49 来源:南方网 胡良光 甘韵矶 韩安东

  “千岛之国”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华人在东南亚主要的聚居地。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冼夫人文化在此暂未落地生根。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 “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对中华文化也体现出浓厚的兴趣。

  包括冼夫人文化在内的广东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走进印尼?有华侨代表建议,以经贸开路,文化随行,加强双向互动,尤其是要为青少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而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图为雅加达老城。

  冼夫人文化仍是空白

  在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名誉会长章国俊的心目中,茂名有着很重的分量,因为他的几个弟妹都在这座“南方油城”发展。

  多年来,章国俊从雅加达赴茂名探亲数十次,也曾到过高州冼太庙,对冼夫人的事迹与精神略知一二。不过,据他了解,印尼国情相对特殊,加上茂名籍侨胞数量较少,冼夫人文化在印尼还处于空白状态,有待传播和推广。

  60多年前,当父亲带着弟妹们返回中国时,作为长子、年仅15岁的章国俊在好友的劝说下留在了印尼。

  从在华人布行卖布到成为布匹供应商,最后跨界为建筑承办商,章国俊凭着一股冲劲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为了团结当地华人,他创立了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在服务乡亲、支持公益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亲历了几十年来华人在印尼的历史,章国俊感慨良多。他说,华人在印尼并不处于主流地位,有一段时期处境十分艰难,包括汉语教育、中华文化等缺乏发展的土壤,有部分华人已经不懂中文,遭遇了文化断层。

  然而,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为了让女儿章漪娜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汉语的环境,他在1995年把女儿送到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两年的学习时间使女儿的汉语文化水平突飞猛进。

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名誉会长章国俊(右一)及其外孙女蔡美虹。

  物换星移。印尼华人的发展局面已大为改观。在家庭的熏陶下,章国俊的外孙女蔡美虹自幼便在家中学习汉语,还经常从母亲和外公的口中了解家乡和祖籍国的情况。刚刚高中毕业的她,已经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五级,并成功考取了复旦大学。

  今年9月,蔡美虹就要到上海开启大学生活了。她非常憧憬:“可以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下学习汉语,同时深入了解更加浓厚的中国文化,希望本科毕业后可以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中国的机会很多,我也希望未来能留在中国发展。”

  “汉语热”兴起

  蔡美虹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

  章国俊介绍,如今不止是华人,越来越多的印尼人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因为对就业和经商等都有好处。政府对此也比较支持,不乏公务员群体加入学习行列。

  第四代华人、印尼青年律师张泳渊用一口标准普通话告诉记者,华人集中在雅加达、泗水、棉兰等三大城市,以福建、广东籍的居多。近些年来,华人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得到各界认可。“现在印尼华人也过年,农历正月初一是法定假日,按劳动法规定,初一之后还可以接着申请休假三天。元宵没放假,但可以自己庆祝。”

第四代华人、印尼青年律师张泳渊。

  张泳渊说,目前印尼很多地方都在新建华校,有的高中已经开始以汉语教育为主,重点高校也开设了中文系。“与中国相关的商贸活动特别多,汉语翻译比较稀缺,很抢手。”

  陈亿锋的说法与此不谋而合。2006年,他从暨南大学毕业后来到印尼万隆支教,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就此与印尼结下了不解之缘。13年过去,陈亿锋已在万隆成家,并成立了跨国贸易公司,成功转型为一名企业家,生意越做越大。

  他见证了这些年汉语在印尼的发展变化:“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教育成为香饽饽。我原先教的学生,现在就有不少在从事汉语教育工作,有开学校的,也有当老师的。”

  为青少年交流合作“搭台”

  明年是中国和印尼建交70周年。冼夫人文化如何在印尼“生根发芽”,打造两国交流合作的新纽带?

  “经济开路,文化随行。”这是张泳渊给出的建议。

  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打造“全球海洋支点”的规划十分契合,双方在产能、贸易、电力等领域有广阔合作空间,雅万高铁正有序推进,预计2020年可以建成。此外,中国与印尼在法律互通、司法对接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印尼其他族群的印象中,华人普遍“有商业头脑,经济实力强”。张泳渊说,印尼投资环境正日趋稳定和优化,中国企业和商人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传统贸易、电器制造、房地产建设等工作,这为文化交流合作等打下了良好基础。

  他认为,国家层面可进一步出台政策,加强文化对接,通过信息传播、展览展示、实地互访等多种形式,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在语言、艺术和历史等方面培育更多成果。

  在《印度尼西亚商报》顾问团副主席周伯达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是永恒的。保护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他表示,语言是基础,应该进一步增强印尼汉语教师师资力量,更好地把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开来;同时,不断密切广东与印尼的往来,茂名可以冼夫人文化为载体,为两地青少年交流合作搭建良好平台。

《印度尼西亚商报》顾问团副主席周伯达。

  章国俊几乎每天都通过电视等渠道了解祖籍国的发展情况。“变化很大,进步很多,城市环境、交通设施都非常好。”看到祖籍国日益强盛,他打心底感到高兴,也非常乐意为促进两国人文和经贸交流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声音:

  “走出去”“请进来”

  擦亮冼夫人文化品牌

茂名市冼太夫人故里冼夫人铜像。

  作为茂名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冼夫人文化如何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更好地“扬帆出海”?

  茂名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周绍健表示,将加大力度做好冼夫人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沟通联系,共同研究、形成合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把冼夫人文化进一步挖掘好、传承好、发扬好,进而讲好广东故事和中国故事。

  茂名市侨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李仲认为,遍布海外的广大华侨华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而冼夫人文化是沟通海内外情感的有效载体。他建议,以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为重点对象,加强文化交流、创新创业等双向互动,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南方网特派全媒体记者 胡良光 甘韵矶 韩安东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