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 记者暗访发现了这些乱象……

2019-04-15 09:15 来源:南方网 祁雷 徐勉 朱红鲜 梁文悦
.

 

  就全国范围来看,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便捷等特点,成为群众重要交通出行工具。同时,快递外卖、送水送气等城市服务业对电动自行车也有很大使用需求。然而,由于一些车主驾驶超标电动自行车违法上路,并常常违规掉头、占用机动车道等,导致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频发。

  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从2013年到2017年,5年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电动自行车肇事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提供给南方日报独家数据显示,近五年(2014—2018年),全省共发生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1.43万起,死亡1989人,事故还呈现珠三角地区形势严峻、城市道路事故多发等特点。

  记者近期蹲点发现,电动自行车车主闯红灯、逆行、超速等现象较普遍。

  而另一方面,《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下简称“新国标”)于去年5月15日颁布,于今日(4月15日)正式实施,为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上路带来利好。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发现目前路面上超标车上路、违反交通规则现象仍较普遍,而一些零售商甚至还在公开售卖既不符合“旧国标”也不符合“新国标”的超标车。

  电动自行车出行、行业整体发展存在哪些乱象?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多发原因有哪些?监管存在哪些难点?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电动自行车出行及该行业良性发展?分析指出,“新国标”正式实施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不便,甚至会动了一些群体的“奶酪”,但安全问题不容博弈。从政策落地到各地的具体实践,亟待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出台细化措施,不可“一刀切”。

  戳链接投票|电动自行车乱象原因有哪些?如何整治?

  车主

  走访: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乱象频发

  电动自行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一些驾驶员漠视交通规则,甚至驾驶超标车非法上路,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蹲点珠三角多个城市重要路口发现,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等违法现象频发。

  4月9日中午,记者来到佛山市南海区广佛路与黄海路交会路口(黄岐盐步家具城A区旁)蹲点发现,虽然不是高峰时段,此处的车流量依然非常大,每轮红灯亮起至绿灯放行,路口就聚集了10多辆电动自行车。由于该时段路口没有交通协管员,一些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并不遵守交通规则:红灯还剩几秒,就有车主抢先开到马路中央,待绿灯亮起,车早已过了路口,扬长而去。

  记者统计发现,仅仅10分钟,至少有30多辆电动自行车闯灯通过该路口。沿着广佛路直行,在多个红绿灯路口均能发现类似现象。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了东莞市中堂镇万和百货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该路口由多条道路交会而成,人流车流大,往来骑电动自行车的车主也不在少数。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该路口,从中麻路进入中兴路,属双向通行的4车道,本应从右侧行驶,但一些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主为图方便,直接从左侧驶入。记者在该路口蹲点30分钟,有近20辆电动自行车逆行,有的车上还载着小孩。

  这类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各色交通违法现象也大量存在在超标车身上,两者的结合加大了路面的不安全因素。

  在深圳沙井新沙路一处工业厂区的道路两旁,停了几百辆大大小小的电动自行车。记者粗略估计,单从“新国标”规定的,电动自行车需装有脚踏板、重量不超过55千克两项指标进行衡量,该地区路面上约九成车辆都属于超标车。

  同时,按“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千米,但通过篡改限速装置等手段,很多超标车可以轻松跑出50千米/每小时以上的速度。

  “有些电动自行车会直接跟你同道竞速,时速可达五六十千米。”深圳市沙井客运站附近一名网约车司机告诉记者,上下班高峰期是他最头疼的时候,由于不少路段并未非设置专用非机动车道,电动自行车占道行驶、超速行驶现象很普遍。“你不敢碰我,是这些车主占道超速行驶的典型心理。”该网约车司机无奈地说。

  心态:“罚不及众,未必会动真格”

  随着外卖行业迅速发展,该领域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数也在增加。

  以广州为例,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广州约有专职送餐员和车辆2.3万人/辆,车辆类型主要是电动自行车,且都为送餐员自带。而网络注册外卖送餐零散兼职人员也在4万人左右。

  一些外卖企业为追求服务效果,通过对送餐时间进行限制,建立不及时送达罚款制度,而送餐员为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和避免不及时送达被罚款,尽可能抢时间完成订单,导致闯红灯、逆行、乱穿插、占用机动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尽管交警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交通违法乱象仍然十分突出。

  珠三角某地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至今年2月,该市共查处外卖车辆交通违法4.5万宗,主要交通违法为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

  “交规都是针对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属非机动车,没人会在意。”沙井街道新沙路一名电动自行车主直言,其身边鲜有电动自行车主上牌,扣分、罚款等手段很难适用,“哪怕是违反了交通规则,交警也大多为口头批评、教育。”

  此外,记者走访发现,不少车主对于“新规”并不了解,更别提引起其重视。

  “以前就听说要给电动自行车上牌,后来也不了了之。”佛山南海黄岐的电动自行车主徐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电动自行车刚买不到1个月,即使“新国标”正式实施,他也不会更换,“只要不出事故,就很难管到我们。”徐先生认为。

  “罚不及众,未必会动真格。”由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巨大,不少车主仍抱有侥幸心理。在佛山工作的市民小张说,其骑电动自行车超过两年,暂时没碰到过检查、处罚,因此对电动自行车具体使用标准,并没有详细研究。

  也有不少电动自行车主认为,“新国标”实行后,路面上大部分电动自行车都不符合标准,如果要换“新标车”,产生的换车费用,很少有消费者会愿意买单。

  厂商

  现状:不少门店仍在售卖超标车

  相较个人车主,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销售门店等,对与“新国标”有关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显得更加敏感。

  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发布《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其中专门指出,过渡期内严禁生产既不符合新标准又不符合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并通过多渠道消化不符合新标准的库存车辆。

  随着新规的到来,不少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犯了愁。在深圳从事电动自行车销售十余年的连姨告诉记者,自春节过后,前来门店咨询的人很多,但下手购车的人却少,原因在于店内主要在售产品还是旧标车。

  在佛山黄岐,记者暗访发现,尽管厂家已知晓“新国标”,但目前仍在销售与“新国标”所要求的质量、功率、速度完全不符的车辆。在一家“五羊牌”电动自行车门店,记者提出想买一辆“大号”电动自行车后,就被销售员带入店内深处。

  记者注意到,该销售员所推荐的电动自行车,外观近似摩托车,据店家介绍,该车未放置电池的重量就已超50千克,若加上电池,整车质量接近100千克,可乘坐两名成年人。按“新国标”规定,整车质量不得超55千克,该店内所售绝大部分车辆都属超重,此外不少还存在功率过高、最高速度超速等问题。

  “现在没法改车,但我们可以改电池。”销售员一边打开电动自行车座椅,一边指着电池演示说,不少电动自行车在出厂时功率设置较小,但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他们可以通过修改电池的方式让车的动力更加强劲。

  而在另一家“雅迪牌”电动自行车门店内,店主直言由于有库存压力,所以明知超标车不合法,“也只能对外继续销售”。而当记者表达,“新国标”即将实施,超标车很快无法上路的担忧后,店家表示,“只要不被抓,都是一样骑。”

  除了线下门店存在销售乱象,网上购车渠道也存在不少“灰色地带”。

  记者注意到,《意见》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线上销售电动自行车作出明确规范。其中要求,对销售违标车辆的,要依法责令停止销售,并予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发现,目前仍有不少商铺仍在销售超过新国标要求的电动自行车商品。如在一家名为“尚领”的网店中,其所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标称电压绝大多数为60V,有的甚至高达72V,远超“新国标”中蓄电池标称电压不高于48 V的规定。

  影响:市场在观望 可倒逼企业把好质量关

  广东省电动车商会2018年数据显示,我省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超100家,各类配套企业超200家,整车年产量超400万辆。自“新国标”颁布以来,对我省电动自行车行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费者的观望态度,对行业的影响很大。”惠州市傲邦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国标”颁布以来,很多消费者因对“新国标”所要求的技术指标不清晰,购买欲望显著降低。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商家也反映销量正在下滑。“过去我一天最多能卖十几辆,现在有时几天都卖不出一台。”连姨说。

  而对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来说,也需要一定时间和资金、技术投入,来适应“新国标”对新车的标准。如“新国标”新增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等技术指标,防止产品出厂后进行改装。上述规定旨在从源头提升车辆的安全系数,但也让不少厂家为更新产品“发愁”。

  东莞市顺隆车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推广使用新材料会导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相关制造材料短期内也会变得紧俏,推高整车制造成本的同时,也会导致生产线暂无法及时更新。

  虽然有短期阵痛,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新国标”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无疑将倒逼厂家改善和加强设计、制造、生产等环节的质量关,帮助实现源头管理。而在交通执法方面,统一、明确的车辆技术标准也为交警执法提供了更加清晰明确的执法依据,让管理更加规范。

  对策

  便利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工作

  虽然“新国标”已正式实施,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有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新国标”实施前后,全国不少省份、地市开始行动起来。如北京、南宁、太原、苏州等地有关部门发布了相关方案,为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使用者提前做好政策指引。太原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自去年5月1号起正式办理登记上牌业务;南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被列入提请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项目计划。

  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政府部门与专家认为,注册登记是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上月底,广东省公安厅联合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召开会议,会上,省公安厅明确要求,各地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工作。全国多地也在推动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方面发力。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正在开发“电动自行车正式注册登记APP平台”,市民可通过互联网自行申报登记信息,实现网上办理注册登记业务。

  稳妥消化超标电动自行车现有存量,是“新国标”实施后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的另一关键问题。如据中国自行车协会2018年数据显示,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2.5亿辆。这些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多是普通上班族、外卖送餐员、快递员,对他们来说,将“旧标车”换装成“新国标”车,成本不小。

  实际上,《意见》也充分考虑了上述问题,其中规定要“引导在用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逐步退出,对新标准实施前在用的既不符合旧标准也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设置过渡期,发放临时号牌”,“鼓励群众主动置换和报废,要积极提请党委政府综合施策,会同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通过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加快淘汰在用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

  “这些规定很人性化,但在实施过程中,怎么有效排查出‘旧标车’、如何引导和便利市民注册登记、过渡期设置多长、如何让企业落实责任等,还需要各地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配套措施。”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

  对快递外卖行业用车实行统一管理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对快递外卖企业的影响也非常大。“新国标”实施后,如何引导和规范上述行业发展?国内其他城市探索了一些有益做法。

  记者查阅发现,早在2017年,苏州市启动了快递电动三轮车规范管理工作,对全市快递电动三轮车实行统一标志管理、统一购买交通意外保险、统一规范使用管理的备案制度,并明确政府、协会、企业、驾驶人的各方责任。在这方面,深圳市也要求对邮政、快递等城市服务业电动自行车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广州在规范快递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方面也做了大量积极探索。去年8月,广州交警启动对快递电动三轮车试点通行工作,通过 “四个统一”(统一车辆外观标志标识、统一驾驶员着装、统一车辆型号和编号、统一建立系统监管)、违法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强制清退等措施,加强对快递电动三轮车的规范管理。

  今年2月,广州交警推动美团外卖在越秀、天河区开展“一人一箱一码”试点工作,将统一的编码印制在骑手“安全背心”背后和餐箱四周,便于清晰识别,该支队通过通过电子眼抓拍的方式,记录外卖骑手和送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定期抄告至企业。企业在督促外卖骑手到交警违法处理窗口接受处罚的同时,要对违法骑手进行内部处罚和教育。

  类似做法也在全国其他地方推出。在上海,当地交警部门与“饿了么”等企业联手,试点推出了“一人一车一码”的管理措施——外卖小哥的送餐箱上喷印了一个7位数编码,这个编码与人、车信息绑定,通过编码,企业能直接查询骑手的个人信息和交通违法情况。

  “车辆有了统一编码,人和车对应起来,管理落到了每个人身上。”在广州从事外卖行业的小陈表示。他也认为,上述举措是降低交通事故率、确保骑手安全的创新之举。记者从广州交警独家获悉,“一人一箱一码”试点至今,广州交警在越秀、天河区共查处外卖车辆交通违法1030多宗,同比上升近130%,教育270余人次,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实现“零发生”。

  有分析指出,接下来可以不断深化警企合作,推动在快递外卖行业设立统一规范,如某骑手多次违反交通规则行驶,全行业不得再次录用该骑手,以形成对骑手的完善闭环管理。

  “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非公安交警部门一家之责,相关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在源头生产环节,要让出厂的每辆车都符合“新国标”标准;在流通环节,要让非法改装车辆的行为无处遁形;在路面执法环节,交警部门要严查电动自行车非法上路乱象。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祁雷 徐勉 朱红鲜 梁文悦 实习生 刘倩欣 姚怡欣 摄影 戴嘉信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