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老大哥”“及时雨”“勤奋尽责”……同事群众家人对聂Sir赞不绝口|“全能阿sir”聂桂清

2019-02-19 07:10 来源:南方网 祁雷;吴珂;马喜生;陈理;董天健;郑一见
.

 

走村入户,了解村民最新情况是聂桂清每天都要做的事。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摄

聂桂清在办公室通过电话听取群众需求。

聂桂清在村民家中询问村民近况。

  在沙旁,没有人不认识聂桂清。

  这位穿着警服的“邻家大叔”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夜间巡逻时,他是“夜游侠”;发生纠纷时,他是“和事佬”;遇到困难时,他是“及时雨”。

  在村民眼中,聂桂清是平安“守护者”;在同事眼中,他是志同道合的“老大哥”;在家人眼中,他是勤奋的丈夫、严肃的父亲……但他们都有一个共识:聂桂清的家就安在警务室,有了聂桂清,我们很放心。

  同事说:他是我们的“老大哥”

  聂桂清在警务室有两名好帮手:辅警徐铁权和何俊贤。两人每天和聂桂清同吃同住、走街串巷,对这位“老大哥”很是佩服。

  今年36岁的徐铁权在“桂清警务室”干了8年辅警,作为土生土长的沙旁人,他从小就认识聂Sir。2010年,警务室缺辅警,聂桂清就把他找来了。

  “桂清大哥平易近人,没有领导架子,我们工作不分上下,做事不分前后。”徐铁权说,好几个大年三十晚,他和聂桂清一起吃年夜饭、值班,再在大年初一一起巡逻。

  常年跟着聂桂清调解,徐铁权对服务群众也颇有心得:多下乡、多进门、多个心眼、不摆谱、不敷衍、不怕苦。

  今年22岁的何俊贤是聂桂清带过的辅警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两年前,何俊贤来到警务室工作,聂桂清总是带着他和群众“打成一片”。

  “看到群众来办事,先送上微笑,问一声好,再请坐,处理事情有条有理。”何俊贤分享跟了聂桂清之后的学习心得。

  在何俊贤眼里,聂桂清充满正能量,是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好干部”。“他会亲自下乡给偏远的群众送身份证,上门给五保户打扫卫生,自己掏腰包请吃饭。”何俊贤说,这两年的耳濡目染,让他也更主动地帮助群众。

  两人都说,只要“聂大哥”在这里,就会一直跟着他干下去。

  聂桂清的一言一行,也给前来“桂清警务室”学习的外地民警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7年,德庆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廖颖坚参加县公安局组织的“走好从警之路,立好从警之心”培训,来到聂桂清警务室参观学习。一走进警务室,他就被满墙的锦旗和奖状震住了。

  令廖颖坚感慨良多的是聂桂清的认真:多年如一日坚持巡逻,多年如一日服务群众,“他虽然没有办过轰轰烈烈的大案要案,但是他的品质是办好大案要案的基础”。廖颖坚说。

  2018年8月3日,廖颖坚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聂桂清警务室锦旗的图片,并配了一段感言:不慕名而来,不知他的“高”;不登门拜访,不知他的“多”;他用了数十载搭起了这个社区的“人心”,致敬这位“可爱”的桂清叔。

  群众说:有事找他准没错

  2月17日早上8时,79岁的沙旁村村民刘荣来到“桂清警务室”。快过元宵节了,他想给聂桂清送点自家种的花生,顺便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请聂警官来家里吃一顿饭。

  “认识聂警官十多年了,从来没成功请他吃过一次饭。”这一次刘荣再次失败了。在他看来,这位好警官热心肠,从不索取回报。

  多年前,刘荣因外孙女的户口问题忧心忡忡。聂桂清从街坊们口中听闻此事后,主动找到刘荣了解情况。原来,刘荣的女儿常年在外地,外孙女和自己一起生活,眼看就要上初中户口却没着落,他急得落泪。

  聂桂清告诉刘荣“放心就好”,就让他回去了。随后一个多月里,聂桂清多次奔走于民政、计生、妇幼等相关部门,提交申请、补办手续,终于帮老人的外孙女落了户。

  这样的故事,刘荣说自己一天都说不完。他说,乡亲们只要遇到难事,就会找聂桂清。

  在沙旁中学体育老师梁彬荣眼中,聂桂清“能力强,有威信”。

  2007年,梁彬荣来到沙旁中学工作。刚来时,学校校风不佳,总有一些调皮学生不服管教。有一次,4名初一学生“埋伏”在梁彬荣通往办公室的楼梯间等待他的出现。当天,梁彬荣没有戴眼镜,一上楼梯就被4名学生拦截,还被其中两名学生打伤眼睛。

  “老师被打成这样,太不像话!”聂桂清知道此事后,立即前来了解情况,并挨个到4名学生家中走访,其中有一名学生不肯认错,其父母也拒绝赔偿医药费。

  聂桂清先向孩子的父母讲述了事件原委,还拿着法律条文向他们解释,讲述了不少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孩子的父母终于认识到错误,让孩子向梁彬荣道歉,并承担了部分医药费。

  “聂Sir很有一套!”梁彬荣说,后来这几名学生非但不再调皮捣蛋,每次见到自己还会热情地打招呼。

  聂桂清的名字不但在沙旁如雷贯耳,还传到了德庆县其他地区。

  “我听说有一次桂清叔上门抓捕嫌犯,还没开口嫌犯就坦白了。”2月16日凌晨4时20分许,外镇青年小张骑摩托车去沙旁朋友家。行至聂桂清设置的查车点时,他主动停下车,接受聂桂清盘查。聂桂清提醒他“注意安全,切莫喝酒”,随后放行。

  “我听说过聂警官的很多故事,大家都夸赞他!”小张说。

  家人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

  在德庆县城靠城中心处,有一家小小的煲仔饭店。每天中午一到饭点,客人络绎不绝。客人都说“老板很实在,饭菜物美价廉。”

  这家店的主人叫聂树锦,是聂桂清的大儿子。去年起,他开始经营这个小饭店,母亲也在厨房帮忙,生意还算红火。

  “父亲总说,无论做什么职业,都要勤奋踏实。”在父亲身上,聂树锦看到了做人做事的准则。

  在聂树锦的成长记忆中,父亲的形象似乎总是一个背影。“小时候,父亲总是早出晚归,经常见不到面。后来,他基本住在警务室,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聂树锦说,在他印象中,好几次一家人准备吃团圆饭,父亲就接到了报警电话,饭都来不及吃一口,便赶回警务室处理警务,留下一桌饭菜。

  “我知道父亲工作忙,所以和弟弟从来不怨他。”聂树锦说。

  走进小饭店的厨房,聂桂清的妻子徐石妹正在切菜洗碗。现在,她白天在店里搭把手,晚上帮忙照顾孙子,充实而忙碌。

  徐石妹和聂桂清结婚已37年,在她的眼中,丈夫“很勤奋,对工作很尽心”,所以家中的事情她尽量不让丈夫操心。

  妻子理解丈夫,丈夫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关心。

  以前,每到农忙时节,家中人手就不够用。徐石妹知道丈夫工作忙,从不愿向丈夫开口,聂桂清嘴上也不说什么,但会偷偷请亲朋好友过来帮妻子的忙。每次一家人团聚,聂桂清也会尽可能动手做饭,给妻子和儿子露一手。

  几年前,聂桂清因公负伤被送往医院,不想让家人担心,聂桂清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妻子和儿子。“还是他同事给我打的电话,说老聂出事了,我才知道情况。急忙赶到医院,看他躺在病床上,还在打电话调解矛盾。”

  在住院的40多天里,徐石妹悉心照料,沙旁的乡亲们也纷纷赶来看望聂警官。“40多天来了共800多人,我看到乡亲们后也更理解他为什么这么热爱这份工作了。”徐石妹说。

  徐石妹最担心的还是丈夫的身体。多年的劳碌让聂桂清患上了高血压、肩周炎、关节炎等职业病,徐石妹总是提醒他:“多休息,夜里出门要当心。”

  采访当天是元宵节前夕,聂树锦还不知道父亲节日是否有空回家吃顿饭。“工作要紧,如果父亲有时间,希望他能回家,回不来就好好工作,保重身体!”聂树锦说。

  特写

  今年春节前夕,沙旁社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聂桂清也别出心裁,在警务室门口挂了一个横幅:年关岁晚,防盗防火,如有警情,请打手机136×××或电话110。

  聂桂清不但将手机号码写在横幅上,还曾印到名片上,贴到成百上千村民家的电视机边上。自打他使用手机以来,十多年间,聂桂清从未换过手机号码,手机更是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村里人说,“桂清手机号,就是沙旁‘110’”。

  多年来,当万家团圆,聂桂清更多是在山上坚守。无论白天还是凌晨,一辆警用摩托车始终与他如影随形。走街串巷、排查隐患,只要有人招呼,聂桂清立马下车处理。邻里长短、打架偷盗,只要聂桂清到场,大部分能顺利解决。

  定分止争:

  “解农村的结,要把握情理法平衡”

  今年春节,聂桂清又没回家过年。23年年夜饭,家人早已习惯他的“缺席”。

  “桂清叔,我家一只10斤重的鸭子被人砸死了!”今年春节期间,一名村民怒气冲冲地跑到警务室报警。“别人好端端砸死你鸭子干嘛?”“他是个精神病人,现在情绪还很激动……”

  了解到这一情况,聂桂清马上推出摩托车,油门一轰,朝村民反映的事发地赶去。到达现场后,肇事者已经离开,但聂桂清怕其情绪失控,对村民大打出手酿出更大意外,便循着村民提供的线索赶到肇事者刘某(化名)家中,却还是扑了个空。

  第二天早上7时,聂桂清再次来到刘某家中。经向刘某妻子了解,当天刘某系因间歇性精神病发作,才闹出了这么一出。

  “你老公身体有病,村里人一直很理解和帮助,但他做了错事,该赔的还是要赔一点。”“我现在手头没钱,这个月20号赔好不好?”得到肯定回复后,聂桂清转而劝鸭子的主人:刘某一家不容易,适当赔点,给他们点时间。在聂桂清劝说下,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

  调解是乡里民间处理纠纷的重要方式。作为社区基层民警,聂桂清除了精通办案,在摸爬滚打中还成为辖区“金牌调解员”。

  调解并不比办案容易。聂桂清辖区属于比较典型的熟人社会,刑事和治安案件不多,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却不少。聂桂清还发现,辖区有些纠纷呈现“季节性特点”:种贡柑的时节,村民之间易发生涉土地纠纷;贡柑成熟时,果农和收购商之间易发生经济纠纷。

  有一年,村民陈某(化名)在种植贡柑树时越了线,种到了另一户村民李某(化名)的地头。李某发现自家旱地被人占用,举着一台油锯吓唬陈某,并动手打了他。接警后,聂桂清迅速赶至现场将两人分开,并组织双方调解。

  “李某你动手打人,自然需要赔钱,但错在陈某你越线在先,所以你们都有责任。”在聂桂清主持下,陈某答应恢复原状,而300多元医疗费则由二人平摊。

  调解时间、当事人姓名地址、纠纷内容、处理结果……在聂桂清的一本调解记录本上,记载着他自2008年3月17日以来主持调解结案的70宗案子。从村民之间的经济和交通事故纠纷,到小孩用扫帚破坏村民花草、少年偷窃亲属手机钱财,案情和处理结果本子上一目了然。

  “解农村的结,要把握情、理、法之间的平衡。鸡毛蒜皮的小事,我都要过去处理,不能让矛盾积累。”聂桂清说,调解时他会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综合考虑左邻右舍的感情,引导当事人互让互谅、相互妥协,尽量不留“后遗症”。

  廉洁奉公:

  “桂清不讲私情,好嘢(很好)!”

  聂桂清当警察后不久,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山区由于文娱活动很少,且村民法律意识不强,赌博之风盛行。

  如何有效禁赌?聂桂清为此想了很多办法,如加大对赌博的执法打击力度,但始终收效甚微。发现仅依靠罚款这种惩罚性手段难以禁绝赌博之后,聂桂清又想到通过发动亲朋好友坚决不参与赌博,以在村民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然而,在一次抓赌行动中,聂桂清亲手抓到了小自己两岁的亲表弟。这让聂桂清气不打一处来。“算了吧,他可是你表弟,教育一下就行了,不要罚他款,免得伤和气……”有人偷偷劝聂桂清。“不行!”聂桂清斩钉截铁地说:“我早跟他们打过‘预防针’,赌博是跟法律对抗,他们不听劝,更是知法犯法。”

  事后,包括自己的表弟在内,聂桂清对当天所有参与赌博的人都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罚。聂桂清铁面无私的作风很快传开。至今,当地赌博现象基本绝迹。

  还有一次,当地公安森林分局收到举报信,称沙旁社区聂某某私自收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樟木炼制樟木油。为核实情况,森林分局找了聂桂清配合办案。在聂桂清的协助下,聂某某很快落网并交代了犯罪事实。

  直到森林分局民警临出发,聂桂清才告诉他们,聂某某其实是他堂兄弟。

  听闻这一情况,森林分局民警一脸吃惊。“我就是怕你们照顾我面子,所以一开始没提……”聂桂清说。“你不应该因为我是你的堂兄,就以为有了保护伞。我是执法者,就要讲国法,不能讲私情。”末了,聂桂清语重心长地对堂弟说。

  “对亲戚就要更严格,不然怎么服众?”回忆起这几段往事,聂桂清仍然很激动,语调不自觉提高、手不时在空中比划:“我对亲戚犯法从来都不包庇,而且还要多罚他们的款!”“桂清不讲私情,好嘢(很好)!”村民评价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严于律人,聂桂清更严于律己。

  此前村里有户人家生了7个女儿,大女儿生了男孩后想过继亲外孙“当儿子养”,遂提出给聂桂清5万块钱让他帮忙搞定男婴的户口,却被聂桂清一口回绝了。“5万块钱很快就花掉了,留下个臭名却甩都甩不掉。”聂桂清说。

  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聂桂清喝水的银色保温杯上的很多镀膜早已脱落,露出一块块锈斑。当被问及这个保温杯用了多久,聂桂清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用了至少超过15年,还能用,但保温效果不是很好了……”

  记者手记

  小小警务室 也有大乾坤

  从德庆县城驱车40多公里,途经18公里盘山公路,绕过66道山路急弯,2月16日晚11时,记者来到了德庆县官圩派出所“桂清警务室”。

  从2004年至今,聂桂清已在这里坚守15年。

  两层楼的警务室,一层办公,二层生活,里面的工作生活设施简陋却干净整洁。对聂桂清来说,这里就是家;对乡亲们来说,来到这里就很安心。

  记者到达后,立刻开始采访,边看边听聂Sir讲述守护大山的故事。

  在警务室的墙上,挂满了锦旗,每一面锦旗都是一个故事。“破案神速、公正执法、热心帮助、无私奉献……”锦旗上的字道出这位“全能阿Sir”的不平凡之处。

  群众来办事,微笑、问好、倒茶、请坐,在警务接待室里的长椅上,无数乡亲向聂Sir道过心事,说过烦恼。

  他的办公桌上,有亲手绘制的“人口基本情况登记簿”:18个月的走访,挨家挨户地询问,一笔一划工整记录。

  时间飞快,4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聂桂清一刻没有休息,偶尔停下喝口茶。

  凌晨3时一到,聂桂清开始了每日的“例牌”活动——夜巡。记者跟随他从警务室出发,一路骑摩托13公里到达南华候车亭。

  山里夜间气温低,当天还下着小雨,聂桂清风雨无阻,到达后设卡查车,毫不松懈。

  早上7时,天空微白。夜巡结束,又是一个平安夜。

  记者跟随聂桂清回到警务室,本想作片刻休息,一面锦旗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桂逸之声八方闻,清廉办公爱子民,好心好意人易近,警卫家园乐助人,察言观色邪恶遁。”

  虽短短数语,却是新时代优秀基层民警的生动写照。

  【记者】祁雷 吴珂 马喜生 见习记者陈理 

  【摄影】董天健 郑一见 实习生王俊涛

  【作者】 祁雷;吴珂;马喜生;陈理;董天健;郑一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