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时隔34年粤剧再登央视春晚!就这一分钟,他们为传统粤剧树立了“新形象”

2019-02-04 23:04 来源:南方网 周豫

  2019 年除夕晚,大家企盼已久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终于掀开面纱,与往年多被安排在春晚后半段不同的是,戏曲《锦绣梨园》在晚上21 时30 分便早早亮相了。更令不少广东观众惊喜的是,在节目中,他们还看到了三个熟悉的面孔—— 来自广东粤剧院的曾小敏、彭庆华和文汝清。

从左到右分别为:文汝清、曾小敏、彭庆华

  从左到右分别为:文汝清、曾小敏、彭庆华

  这是广东粤剧时隔34 年后再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早在1984 年第二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粤剧艺术家丁凡、林锦屏就曾上演过《故乡行》及《南海渔歌》,1985 年,一代粤剧大师红线女更用粤剧《花城之春》更将盛世之下、变革之后的广州唱响了全国。

  34 年来,粤剧从未停止过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脚步,但这些可能并不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所知晓。2019 年,曾小敏等青年一代粤剧人有幸再次站在春晚舞台上,但给他们的时间仅有1 分钟。如何在这1 分钟内,用粤剧之声传唱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将粤剧在当下之创新状态、当代粤剧人之精神气质准确、有效地传达给电视前的观众,无疑难度是极大的。

https://pic.nfapp.southcn.com/nfplus/ossfs/pic/xy/201902/04/596ba194-1c1e-46a1-bab7-f8c3af4fb7ae.jpg?x-oss-process=style/w640

  “ 时装版” 粤剧戏服吸睛

  “ 水墨木棉” 造型既时尚又清新

  曾小敏一登台,网友们便在讨论群里“ 炸开” 了:“ 哇,粤剧原来这么时尚啊!”

  完全不同于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其他四个剧种演员身着的传统戏服,曾小敏的服装显然经过精心设计:水墨手绘一袭木棉花开,凸显在白色的纱裙上显得大气而舒展,袖间稍作点缀,那红色灿烂且纯粹,有一种大气磅礴的美。

https://pic.nfapp.southcn.com/nfplus/ossfs/pic/xy/201902/04/512ab4c6-7a6e-4442-9469-b88663fd9e1b.jpg?x-oss-process=style/w640

  (服装由曾小敏和服装设计师屈汀南一同商量设计)

  两位男演员的服装采用的则是中国龙纹与中国红的搭配组合,蜿蜒直下的龙纹重点修饰在领口和袖臂处,图案也并没有选用传统盘旋状,而是选择波浪型,使两人的服装图案呈现出左右对称状。与传统西装给人们一如既往的稳重形象相比,这两套服装让戏曲演员以一种更青春、更有朝气的形象重新呈现于人们眼前。

https://pic.nfapp.southcn.com/nfplus/ossfs/pic/xy/201902/04/ef102c2e-1055-43fa-ba5b-8bb71f29305b.jpg?x-oss-process=style/w640

  (改良后的西装,粤剧演员彭庆华穿上去显得格外有朝气)

  据悉,此次演出的服装是曾小敏和服装设计师屈汀南一同商量设计的。屈汀南曾说:“ 服装没有文化就会肤浅。” 这次,他找到了粤剧、找到了曾小敏,两人在“ 跨界” 这条路上合作已久,对“ 岭南文化” 的理解自然也达成了共识。

  众所周知,木棉花是广州市市花,在众多别名中,“ 英雄树” 最喜闻乐见。木棉树开花时,满树枝干缀满艳而硕大的花朵,如火如荼、耀眼醒目,极有英雄之壮丽气概。正是看中了木棉花的敢为人先、朝气蓬勃的气质,曾小敏和屈汀南决定将木棉作为整个服装的“ 点睛” 之笔。传统龙凤或许难以呈现岭南文化的特色,但木棉花、云山珠水却能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广州。

https://pic.nfapp.southcn.com/nfplus/ossfs/pic/xy/201902/04/5bac4457-f8d9-45c4-b596-2c100c8270de.jpg?x-oss-process=style/w640

  “ 南国红豆” 青春绽放

  粤歌郎朗上口板腔韵味十足

  “ 越秀山下珠江水...... 风光多灿烂千家喜/ 江山多娇载入了新的诗篇/ 欢歌粤韵天边飞." 短短1 分钟,一幅岭南山水画徐徐展开,粤剧在新时代传承创新、焕发新生的状态也通过三人的演绎,传递给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据悉,新编粤曲《粤韵新篇》改编自粤歌《大美岭南粤韵飞》,在“ 广东粤剧院建院六十周年纪念主题晚会“ 上,曾小敏曾作压轴表演,完整呈现需要4 分钟。此次,为了给电视观众呈现更加精炼、丰富的表演,她力邀国家一级演奏员卜灿荣和青年编剧冯敏仪分别担任音乐、歌词创作,并由青年作曲家陈挥之对其进行重新编配,加入了男声唱段,才最终形成央视春晚的“1 女2 男” 的浓缩版本。

  觉得一分钟不过瘾的读者们,可以点击下面视频观看一下完整版粤歌《大美岭南粤韵飞》:

http://media.nfapp.southcn.com/media/nfh/image/vLy5ZJeC8RaEqOmpRNmUP9ILNkW3VTdH.jpg

  附:粤歌《大美岭南粤韵飞》(完整版将在央视戏曲春晚中播出)

  大美岭南 粤韵远飞 山水为红豆醉

  越秀山下珠江水

  虹飞摩星处

  丝弦琴动鼓乐扬

  上云霓

  铿锵声韵传万里

  江山多娇

  载入了新的诗篇

  风光多灿烂 千家喜

  春天里 新时代里

  琼花谱生机

  长空广阔展翅飞

  历尽沧桑写传奇

  传承又创新 再磨砺

  越秀山下珠江水

  氍毹灯影处

  天涯如举步

  喜我粤韵鸣

  万里名驰

  四海飞去 留念记

  江山多娇

  载入了新的诗篇

  风光多灿烂 千家喜

  江山多娇

  载入了新的诗篇

  欢歌粤韵天边飞

  江山多娇

  载入了新的诗篇

  欢歌粤韵四海飞

  粤剧艺术丰富多彩,唱、做、念、打以唱为先,而唱腔音乐是粤剧艺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 板腔体” 便是其最有识别性的特征之一。所谓“ 听一句唱,哼一声腔” ,一招一式、虚实相生,这是戏曲最大的魅力所在。然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戏曲” 如何从现代多元娱乐文化的围追堵截中谋求突围,改善市场生存土壤,是摆在所有戏曲人面前的严酷命题—— 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那一套,一成不变是一定不行的。

  《粤韵新篇》整体上以婉转清扬的粤歌为主,但又不乏传统戏曲的板腔呈现,听来抑扬顿挫,着实过瘾。短短一分钟,作品将流行粤歌和粤剧传统板腔进行了完美结合,前半段婉转动听、粤味十足,后半段激昂澎湃、令人奋进,歌词更充分展现了粤剧人自信自强、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昂扬斗志。

https://pic.nfapp.southcn.com/nfplus/ossfs/pic/xy/201902/04/5bac4457-f8d9-45c4-b596-2c100c8270de.jpg?x-oss-process=style/w640

  “ 一场戏好不好,演员说了不算,观众觉得好看才是真的好看。” 曾小敏说。唱了20 年的粤剧青年领军人物曾小敏这次可谓是给传统粤剧树立了一副新形象,而这也是她多年来最大的心愿之一。

  年后或将赴京展演

  “ 有底气有实力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验”

  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在2019 年迎来了粤港澳三地联合申遗十周年的大日子。作为青年粤剧界的领军人物,现任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觉得,“ 有责任去传承和发扬它“ ,“ 今天,粤剧能登上央视春晚这样的舞台,在这里展示这么多年的传承和创新成果,是对我们这代粤剧人而言是莫大的肯定和鼓舞。”

  广东粤剧相隔34 年能重登央视春晚,对于整个粤剧界都是欢欣鼓舞的。接到邀请的那天,曾小敏和两位搭档都特别兴奋,为了不影响春晚的排练,她本人更是加班加点,用最高的效率把年底的40 多项工作提前安排好,稳稳妥妥地如期到达北京参加了为时半月的排练。

曾小敏

  曾小敏

  “ 原本,戏曲《锦绣梨园》这个节目是安排在春晚后半段的,但在看了她们的彩排后,导演决定把它提前、安排在9 点多表演。” 说到这,曾小敏难掩身为戏曲人的骄傲。在排练的过程中,同登春晚的其他剧种的朋友们,无不称赞粤剧所呈现的崭新的面貌,纷纷赞叹粤剧的优美和时尚。

  广东人特别务实,粤剧人也习惯了在自己的“ 圈子” 里埋头苦干,现在,曾小敏特别希望粤剧能得到更大的关注,“ 曾经,粤剧人都觉着粤剧的发展很不错,省内有市场也有观众,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走出广东,在全国人民心中打响自己的品牌,把粤剧传唱出去。“

  2018 年,广东粤剧院迎来了建院60 周年,也是从去年开始,广东粤剧院开始陆续和央视戏剧频道合作。“ 和央视在新媒体层面的合作一下就打破了大众对粤剧的固有印象,大家发现,原来粤剧可以这么青春、时尚、大气,戏曲频道甚至追到广州网络直播整部《白蛇传· 情》,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曾小敏回忆说。

曾小敏

  曾小敏

  广东粤剧好像由此打开了“ 一扇门“ ,从那时起,曾小敏等青年粤剧人频频被邀请参加央视在端午、七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庆日的戏曲节目。

  去年10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州视察期间,专门前往粤剧艺术博物馆关心粤剧的传承和发展状况,对于粤剧而言,这无疑迎来了发展的绝佳时期。一时间,粤剧在全国的受关注度和知名度迅速提升!

  “ 去年,我带着广东粤剧院去武汉演出,现场观众席都是满满当当的,氛围热烈到令我惊讶。要知道,自30 年前红线女老师带队去过之后,粤剧就再没去过武汉了。这说明,这些人粤剧和其他剧种的接触少了。如今,粤剧上了春晚,展现的机会多了,粤剧界整体团队也很年轻,是更有朝气的一代人,我们有动力、有实力去拓展粤剧的受众群,这对于粤剧整个剧种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曾小敏说。

  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对粤剧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 红线女时代” 。曾小敏还透露,她正筹划“ 粤剧经典剧目展演” ,打算年后去北京演出,“ 过去,我们要么只是演出单一剧目,要么完成演出任务,从未对粤剧经典剧目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呈现,我希望通过此次展演,让全国观众有机会开启对粤剧的全新认知。”

  【撰文】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周豫

  【摄影】林毅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