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为“丁真们”的未来路 广东投入10多亿元援助四川甘孜教育发展

2020-12-21 07:29 来源:南方plus 姚燕永 姚瑶 洪奕宜 许舒智

  “嘚驾……”冬天来了,距离四川省甘孜县城200多公里的达通玛牧区,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寒草场已积雪厚厚一层。

  这是四年级学生次称尼玛的家乡。过去,在这样的严寒中,他总要骑马两个多小时才能赶到学校。

  广东省参与援建的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改变了这一切。

  学校2019年9月正式启用,周边牧区1474名学生的上学条件有了质的飞跃:全部免费集中寄宿就读,开设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还有到广东游学的机会。“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学校!”次称尼玛兴奋地说,他们在县城有了温暖的家。

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1474名牧区孩子学习条件有了质的提升。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

  推进教育精准脱贫,要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播,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从2013年起,广东省对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称“甘孜州”)教育系统,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用于校舍建设、师资培训、学生交往、远程教育等,有力促进了甘孜州的教育发展。

  “感谢广东的帮助,全州各乡镇的学校现在是当地最美、条件最好的地方,娃娃们的学习更好了,未来路更广了!”广东对口支援甘孜州教育的成效显现,已成为当地群众交口称赞的民心工程。

  最好的“虫草”在学校

  甘孜州地处横断山脉的夹峙之中,15.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珠三角3倍大小,常住人口却仅有119.9万人,其中82%是藏族。

  雪山、冰川、草原孕育了壮阔景致和豪爽的康巴文化,也限制了经济社会发展,是“三区三州”和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9年甘孜州GDP为388.46亿元。

雪山、冰川、草原构成了甘孜州的壮阔景致,也限制了经济社会发展。

  甘孜州地广人稀,马背上、帐篷里都是农村孩子的临时学校。一到挖虫草的季节,为了补贴家用都纷纷干活去了,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因贫失学辍学情况突出。

  “办学力量分散,义务教育质量不高,这是最棘手的问题。”甘孜州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祝邦文告诉记者,为帮助甘孜州发展,广东在18个县(市)实现教育扶贫全覆盖,“可以说,哪里有学校,哪里就有广东对口支援的身影”。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

  从2015年起,甘孜州全面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广东以片区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突破口,改善当地办学条件。

  前不久,位于江门的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赴泸定四中成立爱心助学金,用于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不断进步。

  泸定四中原址已被磅礴的大渡河冲毁,因教育布局调整,于2014年8月迁至德威镇。广东多次筹集资金1870万元参与援建教学用房6700多平方米,使周边得妥、德威两镇300多名汉、彝、藏族学生获得更优的学习环境,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中考成绩和升学率从以前的靠后水平,2019年提升至全县第2名。一所农村中学也因此与广东有了遥远又亲近的联系。

广东筹集资金1870万元参与援建的泸定四中。

  为此,校园里专门辟出一块“广东花园”,小桥流水一瞥岭南园林风情。师生还专门竖起一块牌,写着:“援建大爱,永感其恩”。

  “从学习到生活,课本教材到洗漱用品,营养午餐到取暖补助,全部免费!”广东援川前方工作组干部、泸定县副县长翁国泉说,大力建设农村片区寄宿制学校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好学,以广东参与援建的泸定海螺沟寄宿制小学为例,现代化校舍与大城市硬件条件相差无几,吸引了更多优秀的教师。“从改进生活习惯、接受品德教育、学习知识到开阔眼界,农村孩子是最大受益者。”

  “广东为甘孜州教育雪中送炭。”祝邦文介绍,截至目前,广东援助甘孜州仅校舍建设一项就投入超过8.9亿元,支持各类学校建设项目133个,资金重点投入教学功能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等。

  从过去的“难上学”到现在追求“上好学”,甘孜州教育条件改善得到越来越多家长认可,他们也渐渐明白,最好的“虫草”在学校,最好的未来靠读书。

  最贵的“宝矿”是志向

  “在甘孜,虫草、松茸、矿产都是珍贵的资源。在我看来,最珍贵的是孩子们的头脑宝矿。”今年7月支教期满,36岁的惠州华罗庚中学地理教师温智勇决定续期一年,继续留在巴塘县康南民族高级中学支教。

  “课堂上,我通过青藏铁路、川藏铁路、西部大开发等地理事物和情景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教育。”温智勇说,他希望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奋斗考上理想的大学,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

  广东省教育厅派驻援川前方工作组干部唐际齐介绍,广东坚持硬件与软件支援相结合,近两年派出2批共20名精锐支教教师,扎根多个县(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同时,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师资队伍,2013年以来广东投入师培资金1580万元,全州1.4万名教师中近1万人次接受了培训,全面提升当地教学水平。

52岁的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英语老师沈兆君在道孚中学支教。

52岁的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英语老师沈兆君在道孚中学支教。

  江门市第一中学44岁的化学老师薛志威今年8月来到位于泸定县的甘孜州高级中学(下称“州高”)任教,他常常被淳朴的孩子们感动。“教师节那天,班长气喘吁吁扛来10斤大米,这是我收到的最可爱的礼物。”他说,“一年时间很短,我们要尽可能在孩子心中播下奋斗的种子。”

  “学生基础薄弱但渴求知识,学习劲头特别足。”来自广州科学城中学、46岁的数学老师尹灿霞也在州高支教。清晨6时天还没亮,她总能听到学生从操场上传来的晨读声。尹灿霞经常拉着孩子们聊天,告诉他们,山的那边,还有广阔的世界。

  “尹老师,如果我考上大学,以后还能考研究生,对吗?”有一天,面对学生格乃桑珠的问题,尹灿霞惊喜不已,她仿佛看到那颗奋斗的种子冒了芽。

  现在,更多“立志走出大山”的种子已经萌芽。

  粤甘汉藏中小学生“五个一”交流交往活动是“十三五”期间广东对口支援甘孜州的重要项目,已组织980名甘孜州中小学生飞到广东,与广东学生互送一句话、互赠一个小礼品,并进入一个家庭、开展一天体验、留下一次经历。

粤甘汉藏中小学生“五个一”交流交往活动,让甘孜孩子走出大山。

  “第一次看到海,还有那么高的楼,我和同学们太激动了!”提起暑假去惠州的经历,道孚中学初二学生登真洛布回味不已,“我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未来建设家乡!”

  “外面的世界真大,参观了广州塔、五只羊(越秀公园)、博物馆,广州的同学特别热情。”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学生四郎多吉和生龙五加成绩突出,11月中旬他们获得机会去广州游学一周,还到广州学生家中做了客。“老师说,我们学校是广东参与援建的,校门口挂着‘感恩广东,砥砺前行’的标语,就是要提醒我们好好学习,回报帮助。”

  最直的“大桥”奔小康

  “明年9月我就要去广州上学了!”一抹高原红,一双大眼睛,来自乡城县的16岁女孩拥色一想到未来的新生活,脸上就藏不住笑。3年前,参加广东游学引起内心的强烈震动,她暗下决心要到广东读书、工作。

  拥色是粤甘“2+1+2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试点”学前教育专业的首批学生,2021年将到广东读书。

  拥色是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粤甘“2+1+2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试点”学前教育专业的首批学生,这个特别的试点班被学生称为“广东班”。

  2019年初中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经过2年的学习,2021年她将赴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就读1年,之后2年直升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进行高职培养。5年跨2省,高职毕业证书到手。

  “中高职贯通培养搭起‘立交桥’,让一批甘孜青年学习、就业大道畅通,学一技之长,闯一番事业。”广东援川前方工作组副组长、甘孜州政府副秘书长李晓彬说,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教育,在教育扶贫里是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

  现在,广东每年向甘孜试点招收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紧缺领域专业学生80名,并在“十四五”规划中列出专项学习经费,毕业后还帮助学生在广东就业。

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广东班”吸引大批学生报名。

  “为宣传‘广东班’,首年招生时我们跑遍了18个县(市),一听到能去广东读书,超过260名学子踊跃争取80个名额。第二年还没宣传,就有很多上线重点高中的学生慕名而来。”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吴大成说,“广东班”给甘孜青年架起了一座走出去的“大桥”,帮助他们赢得更好的未来。

  “拿到高职文凭后,我打算继续读本科,以后留在广东做一名幼儿园老师。”拥色满怀期待地说,“爸妈心里舍不得我,但他们鼓励我勇敢闯一闯,我一定好好努力,以后一家人到广东去生活!”

  “正式开工!”今年6月,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宣布甘孜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这所学校由广东参与援建,占地面积600亩,2021年建成招生后,将彻底改写甘孜州没有高职院校的历史,为藏区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广东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甘孜州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造血式精准扶贫。

  ★记者手记

  为了“丁真们”眼里的光,脚下的路

  这不是一趟轻松的采访。在甘孜州大山大河之间,我们每天平均五六个小时盘山而行,从泸定、康定到道孚、甘孜,海拔一路走高,氧气越来越薄,高原反应加剧。

采访路上的景致。

  这种缺氧的滋味,支教老师们感受太深刻了。在他们看来,高原上最珍贵的是氧气,教育就是孩子们的氧气。

  为了缓解甘孜州教育的“高反”问题,广东7年的坚持有了阶段性的“疗效”。采访每到一处,我们心底的感动就多增一分。

  广东援甘孜州干部与这片土地的情分,是一深一浅走出来的。

  “摸清需求,才能更好地精准帮扶。”这里的学校最缺什么?校舍建设进展到哪一步?师资重点培训哪一块?今年中考成绩提高了多少?明年计划组织多少名师生到广东交流?每到一处,广东援甘孜州干部都对当地教育发展情况一清二楚。细致的南方人来得久了,一张黝黑脸、一段康定情,也成了潇洒的康巴汉子。

  广东支教老师与这片土地的联系,是一堂堂课、一句句“老师好”积攒起来的。

  “这里的孩子眼睛里有星星!”我们采访了六七位支教老师,他们都不约而同提起孩子们的眼神,朴实纯洁又充满尊敬。“为了他们眼里的光,我一定要全心投入。”广东支教老师在孩子心中播撒的种子以后发芽了,就是他们走向世界、面对挑战的勇气。还因为广东—甘孜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搭建,未来会有更多和拥色一样的甘孜少年,大胆追梦帮助全家脱贫。

孩子们的眼神,朴实纯洁令人印象深刻。

  这段时间,笑容纯真、眼神清澈的甘孜州理塘县小伙子丁真火了。因为早年辍学,现在丁真开始从头学习,大批网友寄来成堆的书籍,在线“督促”他好好学习。

  教育扶贫,既立足当下,又领航未来;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渔。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继续加大对口支援甘孜州教育力度,更加关注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推动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短板补齐,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帮助更多孩子放飞梦想。”广东援川前方工作组组长,甘孜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兴文说。

  在甘孜州,为了“丁真们”眼里的光、脚下的路,广东正跨越山河,用情用心传递教育扶贫的蓬勃力量。

  广东教育援甘孜州数读

  ●2013年以来,广东投入甘孜州教育系统援助资金10多亿元,80%以上资金用于边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

  ●累计援助各类学校建设项目133个,帮助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238所。

  ●甘孜州共1.4万名教师,其中近1万人次接受过广东师资培训。

  ●广东31所学校与甘孜州28所较大规模学校结对帮扶,实现近1500人次的师生互动交流。组织980人次开展粤甘汉藏中小学生“五个一”交流交往活动。

  ●广东先后选派150余人次数理化教师到州内开展教学科研及支教工作。

  ●广东投入810万元资助各级各类在校学生4155人。

  ●2013年以来,广东援建县(校)两级教育信息中心(智慧中心)15个。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姚燕永 姚瑶 洪奕宜 见习记者 许舒智 发自四川甘孜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