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韶关南雄黄坑村:用教育为贫困户铺设“未来跑道”

2020-05-22 07:19 来源:南方网 钟哲 符超军 罗斌豪
.

 

  清晨5时许,南岭的山巅之上泛起一片鱼肚白。

  韶关南雄黄坑村贫困户何惟军走出家门,踏上全部硬底化的村道,启程前往村北头的200亩“烟稻轮作”基地。那也是助他顺利脱贫的“福地”。

  半小时后,何惟军的儿子、南雄市黄坑中学高三级学生何俊从睡梦中醒来,简单洗漱,背上书包赶往校园。

  他喜欢在学校的足球场边上散一会步,整理思绪。这个配有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由省教育厅协调千万元资金支持建设,近年来培养出韶关地区的多支足球冠军球队。

  在春季高考中,何俊已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录取,但他还在努力备考,希望读上本科,学习网络工程技术。

  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强“造血能力”的同时,省教育厅决心做好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何家父子两人,正在省教育厅铺设的“未来跑道”上挥洒汗水,向着幸福生活奔去。

黄坑中学全景

  两栋危房变成现代化综合楼

  “我想读金融类的专业,还想到上海上大学!”

  上午,高三级学生余兰香正在教室里自习,备战高考。此前网络授课的3个多月里,她借助政府为贫困户子女提供的平板电脑,在家中进行线上学习。

  南雄市黄坑中学建于1956年,现有教职工184人,学生2000余人,是目前韶关市农村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全中学,但在几年前却面临学生流失的窘境。

  “作为校长,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一个接一个走,心都寒了”。校长陈盛荣回忆,2016年秋季学期,学校共招收480多名高一学生,一个学期下来竟有近百名学生转学到城里的高中。

  省教育厅对口帮扶后,对黄坑村教育扶贫提出清晰的定位和要求——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提升黄坑中学的教育质量、教育水平、教育环境,满足当地民众对“上好学、读好书”的期待。

  “这3年,宿舍的热水系统完善了,球场边上有了夜灯,校园越来越美了。”高三级学生胡晓婷说。

  自2016年对口帮扶以来,省教育厅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182万元,改善了黄坑中学的校舍环境、教师办公条件、校园网络等硬件问题。

  在本是两栋危房的地块上,一栋综合楼拔地而起,将建成覆盖全学段的图书馆;校园东侧,全新的幼儿园整装待发,静待今年秋天的首批学生……

即将投入使用的综合楼

  “新的建筑给校园带来城市的气息,让更多农村孩子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校长陈盛荣说,“农村教师群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有的人觉得在农村教书没有成就感。校园的变化、孩子们的变化,提升了老师们的精气神。”

  站在综合楼往南望去,标准足球场上,10名小球员正在进行攻防训练。身影交错,辗转腾挪,足球在他们脚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经过充分调研,省教育厅为黄坑中学确定了足球特色方向,努力打造粤北农村现代化特色学校,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去年7月,黄坑中学足球队参加韶关市第二十四届“英东杯”足球比赛,分别荣获女子组冠军和男子组亚军。

  现代化的教育,让农村孩子们找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黄坑中学2016届毕业生陈君辉喜获混凝土建筑项目的世界冠军;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马术比赛中,2018届毕业生邱淑莲勇得1金1银两枚奖牌……

  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在学校里找到目标,挑战自我,勇敢地走出大山。

  流转土地化身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春来一片翠绿,夏至一片金黄,写的正是南雄的传统产业——黄烟。

  南雄素有“黄烟之乡”的美誉,到了收烟季节,烤房炉火通明,村巷烟叶飘香。

  时值5月,示范基地里的黄烟还有十来天就要开始收成。作为牵头村干部的何惟军,要抢在阳光还不那么毒辣之前,在地里为黄烟“打头”摘顶,工作4个小时。

  “上半年种的黄烟,5月底能收成。有近10位村民跟我们一起干,按日计薪,月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和何惟军一起下地的村民中,有5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至今年4月已全部脱贫。

  在扎实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黄坑村制定了以烟稻轮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案,把传统产业做成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黄坑村下辖7个自然村,共774户、2500余人,耕地面积4232亩。去年,黄坑村种植黄烟总计1150亩,带动村民收入560余万元。

  上午10点,何惟军招呼村民们停下工作,回家午休避暑;傍晚时分,他们还得再工作4个小时。“到了收成的时候,摘烟的村民每天工资可以涨到160元,负责挑烟的更好,每天能拿200元。”

  到了下半年,何惟军的拖拉机驾驶技术将派上用场,他要负责把合作农企的优质稻种播到田里。因病致贫的他,去年以来经过努力当上了村干部,还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

  “在驻村工作队指导下,黄坑村集体还陆续入股了光伏发电、土香猪养殖、葡萄园等项目,年增收入10万元以上。”省教育厅派驻黄坑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瑞锋说。

  省教育厅发动机关和直属学校,通过合作社购买村集体和农户的优质稻米、土鸡、番薯,通过教育系统扩大消费供给。

  “黄坑村的稻米,人人吃过都说好,在学校不愁销路。”陈瑞锋介绍,去年仅消费扶贫一项,就给村集体增收超过13.5万元;今年销售愈发红火,预计能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增收。

  产业广撒网,收成节节高。今年,黄坑村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35万元,远高于10万元的脱贫目标。村民们以“员工”“股东”等身份参与其中,共享乡村振兴的红利。

黄坑中学足球队员们在热身

  贫困山区筑梦足球特色小镇

  “你好,麻烦停车测体温。大哥,你从哪里来?”

  在黄坑村四方坑疫情防控检查点,贫困户卢德城早早来到防疫岗位,对进村车辆和人员进行情况排查和体温检测。他是黄坑村第一批防疫志愿者之一。

  卢德城是因残致贫的一般贫困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偶尔到广州打打散工,其他时间就住在村里的一间危房里。

  “我不懂别的,这次就多出出力,守好我们村的卡口,好好报答国家。”去年,政府用红砖和琉璃瓦给卢德城建起新房,教育厅驻村工作队还用奖补资金给他添置了家具,“等疫情结束后,我们还要去广州打工,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

  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工作队帮助32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额外资助3户进行房屋修缮,制定并实施了“黄坑村贫困户家庭人居环境改善行动计划”,帮助贫困户提升家庭生活环境。

  卢春燕和卢隆俊是一对姐弟,在2015年父亲因病去世后,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卢春燕说:“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如果不是党和政府帮助我们,我可能大学都无法毕业,弟弟也可能要早早辍学打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很多贫困户的文化程度不高,为了生活,孩子很小就得外出打工,帮补家用。”驻村工作队队员谢锦涛、廖仲琪每天走村串户,对贫困户尤其是贫困户子女的情况了如指掌,“要先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才能让孩子坚持学业,不放弃希望。”

  黄坑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1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1户61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7户51人。至4月底,他们已全部脱贫。

  村里的路面硬化了,路灯修好了,戏台、议事厅、纳凉亭错落分布,还建起标准化的篮球场……村民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有了好去处。

  基础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心思也更活泛了起来。

  “每年,广州体育学院足球学院的学生到我们这里实习助教,给黄坑中学训练球队,但住宿问题很难解决,条件捉襟见肘。”陈瑞锋说。

  他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正在谋划,借助黄坑中学的足球特色教育基础,将黄坑村、黄坑镇打造成“足球教育小镇”,以比赛促住宿、促旅游,推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创新足球产业等全方位发展,带动黄坑村通过服务业增收。

  来自黄坑村贫困户家庭的卢梦香,毕业后到深圳一所幼儿园工作5年。看到家乡的变化后,她在去年努力考取了南雄市教育局的教师编制,希望回到家乡教书。位于黄坑中学内、将于今年启动招生的公办幼儿园,成为她的第一选择。

  “教育让我从大山里走出,看到世界的多彩。”谈及理想,卢梦香腼腆地笑了,眼神却显得坚定,“如今,我希望让更多孩子像我一样,拥有追求理想的机会。”

  攻坚亮点

  黄坑村建成200亩“烟稻轮作”试验基地,引进韶关学院和农企,将当地的黄烟种植从传统产业进化成特色产业,让贫困户成为“员工”;村集体入股光伏发电、葡萄园等项目,让贫困户成为“股东”。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重视教育扶贫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作用,协调逾4000万资金改善黄坑中学校园硬件,引入广州体育学院等高校资源加强足球特色教育,让山区孩子找到努力方向,看见光明未来,勇敢走出大山。

  脱贫攻坚成绩单

  ◎黄坑村相对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47元,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12人全部脱贫退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2.5万元达到2019年的24万元,“十项指标”均达标,实现相对贫困村出列退出。

  ◎利用省教育厅自筹资金共计90万元,投资入股光伏发电、土香猪养殖、葡萄园等项目,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

  ◎省教育厅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182万元,用于黄坑中学兴建教学楼、综合楼等各项建设。

  ◎创新实施家居环境提升工程,完成32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并全部安装自来水管道。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符超军 罗斌豪 实习生 刘洋 通讯员 吴慧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