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超5成学生近视!如何有效防控近视?

2019-09-17 21:15 来源:南方网 吴淑斌;吴少敏

  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让许多老师家长发愁。

  17日下午,省教育厅举行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新闻发布会,解读《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醒我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经达到了52.4%,防控青少年近视需家长、学校形成合力。

  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60分钟以上

  省疾控中心调查发现,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三个主要原因是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睡眠时间达标率不高、不良用眼行为普遍存在。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邱克楠解读《方案》说,我省有64%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27%的学生不足1小时,课间选择到户外或操场休息的学生仅有10%。临床研究证明,增加户外活动,可以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因此,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到户外阳光下进行活动或体育锻炼,让学生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学校不得挤占体育课时间安排与体育锻炼无关的内容,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

  繁忙的课业下,睡眠时间达标的学生人数不多,仅有27%的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及以上,31%的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及以上。邱克楠说,《方案》要求学校控制作业时长和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另外,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不良用眼行为也普遍存在。53%的学生经常连续近距离用眼(不通过远眺、闭目或户外活动等方式休息眼睛)超过1小时,44%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包括手机、掌上游戏机、平板电脑等)超过1小时。为减少近距离用眼带来的刺激,家长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学校的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灯具距离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低于1.7米

  如何监督学校做好对学生视力的保护工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陈健生回答,中小学校是防控近视的主要阵地,要提高教师对学生近视的重视程度,保证教室良好的照明条件。

  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教师要丰富自身视力保健的相关知识,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的视力异常情况。陈健生说,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幼儿视力健康检查和建档工作。目前,我省已将视力保健知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并予以考评,以切实提高基层教师防近视的意识和能力。

  良好的室内照明环境对近视防控有重要辅助作用,《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中要求,学校教室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教室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5。为了防止窗的直接眩光,教室应设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室内。照明方面,灯具距离课桌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米。

  陈健生说,到2023年,学校教室照明要100%达标,有关部门也会定期对学校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产品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

  “一增一减”,减轻用眼负担

  发布会上,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卓业鸿介绍,3—4岁和12—15岁是人眼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此时眼睛受到的刺激越小发育越好,反之亦然。

  在第一个黄金期,尽管孩子的眼睛处于远视阶段,但如果给予长时间近距离地刺激,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看书、识字等,必然会加快眼轴变长的速度。同样,在第二个黄金期,过重的课业负担、过度疲劳地使用眼睛,也会加快眼轴变长。这会使得本来应该在18—20岁时发育成正视的眼睛,被迫提前几年变成正视,但此时眼球还未发育成熟,它在成长中不断拉长眼轴,逐渐形成近视。

  目前,我国近视眼防控的国家战略的特点是“一增一减”,“一增”是增加户外运动时间,“一减”即减少学生的近距离用眼负担。

  卓业鸿提醒,要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开展近视防控的各项工作。近视一旦发生,往往都会不断加深,直到18岁左右稳定。目前除了手术,尚无其他手段可治好近视,大家切勿相信未经科学认证的方法,比如宣称可以通过某种训练完全治好近视。如果不确定是否科学防控方法,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咨询。

  【见习记者】吴淑斌

  【记者】吴少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自营号~日报时政部自营号~广东教育头条

编辑:廖智晟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