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华农人追忆卢永根先生:初见时如沐春风 离别后师恩永铭

2019-08-13 07:26 来源:南方网 吴少敏 钟哲

  8月12日4时41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根据卢永根本人生前遗愿及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昨天,有华农学生自发到卢永根雕像前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南方+记者多方采访了卢老的同事、学生,请他们回忆与卢老的初次相识,说出对卢老的送别寄语。

华农学生自发到卢永根雕像前敬献鲜花。

华农学生自发到卢永根雕像前敬献鲜花。

  ●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

  卢院士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

  “1997年,卢老到我所在的班上做辅导,勉励学生毕业后要为国多作贡献。后来,经学院推荐,卢老本人面试,我成为他的秘书,一晃就是20多年。”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回忆,她对卢老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位亲切的长者。

  跟随卢永根工作的日子逐渐增加,赵杏娟眼中的卢永根一步步丰满起来。 “卢院士发表的文章、发言稿、学术报告等都是他自己去收集材料、起草的,文章的思路很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我根据他的要求去整理,草稿打印出来后,他会认真修改文章的排版布局,反复推敲用词造句,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赵杏娟回忆,过去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文章今天已经定稿打印了,到了第二天上班时,卢院士又提出修改意见。“他常说:文章写好后,不要着急投稿,要先放一放,再思考一下。”

  卢永根从不谋私利、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一点在使用学校车辆方面尤为突出。

  “学校提出派专车接送其上下班,卢院士不同意,坚持走路上下班。他认为,走路上下班,一则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二则可以锻炼身体,路上碰见熟人还可以好好聊一聊,了解学校近况。”赵杏娟说,卢永根因公用车时,她可以一起乘坐,但她不能单独使用公车。“为了节约,卢院士因私外出时基本上是坐公交车、地铁出行。”

  媒体说卢永根是“布衣院士”,赵杏娟认为是很贴切的。“夏天,他常常穿短袖、短裤、布鞋。冬天,他穿普通大衣、布鞋、再戴个帽子。可是,他出席一些重要场合时,会穿得很正式,西装革履、头发纹丝不乱,很有学者风范。”

  卢永根还特别注意节约纸张。“在处理纸质材料时,他会把双面空白的、或者单面空白的纸留下来,保存好,用来做草稿纸。多年来,他一直都是用这些‘废纸’来起草材料。”

  “7月份的时候,我跟卢老最后几次交流,主要是安排他办公室的材料移交。”赵杏娟说,她给卢永根办公室的所有东西都列了清单,并给卢老一一确认过,“他在办公室没什么个人物品,留下的档案全部移交档案馆。他有一些珍贵的图书,本想留一部分给自己的学生,但学生们认为移交给学校图书馆能更好地保存,也能辐射影响更多的学生。”

2008年,卢永根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卢永根的学生,华农农学院教授刘向东:

  老师重病卧床后还挂念着水稻研究

  “1991年,我写信给卢老师,想报考他的博士生。他很快给我回信,我就到他的家中拜访。卢老师本人就像在信中一样亲切和蔼。”刘向东回忆,那是他第一次与卢永根面对面交流。“我在华农读书时,卢老师是校长,只远远看过,没有交流。”

  除去亲切和蔼,刘向东印象最深的还有老师的严谨。“老师的严谨不仅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中,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教导我,‘三分结果就下三分结论’,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刘向东说,卢永根还常常嘱咐学生,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导向,坚持一个方向,刨根问底地做下去,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弄清楚,不能看哪个方向热门就去哪里。

  被称为“布衣院士”的卢永根一生淡泊名利,学生也受影响颇深。“老师做的是基础性的研究,不容易出成果。他常教导我们,要重视基础研究,要坚持,要传承。”

  卢永根在香港出生,少时逢战乱,很多家人后来到了国外定居。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在美国的亲人竭力地想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定地拒绝。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何放弃国外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卢永根答:“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

  他用尽一切机会,把自己对祖国的一腔热血洒向身边人。刘向东说:“卢老师会给我们推荐国外工作学习的机会,但一定会抽时间与我们面谈:出国后一定要热爱祖国,一定要好好工作,一定要学成归国!”

  卢永根卧床养病后,刘向东多次前往看望,而卢永根心心念念的还是水稻研究,听完学生的工作汇报后他还不忘嘱咐,一定要把前辈传承下来的稻种保存好,让更多学者可以开展研究。

  在悼念老师的文字中,刘向东写道:老师“爱国爱党,严于律己”“严谨求实,献身农业”“勤于耕读,精益求精”“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生活简朴,关心他人”。他毕生致力稻种资源保护与创新等研究工作,并取得巨大成绩。他不但是我们学生的骄傲,也是华农的骄傲,国家的骄傲,民族的脊梁!作为学生的我们,只有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奉献,才能不负卢老师的期望。

卢永根

  他们如此回忆卢老

  全国政协常委、华农副校长温思美:

  惊悉尊敬的老校长驾鹤西去,甚是悲恸!

  35年前有缘在大洋彼岸的依色佳(Ithaca)结识,即被先生高尚的为学为人品格所折服,践诺来到广州并得到先生的倾力培养和信任,甚是感激!先生的一生诠释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内在精气神,令人敬仰!祈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国无忧无病,福佑后生!

  他一生俭朴,近于残酷,却为人慷慨;他严于律己,近于苛刻,却为人宽容;他为人处事中规中矩,近于保守,却鼓励他人大胆尝试,创新开拓……他是人中君子,师者典范,学界泰斗……

  卢先生一生践行了以下信条:学识的渊博不是为了征服别人,而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渺小;财富的丰厚不是为了炫耀奢华,而是增加扬善的担当;地位的显赫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率众前行;力量的强悍不是为了欺压弱小,而是为了承担更多的使命!

  卢永根的学生,华农农学院教授张桂权:

  1976年读大学时就认识卢老师,那时他教我们班的遗传学,是他把我引进科学的殿门。后来,我成为他的第一个硕士生,也是第一个博士生。

  跟随卢老师40余年,印象最深的是他做到了初心不忘,矢志不渝,信念不变。他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从来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人。他对学生的培养,不单是专业上的指导,还非常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和学术道德的教育,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家。他为人低调,淡泊名利,胸怀坦荡,甘于奉献,是一个诚实的人。

  老师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自己更是这样做的。在他身上,我理解了什么叫身教重于言教。

  珠江学者、华农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乐天:

  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选修卢院士博士课程《水稻种质资源》,70岁的老院士带着我们学生到增城野生稻保护基地现场参观教学。而且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我把diary (日记本),写成了dairy (奶制品),从此这两个字便印在了我脑海中。

  2003年我博士毕业与卢院士同框;回国工作后,2015年却意外收到卢院士惠赠的特刊材料和留言条,鼓励我关注国内细胞学研究动态……点点滴滴,如沐春风。如今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高山仰止。卢院士走好……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吴少敏 钟哲 通讯员 方玮

  (图片由华南农业大学提供)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