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历经生死,海外扬威!广东维和医生这一年

2019-08-12 07:30 来源:南方网 朱晓枫 李秀婷 张梓望

  炎热的土地、远处的炮声、简易的板房、飘扬的五星红旗……回到广州一个多月后,王育庆仍时常梦到在黎巴嫩的医疗营地,在梦里,他依然不停歇地救治着当地的伤者患者。

  王育庆是南部战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一名中医,也是中国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30名维和医生中的一员,这是广东首次成建制外派维和医疗队。

  从2018年5月15日到2019年5月31日,医疗分队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简称“联黎部队”)东区的中国医院营地里,度过了难忘的维和一年。

  他们是“白大褂”,也是“绿迷彩”,戴着蓝色的贝雷帽,佩着鲜红的国旗臂章。在地中海东岸,他们用一个标准的军礼,展现着广东“蓝盔卫士”的豪情与无悔。

  中国医生做不了手术?他们扭转了联黎官兵的偏见

  一年来,面对联黎部队官兵“欧美医生水平优于亚洲医生”的传统观念,广东维和医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新一轮军改启动后,原来以陆军为核心的七大军区调整为五大战区。改革后,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得知中国正在组建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南部战区总医院主动请战,申请参加维和任务。

  2018年春季,南部战区总医院申请获批。医院立即抽调神经外科、骨科、皮肤科、内科、急诊科等科室的医生,连同其他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了一支政治过硬、军事素质过硬、医疗技术过硬的30人医疗队伍。

  一开始,南部战区总医院并没有考虑王育庆。他是康复医学科的一名中医,维和部队更需要的是能处理应急创伤救护的医生。

  王育庆连夜写下千字“请战书”,“正是因为此前没有中医医生去前线,所以在广东这个中医药大省组建的维和医疗队,更需要中医来展现自己的价值。”

  最终,他如愿成行。2018年5月15日,医疗分队誓师出征,赶赴地中海东岸曾经战火纷飞的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队长罗茂华与医疗分队副队长张鹏在军旗下,立下了军令状:“一定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将队员们平安带回!”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共有17家医院,其中有15所医院是出兵国所属的Ⅰ级医院,设于各出兵国阵地内;另外两所是救治能力更强的Ⅰ+级医院,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医院。

  中国医院坐落在戈兰高地下,靠近黎以边境,担负着东战区军事和民事人员的日常医疗保障、应急医疗救援和伤病员后送等任务,同时也为当地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医疗援助。

  刚到黎巴嫩时,广东维和医生们并没有受到热烈欢迎。

  当时,联黎部队的卫生部门对中国医院的印象停留在“只能往后方送伤员,很少开展手术”,官兵们普遍认为“欧美医生水平优于亚洲医生”。一些东区的士兵,甚至会跳过中国医院,绕路50至100公里送伤病员往位于西区的拉库拉总部联黎医院。

  为了扭转联黎官兵对中国医院的偏见,广东维和医生们心里都拧着一股劲。医疗设备较老旧,维和队员们自己动手搞创新;医患沟通有障碍,他们开始恶补英语,有的医生还自学几句阿拉伯语,争取直接与患者对话;门诊空间较狭窄,他们精心布置,让患者就医时感受人文关怀。

  广东维和医疗队过硬的医疗技术很快就让联黎官兵刮目相看。一天,联黎部队排雷现场给中国医院打来应急电话,一名排雷作业官兵不慎被地雷炸伤,Ⅰ级医院无法救治,紧急送到中国医院。

  伤者左手各指开放性骨折、手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肌腱神经损伤并外露,手上还有大量金属弹片残留。在以往,联黎地区的医院都无法开展这样复杂的手术,必须将伤者后送到Ⅲ级以上医院。

  面对这一高难度的挑战,维和医疗队员、南部战区总医院原157分院骨科医生徐凯主刀,与队员欧阳青、俞庆华默契配合,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手术,成功为重伤员保住了生命和肢体。

  医疗分队带过去的中医技术也在黎巴嫩的营地大放异彩。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医疗法,有效治疗了外军急性肌肉损伤、慢性肌肉劳损、各类颈、肩、腰腿痛等训练伤。王育庆带去的一箱子中医火罐、针刀派上了大用场。

  联黎医院有一位印度籍官兵患上偏头痛,吃了多年止痛药都没什么改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专程开车来到中国医院寻求中医治疗,没想到扎了几次针之后,头痛再也没有复发。

  “太神奇了!像个奇迹!”中国医生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开了,不少西战区出兵国“舍近求远”来到中国维和医院就医问诊。联黎医院还邀请王育庆每两周去巡诊一次。

  一名外籍官兵双足长了骨刺,反复疼痛。在王育庆来联黎医院巡诊时,他也将信将疑地前来求诊,却只让王育庆用针刀治疗了其中一只脚。

  很快,这个患者就感受到脚上的疼痛有了明显好转,等不及两周后王育庆再来巡诊,他自己开车到中国医院,希望尽快治疗另一只脚。

  除了联黎官兵,营地附近的居民、难民也常来中国医院寻求中医治疗。王育庆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了20个病人,后来不得不“限号”,控制每天的患者预约数。

  一年来,通过医疗队全体队员的不懈努力,中国医院不仅高质量完成了东区伤员的救治任务,还收治了不少转自西区联黎医院的伤员,中国医院的手术量及住院量都达到了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

  武装分子枪管正对着车辆,他们遭遇生死考验

  一年来,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广东维和医疗队员们直面生死,遭遇了不少惊魂一刻。

  因为边境、宗教等问题,黎巴嫩与以色列长期摩擦不断。1978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向黎巴嫩派驻联合国临时维和部队。2006年7月,黎以冲突加剧,联合国扩大对联黎部队的任务授权,增加兵力配备,以维护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安全。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2月,我国向黎巴嫩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遣了第一支60人的维和医疗分队,此后11年来从未间断。

  广东的维和医生们到来时,虽然黎巴嫩的局势已较为稳定,但在这一年的驻扎时间里,医疗营地上空仍有战机不时掠过,轰隆隆的枪炮声仿佛近在咫尺。医疗队成员们从和平安宁的祖国,猝然踏上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一时间都难以适应。

  在出征前的集中培训,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公方和,时隔多年重新拿起了枪。作为一名军队医生,他在28年前入伍,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毕业后成为军医。此次集训中,他的手枪和步枪总环数并列第一。

  平日里都穿“白大褂”,如今重新披上“绿迷彩”,入伍时的热血重新涌上公方和的心头。他知道,配枪就意味着,在战地,安与危的转换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果然,生死瞬间突然就来临。

  2018年11月,公方和接诊了一位头部摔伤的士兵,需要转运到后方有CT设备的医院检查。他和维和医疗队员袁家乐立即带伤者上了救护车。

  没想到,车子被导航带上了一条陌生的小路。联黎部队的车辆驶离规定路线,意味着不再受维和部队武装保护。救护车行驶到一个小村庄时,一群当地的民间武装分子将车子截停,枪管正对车辆。

  公方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但他知道,此时只有努力表现得冷静和友善,才是唯一的生路。

  他与袁家乐用英语向对方表明了转运伤员的意图,并且展示自己没有携带武器。看到红十字和中国国旗臂章,民间武装队员放下了戒备,沟通也和气了起来。最终,武装队派了一辆摩托车带领救护车驶出村落。

  有惊无险渡过死生一瞬,公方和抚摸着五星红旗臂章,差点落下泪来。“在这个时刻,才感受到在我们的背后有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多么重要,我发自内心为祖国感到自豪。”

  王育庆也在黎巴嫩遭遇过惊魂一刻。

  医疗营附近的山地,道路坑坑洼洼,行车十分颠簸,车子因路况差而容易出故障。王育庆经常外出讲课、巡诊,遭遇了不少险情。

  一次外出巡诊时,他乘坐的车辆刹车片突然失灵,司机脸色瞬间苍白。如果撞上对面的行车或者旁边的山石,后果都不堪设想。

  司机缓慢松开油门,控制车辆开往平坦的地方,万幸之下,车辆慢慢停了下来。营区其他队员立即赶来营救,他们脱险了。

  此外,王育庆还曾遇到车前盖冒烟、车轮爆胎等突发情况,但这一切都没有吓倒他,“军人穿上军装,就意味着会有牺牲。我不怕风险,只担心家人。”

  这些惊心动魄的时刻,王育庆与公方和都没有和家人说起过。

  在黎巴嫩这片地雷密布的土地上,也有一些维和战士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2019年4月,中国农历清明,广东维和医疗分队医生们与中国维和官兵们一起,带上了家乡酒、鲜水果、绿松毛、小白花,来到了杜照宇烈士牺牲地纪念碑前,用中国传统的方式表达着对战友的思念。

  2006年7月25日,以色列空军袭击黎巴嫩希亚姆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哨所,中国维和战士杜照宇及其他3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牺牲。13年过去,当年的军事观察哨所只剩下残垣断壁,四周荒草杂生,唯有纪念碑高高矗立。

  据统计,自1990年参加维和国际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已有13名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

  省下口粮给难民补营养,他们传播了广东医生的大爱

  一年来,维和医疗队员们为了国家暂时抛舍了自己的小家,忠实履行着维护和平的使命,撒播广东医生的大爱。

  维和医生徐凯最难忘的,是一封叙利亚难民默罕默德写给他的感谢信。

  当时,默罕默德被当地的野狼咬伤。被送到中国医疗队营地时,他的左腿皮肉严重撕脱,需要立即清创引流,接种狂犬疫苗,后续还需缝合创面。

  徐凯为他伤口消毒时发现,默罕默德竟然对常见的消毒药物碘伏过敏,徐凯便耐心地用生理盐水和高渗盐水为他慢慢处理伤口。

  为了让伤口尽快长肉愈合,默罕默德需要多吃肉类、多喝牛奶。但徐凯与他交流时发现,因战争而流落到黎巴嫩成为难民,他与家人连果腹都难以保障,补充营养更是奢望。

  默罕默德下一次来换药时,徐凯为他拿出了自己节省下来的口粮——面包、牛奶、蜂蜜、水果。这几样简单的食物,让默罕默德顿时热泪盈眶。

  一个月后,默罕默德的伤口愈合,狂犬疫苗也全程接种完毕。他给中国医生送来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还亲手在信笺上画上了爱心:“我愿将世上所有的颂赞和感激送给你们,像密如织线的细雨、像姹紫嫣红的鲜花、像馥郁芬芳的香味。无论什么语言、无论什么文字、无论怎么展现它们的涵义,在你们为我所做的崇高和伟大的一切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广东维和医生们还常常到营地附近的村庄、学校开展体检义诊、急救培训,向孩子们赠送文具及学习用品。

  “中国朋友来了!”学校的孩子们已经认识五星红旗的臂章,见到中国医生,他们都开心地笑了。医疗队给孩子们上了急救培训课,还给他们发了小急救包。

  家园里的战火随时可能复燃,危险也时刻就会降临,急救知识对这些战地儿童而言可能就是救命的锦囊,因此孩子们学习得格外认真。

  看着他们求知的大眼睛,公方和时常会想起家中正在“小升初”的女儿。同样是花一样的年龄,祖国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地学习玩乐,而战地的孩子则过早地失去了童年。“来到这里,更加珍惜和平的可贵。”公方和说。

  维和这一年里,30位医疗队员成了彼此的家人。除夕夜,他们张灯结彩,贴上窗花,拉起彩旗,在门诊大厅挂起“欢度春节”横幅,营区里的大红灯笼增添了喜庆的氛围。放射室技师李小荣擅长书法,他支起长桌,铺上红纸,为前来问诊的外军人员送上“福”字。

  这里的春节没有烟花和爆竹,只有巡逻装甲车的轰鸣声和远处零星的枪声。当新年的钟声响起,卫星电视传来央视春晚《难忘今宵》的歌声,与祖国和家人隔着6小时的时差,不少维和队员们红了眼眶。

  维和医疗队员、南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医生王兴旺与妻子视频拜年,却在放下手机后悄悄抹泪。出征前,他曾担心自己在战地会遭遇风险,女友彭园媛却坚持在出发前领结婚证,她说:“你放心去,这一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愿意用一辈子等你。”

  5月31日,彭园媛在机场等来了凯旋的王兴旺,两人含泪深情相拥。不久前,他们在湖南老家,补上了一场迟来一年的婚礼。

  【数读】

  广东维和医生“成绩单”

  2003年4月,我国由沈阳战区向刚果(金)维和任务区派出了工兵分队和医疗分队,这是我国派出的第一支维和医疗队。

  2007年2月,我国向黎巴嫩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遣了第一支60人的维和医疗分队,此后从未间断。

  2018年5月,中国派出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由南部战区总医院抽调的30名医生组成,这也是广东首次成建制外派维和医疗队。维和这一年,广东医生为联黎部队来自43个出兵国的10000余名维和官兵、国际雇员和当地雇员提供卫勤保障、卫生防疫、医疗救治和医疗后送任务。

  医疗分队累计接诊伤病员超6000人次,处理危急重症78人次,审核处方2591张,累计捐赠5万余元的药品、急救包、文具等人道主义救援物质。

  在1年任务期内,广东派出的维和医疗分队获得了联黎部队司令的高度评价,还获得了连续两任战区司令的嘉奖信。

  去年的11月,时任东战区司令约瑟·路易斯准将给中国医疗分队签发了一封嘉奖信,“你们是专业团结的医疗分队,你们在任务区杰出的表现和非凡的成就,是给联黎部队和黎巴嫩人民最好的礼物。”

  今年5月,时任东战区司令安东尼奥准将签发的嘉奖信中写道:“我们非常自豪能得到中国医疗人员的必要支持,同时在他们身上也能感受到以世界和平为己任的共同目标。”

  目前,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已经接过光荣的接力棒,前往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朱晓枫 李秀婷 实习生 谭筠钰 通讯员 耿华

  摄影:张梓望(部分图片通讯员 刘伟 尹博 郑希胜 赵建伟)

  统筹:伍青

  海报:潘洁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