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上领奖台前一天还在吸氧!患晚期胰腺癌的他,坚守在临床一线

2019-04-17 08:00 来源:南方网 李秀婷

  3月27日,在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主任王磊教授,捧回了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外人很难想象,这个近年来频频拿出重大科研成果的外科医生,在一年前就被诊断出胰腺癌晚期,切掉了脾脏、80%的胰腺和部分胃,一年来只能靠输液来维持,领奖前一天还在吸氧抢救。

  笼罩在“癌中之王”的阴影中,王磊却并没有被扼住咽喉。这一年多来,他仍坚持出门诊、做科研,没耽误过每周的课题讨论。刚结束化疗,他就走上肿瘤领域全球最高规格的ASCO大会的主讲台,作了消化道肿瘤领域唯一一项来自中国的报告。

2018年6月5日,刚结束化疗仍然光头的王磊在ASCO大会的主讲台上作口头报告。

  “我们这一代人,总是把国家和单位大家庭放在最前面。”王磊说,患癌不是自己能选择的,自己只能选择活好每一天,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再作一些贡献。

  将冷门研究领域做到世界闻名

  在大肠癌领域,王磊一直是冷门的科学家。他关注放疗带给直肠癌患者的放射性损伤,别人不重视不愿做难出成果的冷门领域,他一做就是10年。

  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一般参照美国NCCN指南,术前先同步放化疗,再手术切除。但放射治疗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邻近器官也会产生过度损伤,引起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在盆腔放疗中的发生率高达20%左右。在临床诊疗时,王磊发现,部分肠癌患者尽管肿瘤已根治,但却因为肠管的放射性损伤,依旧饱受煎熬。

  能不能从源头预防放射性肠炎?2010年开始,王磊和他的恩师汪建平教授团队就与全国15家医院联合,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验证一种全新的不需放疗的“全量化疗”方案。结果证实,全量化疗的方案可行!

  全量化疗方案为直肠癌的治疗打开了新的篇章,2017版的NCCN指南引用了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在ASCO大会的主讲台上,他所作的口头报告,就是这一研究成果。

  最让王磊骄傲的是,他还创立了一个独有的术式——直肠癌近侧扩大切除,尽可能地减少已接受放疗的患者的损伤。他以医院所在的天河区将其命名为“天河术”。

正在聚精会神为患者做手术的王磊(右一)

正在聚精会神为患者做手术的王磊(左一)

  经过放疗的患者肠管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血管僵硬、供血不足的情况。如果用损伤的肠管进行吻合,吻合口并发症的风险也会随之增高。“天河术”将接受过放疗的肠段一并切除,这样近端吻合的肠段就是健康的,可以减少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根据中心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扩大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可由17.2%下降至3.4%,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王磊说,自己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这种危机感的背后,是他对患者生命健康的敬畏。20年来,他如履薄冰,担心着患者术后是否感染、出血、死亡。每台手术之前,他都要仔细规划手术要点;手术做完,总是总结还有哪里不够完美,“手术中一旦犯错,就会对患者身体和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由于心里总是装着病人的安危,在听别人作报告时,他也总是直截了当地逐条指出手术和治疗方案中的问题。对此,学生们感受最为明显,“老师不像其他老师说话那样委婉,不好的地方总是很直接地提出来。”

他带领团队讨论病例情况

  “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怎样在后面的几十年中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此王磊花了特别多的心血。科研十几年,王磊取得的成果都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他说,“与患者相关的成果更有生命力。”

  “得病了没得选,我只能选择活好每一天”

  去年3月中旬,在医院组织的体检中,王磊的肿瘤标志物CEA显示异常增高。进一步检查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胰腺癌晚期,已经转移到了肝部!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自己就是肿瘤学专家,王磊很清楚自己遭遇到了什么。

  当天回到家里,王磊躺在床上,握着妻子的手,望着天花板,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才49岁,难道病魔就要把他的未来夺走?

  癌症激起了他前所未有的斗志,他想博一把。他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手术方案的探讨中,最终确定了比较激进的手术方案。

  2018年4月1日,他切掉了脾脏、80%的胰腺,还有一部胃,以及肠道附近的大部分神经。“做手术时,我已经做好了醒不过来的准备。”王磊说。

  手术后,4月底紧接着化疗,在大量的药物作用下,他的头发几乎掉光。化疗结束不久,6月5日,他就登上ASCO大会的讲台。作报告前,他在床上整整躺了10个小时积攒力量。当天,他作的口头报告惊艳了全球肿瘤界专家,这项关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对照研究,将改写各国指南。

  过去一年来,王磊承受了40多年来从未曾承受的痛苦,有时痛到彻夜难眠。由于不能正常进食,他80%的营养都靠输液来维持,原本高大健壮的身体变得瘦削。

  但他并没有就此停下匆匆的脚步。这一年里,他的门诊、学术会议、讲课一直都没断,每周三的课题讨论会,只要身体允许,他都不曾缺席,在一些手术的关键时刻他也上台亲自操作。

  “我压根没想到自己会得这个病,但没得选,我只能选择活好每一天。”王磊说,自己已经习惯性地去工作,如常地工作让他感受到生命依旧丰盈。

  学生范新娟说,在老师的激励下,课题进展不但没耽误,反而更快了,团队去年拿出了不少成果,发表了不少文章。

  2018年,经过十几次修改,王磊牵头与全国30多名专家共同制定发表了《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年)》。范新娟说,现在,老师每天琢磨的是,对于放射性肠炎,怎么研发出一种药物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我们这一代人,总是把国家和大家庭放在最前面,小家庭放在第三位。”王磊说,现在自己就是力所能及地做,看还能为国家再作些什么贡献。

  “你怎么就那么傻呢?”妻子总是问他。“我就是这么傻。”王磊总是这样回答。

  “他在这个时代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王磊的“傻”,一直都在他身上根深蒂固。

  王磊的父亲是一名普外科医生。“看到父亲帮助病人解决痛苦,很有成就感”,怀着治病救人的初心,他也报考了临床医学系。虽然大学被调配到口腔医学系,但做一名外科医生的梦想从未熄灭。

  1995年,他从家乡河南来到广州,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普外科,1996年考上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成为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汪建平的学生,毕业后留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工作,2000年又读了在职博士。

  “博士是探索知识最好的时期。”2001年9月,在医院的支持下,他去到美国,从零开始涉足分子医学领域,进行了3年半的博士后研究。

  一开始,他连研究仪器都不知道怎么使用。自知“先天不足”,王磊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怀抱着梦想,天天泡在实验室,每天最早去最晚回,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我们这代人正好赶上了国家的好形势,去美国去欧洲学习都很拼命。”王磊说。在美国,他没有浪费一天,研读期间没有回过一次国,离开美国的那天,也是他合法居留期限的最后一天。

  回国后,他也一门心思扑在了工作中。从周一到周五,他常常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后。一到手术台上,不知不觉三五个小时就过去了,每次回到家后疲劳才席卷而来。

  在妻子心中,丈夫是一个简单直接的人。看到住院的农民工缺衣服穿,他就送去自己的旧衣服;每天早上7点钟就上班,晚上10点多回到家刚躺下,接到电话又立即打车去医院做手术,做完手术就直接在医院睡,即使回家也一大早又出门去医院;偶尔周末在家,闲着半小时就难受,就又回医院去了。

王磊下乡为基层义诊

  如今,他们一家五口至今仍住在一个60平的老房子中。一直以来,妻子都默默支撑起这个家,家里大小事都包了,孩子生病要看急诊都不忍心叫醒丈夫。生病后,妻子全职照顾他。王磊说,去年一年夫妻俩在一起的时间比结婚25年加起来都要多。

  没有对家庭尽到责任,但作为中山六院的副院长,他却把医院这个“家”当得妥妥当当。在他的推动下,医院新医疗大楼拔地而起,专门为员工设了健身房和咖啡屋,让医护人员忙碌之余也能有个好身体,让咖啡的香味冲淡医学的冰冷。

  2007年,当时的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成为八大直属附属医院之一,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汪建平担任中山六院首任院长。王磊跟着老师来到六院。来到医院后,他第一个提出要建设胃肠肿瘤的生物样本库,为科研和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短短十几年,医院茁壮成长,其胃肠肛门专科是目前国内最有话事权的专科之一,牵头制定了包括直肠癌、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痔瘘裂、疝气等多种消化道疾病的诊疗规范和指南,胃肠肛门外科有了十个病区,床位从最早的40多张增加到700多张。

  如今,面对着身患重病的丈夫,妻子有心疼有埋怨,甚至有时候说“我对他忍无可忍”,但更多的还是理解和支持,“他只不过是在这个时代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李秀婷 通讯员 简文杨 李饶尧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