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州“十四五”建议稿出炉

广州这样谋划“一把手工程”和“一号工程”

2020-12-29 06:42 来源:南方都市报 黄海珊

  12月16日,中共广州市委第十一届十三次全会通过《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详细阐述了广州今后5年乃至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目标。建议稿中提到的“一把手工程”和“一号工程”,究竟何指?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建设内容上有何差异,又有何关联之处?为此,南都记者进行了一番梳理和解析。

  A

  突出抓好南沙“一把手工程”

  建议稿第17条“构筑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提出,突出抓好南沙“一把手工程”。

  “一把手工程”,自然重要。因为是由广州最高行政长官亲自抓的工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政令畅通,高效推进南沙的建设。因为南沙的建设,还涉及到与深圳西部及佛山、珠海、中山的联动发展,需要最高层面来进行协调。而“一号工程”,则更强调其重要程度。

  在这一条里,可以明确看到南沙要抓住“双区”(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已把南沙定位为“国家级新区、示范区”)建设机遇。因此,广州对南沙细分了不少功能,如: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和国家邮轮旅游试验区等。

  推动广深接合片区同城化

  建议稿36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出:南部着重提升南沙城市副中心,深化与深圳西部及佛山、珠海、中山联动发展,推动广深接合片区同城化,创建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

  从此处可看到,南沙是粤港澳合作、广深合作的桥头堡,在实施广深合作战略上南沙需要走在最前列。关于广深接合片区,今年9月召开的南沙区委全会已有较为详细的阐述:要深度融入“一核”建设,特别提到把握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大湾区轨道交通路网建设机遇,推动环内湾地区率先实现一体化。深化与深圳前海全方位合作,推动广深联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发展先导区,率先实现广深接合片区同城化。

  从上述内容来看,“广深接合片区”其实就是深化南沙与前海全方位合作的一个内容。南沙接合前海处,极有可能放在万顷沙。因为它是地铁18号线、深中通道和深茂铁路的其中一个枢纽站点,它和前海及珠中江在空间上能快速“接合”上。据了解,万顷沙正在优化南部区域规划。

  推进南沙新区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

  建议稿第29条“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出,要推进南沙新区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早在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就提出“支持南沙新区开展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2019年2月18日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建设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合理统筹解决广州南沙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强化与周边地区在城市规划、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一体化衔接”。

  在“双区”驱动下,南沙需要通过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利用,从而落实区域战略。

  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

  建议稿32条“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节,主要是南沙参与大湾区建设时,与穗港澳合作的部分内容。它更多是强调与港澳的规则对接,对标港澳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

  关于南沙的营商环境建设,建议稿28条“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特别提到了南沙:建设黄埔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支持南沙区、空港经济区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先试,带动全市叫响“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

  建议中提到“完善全球溯源中心、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全球报关服务系统”,这是南沙比较“得意”的三大国际贸易数字化创新项目,它对降低跨境贸易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未来这三个平台,还将进一步加强,以更好地探索形成国际贸易的南沙新标准新规则。这三个平台,也是南沙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B

  突出抓好中新广州知识城“一号工程”

  同样,在建议稿第17条“构筑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下半部分提出:突出抓好中新广州知识城“一号工程”。

  中新广州知识城(下简称为“知识城”)作为广州“一号工程”来主抓,并非第一次。十年前,这是一个由广东省主动发起和推动的粤新合作项目。当时,知识城项目1000亿元的投资额度,位居当年广州重点项目的首位。

  为推动广州的这个头号工程,2010年的5月11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广州关于加快推进知识城建设的决定,并提出了诸多措施,比如:10年内知识城的市级财政收入全部返还知识城、实行审批管理零收费、积极争取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等等。如此可见广东省对中新广州知识城之重视。

  2018年11月,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今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消息公布。因此,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关于知识城,建议首先就提出:全面实施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在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上下更大功夫。这里边透露出两大信号:

  政策支持信号

  政策支持力度上,今年11月23日黄埔区官网发布的一则招标公告似乎已透露出一些内容。这则公告提出,争取知识城申报纳入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提质扩容范畴。尽管我国的自贸区在面积上似乎有“120平方公里”这条无形的红线,但这些年来也有“六年七扩容”之先例。前海“双扩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方案,去年据前海管理局时任局长杜鹏对外透露,已由广东省政府上报国务院。而作为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的知识城,要享受自贸区政策,还是有一线机会的。

  产业发展信号

  建议稿中提到,要在创新驱动上对知识城下功夫。创新,原本就是知识城使命所在。它从呱呱落地开始,就被广东省寄予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厚望。当时,就给它定下了重点选择发展研发服务业、创意产业、教育培训、生命健康服务、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产业等八大产业。

  十年过去了,在“十四五”新时期,广州对知识城的计划变成:发展全球顶尖的生物制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纳米科技产业,建设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

  看上去发展的产业少了,但也可以看作是经过十年的探索和时代的发展,知识城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与南沙共同打造“两极带动”创新经济

  有意思的是,知识城在“十四五”建议稿中出现在四条建议中,而且每一条均与南沙紧密联系在一起。如:

  依托南沙科学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把中新广州知识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数字枢纽、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

  规划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连接南沙科学城的快速通道。

  如果从广州发展布局上来看,并不难理解它们两者的关系。在空间发展格局上,广州已提出要做强做大东南部产业带。而地处东部的知识城和南部的南沙,是广深科创走廊上十大核心平台之一。知识城和南沙科学城是广州创新经济“两极带动”的重要平台。创新的两极,不是各自成为一方诸侯,而是要考虑双方如何竞合发展,协同前进。

  12月9日召开的黄埔区委全会就提出:将与南沙科学城共同推动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联互通,同时将开通从中新广州知识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条无人驾驶航线。同一天召开的南沙区委全会则提出:强化南沙科学城与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关键科技创新节点互联互通,协同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

  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提质扩容,要带中新知识城一起“飞”。

  出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实习生 王诗琪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