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公众急救技能没提升,缺乏维护资金,不少应急站点AED下岗

南都民调中心追踪调查公众急救知识知晓度,并走访广州76处或配有AED的公共场所

2020-11-25 06:4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李伟锋 涂长芳 麦洁莹

天河客运站地铁站D出口附近的应急站点,找不到AED的踪影。

海珠区南丰汇,“救命地图”小程序显示配有AED的某品牌体检中心已经结业。

  广州AED分布情况查询

  在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有多重要?今年11月4日,一名中年跑者在广州天河区临江带状公园附近绿道突然倒地;11月20日,一名男子在广州地铁车厢因急性心梗晕倒。几乎每次公共场合心源性猝死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公众对该话题的热议。

  为了解广州市内AED配置现状以及公众对急救技能的知晓度,南都民调中心今年再次发起广州公众急救知识知晓度调查,同步走访了市内多处可能配有AED的公共场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未见过AED,过半受访者表示未掌握心肺复苏(CPR)技能,公众的急救技能掌握情况较去年未见明显提升。南都研究员实地走访76处公共场所,仅40处AED设备正常可用。市内多处应急站点的AED处于维护状态;不少机构自行配置的AED也因为企业结业、使用率不高等原因已经撤走。

  问卷调查

  仅三成受访者见过AED

  继2019年广州公众急救知识知晓度调查后,南都民调中心于今年11月11日-19日再次发起同题调查,希望了解公众对急救设备和急救技能的知晓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缺乏了解。33.48%的受访者表示只听过AED的名字,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27.90%只在网上看过相关资料;23.61%见过实物,但没使用过;仅7.73%表示曾经使用过;还有7.30%从未听说过AED。

  问及在哪些地方见过AED时,45.95%的受访者回忆称在机场、汽车站等客运枢纽见过,占比最高;其次是在医院,占比36.49%;在商场里见过AED的受访者占比21.62%;写字楼、公园景区、学校的占比均不到两成。

  再追问受访者认为哪些公共场所最需要配置AED,机场等客运枢纽呼声最高,占比达94.85%;其次是公园景区和商场,分别占比87.98%和87.12%;写字楼/办公园区占比85.41%;学校占比84.12%;酒店/住宅社区占比70.39%;只有医疗设备相对充足的医院占比稍低,为54.51%。受访者对各类场所配置AED的诉求都非常强烈。

  公众急救技能掌握情况不尽如人意

  如果不知道使用方法,再好的设备摆在面前也只是个摆设。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AED使用方法的知晓率偏低。46.78%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如何使用AED;31.76%表示有印象,但不清楚具体流程;仅21.46%答复称知道具体使用流程。

  在缺乏AED等急救设备的情况下,人工心肺复苏(CPR)是拯救患者的重要手段。本次问卷调查中,50.21%表示不知道心肺复苏的正确流程;30.04%表示会做,但不敢上手;仅19.74%表示有信心做好或曾成功施救。

  相比起去年的同题调查结果,自称有信心做好心肺复苏的受访者占比略有上升;但如果将不敢上手的受访者也纳入统计,会发现知晓心肺复苏技能的受访者比例反而出现下跌。

  急救知识测试题正确率不足五成

  本次问卷调查还分别对心肺复苏步骤、胸外按压、人工通气、电击除颤等内容设计了四道测试题目,了解受访者对急救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在判断是否需要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流程时,正确的步骤应为:评估现场环境安全;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呼喊对方,判断患者意识;检查患者呼吸及脉搏;最后才是解开衣服,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操作。本次调查中,能正确排出上述次序的受访者有36.05%,较去年同题调查的结果有明显上升。不少受访者在排序时漏掉了检查呼吸及脉搏的环节就匆忙开始做心肺复苏,很容易造成误判,对患者造成更大伤害。

  实施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每次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0秒,否则会影响复苏效果。本次调查中,能正确回答此题的受访者只有20.17%,虽然同样较去年同题调查结果有所上升,但比例依然偏低。

  成人心肺复苏时,口对口人工通气的按压通气比应是30:2,即每30次胸外心脏按压后,要人工呼吸两次。四道测试题中,此题的受访者正确率最高,达40.77%,但较去年同题调查结果略有下降。

  使用AED进行除颤后,施救者应该马上再做5组(约两分钟)心肺复苏,原因是即使除颤成功,患者心脏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有效循环,所以除颤成功以后很少能立即触摸到脉搏;而且把时间耽误在触摸脉搏上还会造成除颤不成功时心肌血液供应的减少。本题有28.76%的受访者回答正确,与去年同题调查结果大致持平。

  从测试结果来看,公众急救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尽如人意,没有任何一题的正确率能超过50%。进一步对不同类型受访者的填答情况作交互分析发现,即使是自称有信心做好心肺复苏操作的受访者,这几道题目也做不到百分百正确,其中有41.86%选择在除颤放电后停下来观察心率是否恢复,仅51.16%能作出马上继续实施CPR的判断。

  七成受访者担忧后续纠纷

  “好人条款”知晓率低

  另一方面,问及受访者为何对自己的CPR技能没有信心或不敢上手时,缺乏科学复训和担心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承担法律责任是主要原因,两个选项均占比70.42%;也有60.56%担忧技能掌握不佳;53.52%认为自己缺乏应急能力;还有15.49%担心疾病传播。

  针对担心引起不必要纠纷或承担法律责任的受访者,本次调查还问及是否知晓我国法律中针对施救者的“好人条款”,即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问卷结果显示,31.37%的受访者对此表示知道,68.63%表示不知道。

  超九成受访者认为

  有必要普及急救知识

  问及受访者认为是否有必要对公众普及急救知识并进行急救培训时,高达99.57%认为有必要。但问及有没有参与过培训时,仅19.31%的受访者表示有培训经历且效果良好;另有19.31%表示参与过培训但效果一般;还有61.38%表示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与去年相比,受访者的急救培训参与率大致持平。

  实地走访

  省应急协会站点:

  缺钱维护,不少应急站点AED“下岗”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广州市内AED的分布情况,南都研究员从互联网上抓取了近五年来广州配置AED的新闻资讯,结合问卷调查中受访者提供的AED配置场所,梳理出一份广州可能配有AED的场所名单,并抽取部分地点作实地走访。

  据数据抓取结果,广东省应急协会自2015年起陆续在广州投放了一批应急站点,且每个站点均配备了AED。11月14日,研究员按照省应急协会网站上公示的站点名单,走访了天河区长湴优托邦、长湴地铁站、长湴公园、天河客运站四个应急站点。现场可见,上述四处地点确实均建有橙色外观的应急站点,站内放有轮椅、灭火器、防毒面具等多项设备,唯独本应放置在站点右上角柜中的AED不见踪影。

  对此,南都研究员采访到广东省应急协会秘书处的徐先生。据他介绍,省应急协会目前在广州已投放了约200个应急站点。其中确实有部分站点的AED由于电量不足、配件更换等原因,正处于维护状态,但暂时无法确定维护时长。

  徐先生还告诉研究员,这批应急站点均由省应急协会自行投资建设。他们此前也曾尝试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但未能落实,因此目前协会资金压力较大,后续的站点新建计划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只能优先保障已有站点的维护。同时,他们组建了专门团队每天在市内各个应急站点之间巡检,确保站点设备可用。

  研究员按照徐先生的指引从广东省应急协会开发的“微应急”APP上梳理出一份广州市内178处应急站点名单,并从中再选取了市区22个应急站点进行实地走访。结果发现,走访的这批站点中,只有省汽车客运站、大沙头码头、海珠客运站、罗冲围客运站以及生物工程大厦站点的AED仍然在岗,其余17个站点均未见有AED。

  部分企业配建AED已撤走

  据微信小程序“救命地图”显示,市内多家民营体检/医疗机构配有AED;部分高校、企业也曾获得第三方组织捐建AED。南都研究员尝试对这部分场所作实地走访。

  11月11日下午,研究员来到海珠区南丰汇。“救命地图”小程序显示此处某品牌体检中心配有一台AED。但研究员在现场看到,该体检中心已结业,大门被物管围蔽起来,周边看不到AED设备或相关标识牌。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黄埔区和番禺区两家民营医疗机构。受疫情、经营不善等因素影响,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已经结业,其AED也一同撤走,但微信小程序上的数据迟迟得不到更新。

  即使是仍在正常经营的机构,其AED也未必能随时候命。在海珠区琶洲某体检中心,研究员咨询前台工作人员是否有AED,对方先是回答称有该设备,随后进入办公区找了一段时间,出来时又改称没找到设备,可能已经被搬走。

  在猎德优托邦某体检中心,工作人员表示AED只在每天上班时间摆出来,下午就会收回去。研究员下午4点到访时,现场只剩下一个壁架,显示此处有时会放置一台AED。

  有机构以使用成本高昂为由,

  不愿外借AED

  走访过程中,研究员还遇到部分机构不同意公开自己的AED配置情况,理由是设备单次使用成本高昂,无力负担外借成本。

  研究员按照问卷调查中受访者提供的信息,在越秀区某机构找到了一台AED。但该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们的AED仅供内部使用,不打算对外公开。负责人解释,AED的电极片属于消耗品,每用一次都要花几千块钱更换;其他公共场所的设备日常充电、电极片更换都有配置单位买单,但自己的这台设备属于私有财产,需要自行承担消耗费用,所以只供内部使用,不会外借。

  之后,研究员在天河区某医疗机构也遇到同类情况,机构负责人以使用成本为理由拒绝公开AED配置情况,并表示该设备仅供院内职工和病人使用。

  关于AED的使用成本问题,省应急协会的徐先生向研究员介绍:他们曾购买过几款不同的AED,其中国外品牌相对较贵,每台约四万元;国内品牌便宜一些,大约两万元一台;后续维护则主要是使用后需要重新充电、更换电极片,成本较低,不至于一次花几千块钱。

  研究员也查询了市面上AED及其配件价格。在国内某电商平台,一台AED的价格大约在25000-38000元之间,电极片的价格则从800-3000元不等。综合来看,不同品牌的AED设备本体和电极片价格存在较大差距,如果选购价格较便宜的国产品牌,AED的单次使用成本可以控制在千元左右。

  职能部门可从三方面着手

  提升公众急救技能水平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绝大部分受访者认可急救培训的必要性,但超过六成受访者至今没参与过相关培训。与去年相比,公众对公共场所急救设备和急救知识的知晓度没有明显提升,依然徘徊在较低水平。部分受访者还对AED设备、心肺复苏术存在错误认知,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此外,不少受访者对相关法规知晓度不高,救助他人时仍心存疑虑,影响了实施救助行为的积极性。

  如果只看纸面上的数据,广州全市现有178个应急站点,再加上部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商场、医疗机构配置的AED设备,数量虽算不上多,但至少可以覆盖中心城区。可实地走访发现,大量应急站点的AED处于维护状态,不少机构配建的AED也难确保维护情况,随时可能因机构搬迁、结业等原因撤走。多因素影响下,广州目前实际可用的AED远低于理论值。

  对此,研究员建议相关职能部门从设备投放、技能培训和法规宣传三方面入手,推进公众急救技能水平的提升。

  在设备投放方面,职能部门可考虑对自行购置AED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适当的补贴,鼓励机构将AED放置在公共空间,优先确保现有设备得到及时维护与更新。日后再逐步在地铁、客运枢纽、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增设AED,填补第三方机构覆盖范围的空白。

  技能培训方面,职能部门可通过定期举办急救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等形式,提升公众急救技能掌握水平。同时,急救技能培训班应组织定期复训,让市民及时掌握自身技能水平,提升自信心。

  法规宣传方面,职能部门应加大有关紧急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通过政策宣讲、正面案例宣传等方式减少公众忧虑,鼓励市民遇到紧急情况时积极协助救治患者。

  哪里有AED?

  广州城市生活地图带你一键查询

  为了方便公众快速查询广州市内AED的分布情况,南都民调中心整理了此次走访采集的数据,制作成广州AED分布地图。市民只需扫描文末二维码,打开城市生活地图,点击AED专题,即可浏览全市各区的AED具体位置。

  在使用过程中,市民可以通过地图搜索的方式,快速浏览距离自己最近的AED分布点,或通过搜索框输入关键词,查找周边建筑或社区有没有配置AED。

  目前,该地图已收录南都民调中心本次走访核实的40个AED分布点。此外,部分地点的详情页还上传了该AED的周边环境照片,便于用户快速找到AED所在位置。

  受疫情防控、访问限制等因素影响,本次调查未能对市内全部应急站点的AED配置情况作逐一实地确认。南都民调中心后续还将继续走访市内其他应急站点和可能配有AED的公共场所,持续更新地图信息。如果市民对地图内收录的AED分布点有疑问,或希望提供市内更多AED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地图页面内的“反馈”按钮提交信息,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及时更新页面内容。

广州公共服务监测榜第48期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主持: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李伟锋 涂长芳 麦洁莹 实习生 李爽 余卓朋 刘昕辰 张芷怡 萧咏棋

  数据采集技术支持:柯家宁 郑汶祥

  生活地图技术运营:周炳文 谢锦恒 丁淳浩

  生活地图美术设计:吴俊泽

  问卷支持平台: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许萌萌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