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九大关键词解读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加大市场土地供给 参与全球人才竞争”

2020-10-13 07:46 来源:南方都市报 王鹏钧 卢亮 程洋 程昆 李榕 朱倩 伍曼娜 王睦广 黄璐 傅静怡

深圳中心区夜景。

  近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这5359个字的重磅文件引起了高度关注和讨论。

  围绕实施方案,南都记者提炼九大关键词,约请专业人士分别就土地管理制度、引才用才制度、资本市场、外商准入、数据平台、特区立法权、普惠性托育、完善医疗、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等内容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土地管理制度

  原文: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委托深圳市政府批准。支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

  专家解读

  在方案中“最为亮眼”,有助于加大市场土地供给

  “此次方案的最大看点是土地制度改革主导权、用地主导权交给深圳市”,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

  实施方案中提及的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以及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内容一公布,就有不少人指出这是政策中最有含金量的“大礼包”。

  从“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来看,深圳探索“农地入市”起步较早,并将其与土地整备、片区统筹三大主要方式一起,作为盘活社区、集体土地资源,破解市内土地资源难题的主要手段。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则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农用地数量广阔,如若政策能落实,对该区是大的利好。另外深圳市内农用地存量较少,破题土地资源紧缺,核心还是在于解决增量。

  在深职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看来,加大工业用地的利用更有意义,未来将增加深圳土地使用的效率,自然会在住宅和公共资源配套用地上更有施展的空间。因此对整个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来说,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方案中提到的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皆出于此。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是指工业、商业、居住、公共设施等用地功能混合,在深圳已早有实践,即新型产业用地(M0),包含了厂房、研发用房、商业、宿舍等设施,该类地块多由城市更新而来,也就是所谓的“工改工”。李宇嘉对此分析,深圳现代制造业以高端制造为主,高端制造所需要的厂房和空间较小,大多数需求都是围绕研发设计,配套用房、员工宿舍、公共服务设施、产城融合配套设施等。“未来产业用地出让会以二三产业混合开发和出让的方式进行,这是一个巨大进步。”

  关键词

  引才用才制度

  原文: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按程序赋予深圳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权限,探索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审批流程。支持探索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员办理R字签证和提供出入境便利。

  专家解读

  以先行示范姿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

  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林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意味着深圳将以先行示范的姿态,代表中国参与到全球人才的竞争。实施方案中提及的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无疑将为深圳构建国际人才高地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张林指出,实施方案中在外籍人才的出入境管理、停居留便利以及获得永居授权方面,中央对深圳进行了授权。这意味着外籍人才从短期访问到长期工作学习再到以永居的身份留在深圳、建设深圳将会更加便利。此外,实施方案中也明确了要支持深圳探索建立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放宽境外人员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的限制。

  张林表示,此次综合授权改革,不同于以往各地为吸纳人才时的政策比拼,而是明确了深圳要构建针对全球人才的综合环境优势。凭借综合环境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来到深圳,容易留在深圳,并成为深圳的建设者。

  人才政策不仅仅关注引才,育才更是本质。张林表示,在构建国际人才高地的同时,如何发现和培育人才苗子,也需要在深圳先行示范。此外,实施方案中提及深圳要探索扩大办学自主权、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探索全新机制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张林表示,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同时,发现人才苗子并辅以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机制在深圳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而在未来,包括办学自主权、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养机制,也都将是人才工作的核心。

  关键词

  特区立法权

  原文:按程序赋予深圳在干部和机构管理、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等方面更大自主权。支持深圳扩宽经济特区立法空间,在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依法制定经济特区法规规章。

  专家解读

  强化法治保障对推进改革意义重大

  实施方案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部分提出,支持深圳扩宽经济特区立法空间,在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依法制定经济特区法规规章。2019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就已提出支持深圳“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可以看到,此次实施方案中对此有了细化的指向。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8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深圳在国内率先进行个人破产立法的尝试,促进诚信债务人经济再生,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的制定,体现了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立足先行先试,为国家相关立法探索和积累经验。实施方案中提到的支持深圳在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深圳已经在行动。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认为,强化法治保障对于推进改革意义重大,在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因应需要加强先行性、创新性的立法研究论证是重要的工作,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也可以总结提炼并通过立法形式确立起来,这是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需要。另一方面,深圳经济特区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地区,以法治方式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创新探索,其积累的经验也可以供全国借鉴推广,发挥先行示范效应。

  关键词

  数据平台

  原文:率先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新机制,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制度。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研究论证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

  专家解读

  吸引全球数据公司落户,深圳或成数字时代“领头羊”

  “数据要素今年刚被列入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这是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数据使用和权利之间如何平衡,建立数据交易市场,才能充分发挥数据的生产力作用。中央明确授权深圳可以依托现有市场尝试数据要素交易或新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深圳将进一步获得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磊告诉南都记者。

  在郑磊看来,2020-2024年是全球经济康波周期的最后一段低潮期,2025年,主要经济体将进入新周期为期20年左右的快速上升阶段。深圳如果届时能够实现这一伟大蓝图规划,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领头羊”。

  知名数字经济与区块链研究学者、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同样认为,深圳若能在数据确权、流转机制、市场交易等方面率先建立起完善的商业化、产业化制度,将吸引全球的数据公司前来落户,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领头羊”。

  事实上,中国正在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今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举措。7月3日,《数据安全法(草案)》出台,进一步“鼓励数据要素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要素依法有效流通”。

  工信部电子五所区块链创新团队负责人相里朋向南都记者指出,社会各界在对数据要素价值充分认可情况下所产生的“数据饥渴”与庞大的数据要素宝库之间,横亘着数据要素市场发育迟缓的巨大鸿沟,它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大数据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由于受法规、市场机制、技术和能力失配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大数据市场发展迟缓。

  相里朋表示,此次《方案》为深圳进一步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指明了科学道路。深圳有大量优秀科研人才、充裕的资金保障,有能力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起数据隐私保护制度,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构建新型数据交易市场,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真正解决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的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安全、数据增值与数据协作的问题。促进新型数据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型数据流通市场运行机制,创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联盟操作、多方共治的崭新市场机制。

  关键词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原文:探索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支持深圳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专家解读

  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办出世界一流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认为,这个政策颁布得非常及时,因为真正要吸引人才、培养好的人才,大学要有特色,办学要有自主权。徐扬生说,中央赋予深圳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办出有时代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这里面还有一句话讲得很好,要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来发展,我觉得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徐扬生说,深圳经济特区走过40年历程,所有的成就就是靠了这三句话。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不仅适用于营商环境,同样符合教育科技等领域,对办学更是如此。比如说人才招聘,港中大(深圳)在开办以来一直坚持市场化的方式,从全球招揽人才,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办学过程中,也应该坚持法治化,按照法律来办学,不能在法律框架之外设置条条框框。国际化则更重要,大学如果做不到国际化,所培养的人才怎么才能做到国际化人才?

  专家介绍,建设高水平大学,境外高校的经验通常是先招硕士、博士,比如香港科大是先招硕士、博士,再招本科。而深圳的高校,需开设本科教育满7年才能招硕士生,硕士若干年后才能招博士,博士指标也有严格限定,这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深圳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

  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张祥云教授从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创新这三方面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探索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根据深圳产业发展需求,创办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并助力深圳在科技创新、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发展与探索。

  深圳的高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就可以根据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发展研究生教育,尤其通过博士点的设立,加速学科发展,吸引源源不断的卓越的年轻创新人才的加入。“这对于深圳高等教育非常重要,我们从境外引进一流的科技人才,如果不能在深圳带博士生,很难形成学术之源与开拓创新之间的衔接,最终实现技术上的赶超。”张祥云表示,只要条件具备、符合国家要求,希望深圳的高校能有更多的自主权设立国家实验室,得到国家的支持,这也是扩大办学自主权的一个重点方向。

  “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支持深圳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意味着深圳高等教育领域将迎来进一步的开放。“我们一定要加快向境外一流高校,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开放步伐,想方设法吸引他们来跟我们合作办学。”因此,扩大合作办学自主权,不仅停留在中西方学校层面的合作,在后疫情时代,要更强调深圳在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上,能够为在境外一流大学工作的卓越的华人学者提供更多机会,用多种方式引进他们来到深圳工作,创造更丰富的机会,与境外高科技领域内的创新学科开展合作。

  关键词

  完善医疗

  原文:支持在深圳开展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支持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专家解读

  建议“建立国际水平的医疗临床试验中心”

  对于未来深圳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国际”被点名最多。方案要求,支持在深圳开展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

  实际上,在合作办院方面,继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后,今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正式签约落地,龙岗区还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喉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及研究院,坪山区也引进50家香港名医诊所建设香港名医诊疗中心等等。截至目前,全市开设12家港澳独资医疗机构,已有92名港籍、4名澳籍医师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在深长期执业。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认为,内地在临床试验方面有优势,但很多国际上新药的试验过程中,境外做过临床试验后,来内地需要再做一遍,所以一些香港可以使用的药品,内地会比较慢上市。但如果深圳可以建立一个国际水平的医疗临床试验中心,国际上有新的药品时,深圳可以同步做临床试验,将加快新药上市的审批。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原文:支持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先行先试。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CDR)。建立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上市机制。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深圳下属机构的基础上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

  专家解读

  “深圳将成为中国高新科技的集资中心”

  华盛证券研究部经理余石麟表示,政策将给予深圳特区更多管理权限及产业升级的突破,特别在金融创新、产业升级及国际对接方面。目前,深圳存在大量符合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并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在优势产业和金融创新的协同下,深圳将成为中国高新科技的集资中心,加速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并通过新三板转板、创业板注册制,到二级市场的轮动,为企业及初期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融资-退出-再融资的试点平台。”余石麟同样看好“建立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上市机制”的方案。

  另外,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CDR)方面,试点企业可以是已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或尚未境外上市的企业(包括红筹企业和境内注册企业),吸引优质境外企业回归境内上市,引入国际资本优化私募基金市场准入环境,将深圳试点孵化成一个高新科技的国际化资本平台。

  当前,中国的数字货币渐行渐近,深圳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试点城市之一。按照实施方案,未来将在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深圳下属机构的基础上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对此,余石麟分析,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是为了鼓励深圳发展数字人民币,印证深圳数字货币底层技术包括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基础扎实,而且应用场景丰富,信息技术在产品制造和服务业都在国内领先,预计将在电子商务、共享经济至贸易,甚至投资领域都可能出现新的业态和应用场景。

  互为佐证的是,就在10月8日,深圳市刚联合人民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发放1000万人民币“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可在罗湖区已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的3000多家商户进行无门槛消费。这也预示着,数字人民币面向深圳社会公众又靠近了重要一步。

  实际上,资本市场也对于这份文件作出了反应。记者注意到,最近深圳本地的数字货币概念股、金融科技概念股以及大数据概念股都出现了一波“政策行情”。“这将是深圳资本市场的大利好。”还有深圳财经分析人士指出,新三板的转板机制对深圳股市来说非常重要,它将打通“新三板”和深圳“创业板”、“中小板”之间的通道,有利于补充新的、有价值的上市资源。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CDR),这将给深圳股市带来新的资源,并将打通中概股回归A股的通道。

  关键词

  普惠性托育

  原文:优化社会保障机制。探索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新机制,加快构建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支持完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专家解读

  让深圳的爸爸妈妈“生得起,养得好”

  对于“支持完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这一规划,深圳市人大代表、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马锐雄表达了赞同,他说深圳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幼有善育”是重要选项,这句话正是呼应了“幼有善育”的要求。

  “完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制,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马锐雄强调,深圳经济发展程度高,城市年轻化,汇聚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深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视,再加上深圳生活节奏快,很多家庭都是夫妇双职工家庭,因此,家长对婴幼儿照护的需求应该是非常强烈。

  深圳接下来又该如何完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呢?马锐雄认为,深圳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应该包括至少三个方面,首要的是制定、完善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对承办者资质、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流程、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加以规范。

  其次是需要引导科学育婴,马锐雄建议制定0-3岁婴幼儿照护课程,加强对家长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家长和机构遵循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做到科学育婴。再者是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幼儿中心,关注女性职工育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支持完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关键点更在于“普惠”二字。3岁以下孩子的托育问题,一直是深圳家长们想要解决的痛点。今年3月,深圳出台《深圳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通过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让深圳的爸爸妈妈们“生得起,养得好”。

  根据相关文件,深圳规划到2025年,每个社区均有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机构。全市托幼服务一体化的幼儿园(幼儿中心)达200家以上,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个,婴幼儿家庭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95%,婴幼儿健康管理率达95%。

  为了实现目标,深圳规划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此外,对于没有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老城区和已建成住宅区,则逐年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到2025年底前完成托育机构建设。

  关键词

  外商准入

  原文:支持深圳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深圳依法发起设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放宽能源、电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前沿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

  专家解读

  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有利打造一流投资高地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热词。“通过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可以进一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华盛证券研究部经理余石麟分析,支持外资券商设立证券、基金公司,目的就是吸引外资,加速深圳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提升市场活力。

  与此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深圳依法合规获取支付业务许可证,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这既与第六条的内容所需执行的技术性金融结构相辅相成,也是让深圳试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探索。

  “一方面为中国企业通过金融工具回归国内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探索人民币走出去的路径。”也有基金专家从“一进一出”两方面总结对资本市场的利好。该专家提醒,从投资的角度,文件利好深圳本地上市公司。

  此外,对于“进一步放宽前沿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这一政策利好,也有声音指出,这里释放出深圳将扩大开放,成为世界一流投资高地的信号。目前,外资进入中国仍有一定限制,而实施方案中所说的,“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并且明确了“放宽能源、电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不仅对于外资,对于市场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兴贺分析,这将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由2017年版95条措施减至45条措施,在全国负面清单开放措施基础上,在更多领域试点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而在此基础上,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将在此基础上再迎政策利好。

  与此同时,深圳在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但是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仍有“卡脖子”难题,如果能放宽外商投资的准入门槛,将会吸引一批外资直接进驻到深圳来办企业,能够获得双赢的效果。

  统筹:南都记者 傅静怡

  采写:南都记者 王鹏钧 卢亮 程洋 程昆 李榕 朱倩 伍曼娜 王睦广 黄璐 傅静怡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