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龙头大哥”雕龙头,刀刀都是端午情

2019-05-22 09:1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叶孜文

张伟潮给黄埔下沙村做的龙头。从小在龙舟文化熏陶下长大,他现在成了非遗传承人。

张伟潮给黄埔下沙村做的龙头。从小在龙舟文化熏陶下长大,他现在成了非遗传承人。

  追梦人

  张伟潮,85后广州黄埔下沙村人,从小在传统龙舟文化熏陶下长大。10年前辞去汽修学校导师一职,成为广州一名年轻的龙头雕刻师,与此同时,创建了广州市龙舟传统文化促进会。如今,他一边经营着自己的雕刻工作室,一边招收徒弟、开讲座,希望将真正的传统龙舟文化传递下去。

  黄埔下沙村,池塘的一侧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堂。推开祠堂偏厅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由旧龙舟改造而成的茶几,两顶龙船罗伞悬吊在顶梁上,一旁的墙壁挂满印着广州各村村名的龙船桡。内堂里,张伟潮和徒弟阿乐正在赶工。

  端午前,他还有海珠上涌和天河程介两条村的龙头需要赶制完成。

  10年前,张伟潮因为在端午前帮海珠区的仑头村赶制了3个传统龙舟的龙头,手艺受到村民一致认可和称赞。由此,他辞去了原来汽修学校的导师一职,成为了一名职业手艺人。

  端午节前,最忙碌的人

  今年,那三个龙头之一,又回到了他的手中,要进行简单的修复。重看当年的作品,张伟潮并不是很满意,“那时候我的工艺和理念都不如现在,制作的追求就是尽量还原旧的样板。”但这次他希望在修复的基础上,进行小小的改良。

  龙头不同于龙船是由多块木材装嵌而成—————除了龙角需另外装嵌外,龙头主体则为一块原木雕刻而成。一个龙头的诞生需要经历设计、开样、雕刻、打磨、抛光、上漆、装饰等多道繁琐的工序。凿子、锉子、刻刀各种木刻工具更是轮番上阵。

  阿潮做一个龙头少则需要三四天,复杂的可能耗时一个月。虽然现在可以使用3D技术生产龙头。但因为每条村的龙头各有特点,不能一套模板用到底,因此利用3D技术制作龙头的成本很高,而且手工雕刻出来的龙头更有灵性。因此不少村落仍是坚持聘请师傅雕刻龙头。

  据了解,广州有7个专门制造龙舟的厂,但会手工雕刻龙头和龙尾的工匠却只有不到10个,且大多已年过五旬,而张伟潮是难得的80后龙头工匠。

  龙头和龙尾被尊为龙舟的“灵魂”,是可拆卸的独立部件,常年放在祠堂进行供奉,端午前才会“请”出来镶嵌在龙舟上。因此每年端午前的农历四月,是阿潮最忙的时候。不少村都赶在端午节换新龙头或修复旧龙头。“但人手有限,有些客人只能让他们明年早点来下单”,张伟潮如今每年能制作和修复的龙头,合共不超过40个,常供不应求。

  “其实制作龙头龙舟最好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天气干燥,木材雕刻后收缩,到了夏天使用的时候膨胀结合位会更紧密”。而现在因为珠三角甚至国外,都有人给阿潮下订单,因此一年四季都在忙碌中度过。

  而从四月初开始,下沙村的夜间龙船训练也开始了,阿潮绝对不会缺席,因为对龙头技艺的执着追求,正是源于这项从小就开始的传统活动。

  雕刻龙头,刀刀皆是文化精粹

  阿潮说,每一个龙头都代表着一条村的文化和精神,是村民们恭敬守护的神圣品。每个龙头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融合了本村的文化历史风俗等元素。因此,在阿潮看来,龙头创作最花心思和精力的在于设计。

  “当一条村过来下单,我要先跟村民聊天,了解这条村的历史”,阿潮说,细致到不同的姓氏会有不同的图腾;村子里信仰的是什么神,是北帝还是天后,也会有不同的图案展现。“还有村里的禁忌,会不会有什么颜色是不能出现的”。创作新龙头,光是和村民讨论造型、颜色搭配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画出图纸还得经过反复讨论才能确定最终样式。

  今年,天河猎德村委托阿潮做两个龙头,一个用于竞技龙舟,一个用于女子龙舟。“与用于趁景的龙头不一样,竞技的龙头要更加凶猛有气势”,阿潮拿出了当时的图纸,图纸上用铅笔勾勒的龙头面相威猛、眼神犀利而灵动。“这次嘴角跟以往的不同,后面的麟角也做得比以往夸张,有飞起来的感觉。”

  而另一个为女子龙舟打造的龙头,则面部更为圆润祥和,还搭配了传统龙头中少见的粉红色。“同一个品牌的球鞋都能有这么多设计,而龙头的要素更多,可以设计的范围就更广了”。如今,两个新龙头已交付猎德村,就等农历四月十七在猎德村祠堂点睛祭祖。

  从小就参与村里的龙舟活动,阿潮对于龙头的文化理解是多年的累积。“并不是因为做了这行才是学习,而是作为一个龙舟参与者和爱好者更能明白村民想要的”。做龙头,需要手艺,更需要懂得内在的文化精粹。

  正是这些对文化的坚守和细节的创新与追求,阿潮的龙头受到更多年轻村民的欢迎。现在不少村已轮到了70后和80后的年轻人出来主持端午节的活动。年轻村民更热衷过来跟阿潮讨论一番新龙头的设计,力求让自己村的龙头别具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阿潮的压力还不小。

  非遗传承,龙船饭不只是“土豪宴”

  这两三年,阿潮陆续收了4个徒弟,有的是本地玩龙舟的人,有的是从外地过来学艺的,此前从来没接触过龙舟。19岁的阿乐就是4个月前,从网上看到阿潮的报道,被他的龙头手艺所吸引,从老家河南新乡只身到广州学艺。现在还在学习制作较为简单的龙船模型,待技艺成熟后才开始制作龙头。

  阿潮如今是黄埔区龙舟雕刻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有了这个头衔,张伟潮收徒更名正言顺。“非遗传承人是进行文化保育一个很重要的措施”,阿潮称以往不少传统手艺流失,是因为工艺大师会吝于传授手艺于他人,怕徒弟学成后另起炉灶,“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有了非遗传承人的官方认证,既是对手艺人的保护,也令手艺人有责任和义务招收徒弟,传授技艺。“徒弟教得好,师傅也添光”。

  2006年,阿潮创立一个名为“广州传统龙船协会”的组织,汇集近100名龙舟爱好者,一同促进龙舟文化发展。协会于2013年在民政局正式注册,成为首个官方认证的民间龙船组织,更名为“广州市龙舟传统文化促进会”。

  阿潮认为,普通民众虽然也过端午节,但有不少人并未真正理解传统习俗背后的意义。“例如龙船饭,在媒体报道的关键词常常是土豪村摆了多少围,菜式有龙船丁等,但这些都不是龙船饭的真正意义”,阿潮说,举全村之力,村民自发,有米给米,有油出油,为了请老表兄弟村过来做客,是一种淳朴的精神和情谊,并非如今外界认为的炫富的土豪宴。

  又如龙船柬,以往连海珠桥都还没建好的时候,村民们靠着划船长途跋涉就为了送一张红纸给兄弟村,上面写着“邀贵村飞龙五月初二到蔽景,敬备茶饼侍候”。“现在呢,有了微信之后,发个微信就行了,最有诚意的就是开车去送请柬”,阿潮说虽然科技进步,形式简化了,但也希望大家知道习俗背后的意义。

  如今,阿潮与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开办讲座推广龙舟文化。“暂时以我的工作室作为发起点,邀请圈内人开研讨会,探讨龙舟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后还会做现场活动,例如去龙舟厂参观等。”阿潮的目标是带动圈子里的参与者,然后辐射到更多的普通人群,让龙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追梦宣言

  我想通过制作龙头,告诉更多的人什么是真正的端午文化、龙舟文化。

  采写/叶孜文 摄影/黎湛均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