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全国空气质量前20名城市 广东占四席

2019-03-19 07:49 来源:南方都市报 李飞

  南都讯 记者李飞 3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下称《简况》)公布了169个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20个城市和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其中,广东省共有深圳、惠州、珠海、中山等4城进入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城市前20名。此外,南都记者还了解到,2018年,全国酸雨污染区域占国土面积超过1/20。

  深圳、惠州、珠海、中山进入前20名

  此次发布的《简况》,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公布了169个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20个城市,此外,还公布了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

  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20个城市依次是海口、黄山、舟山、拉萨、丽水、深圳、厦门、福州、惠州、台州、珠海、贵阳、中山、雅安、大连、昆明、温州、衢州、咸宁和南宁市。其中,广东省共有深圳、惠州、珠海、中山等4城进入前20名。

  《简况》显示,2018年338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上升1 .3个百分点;PM 2 .5浓度同比下降9.3%,PM 10年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3%。

  此外,全国338个城市中,有12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35.8%,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0 .5%,同比上升1 .2个百分,P M 2 .5浓度同比下降11 .8%。其中,北京优良天数比例为62.2%,同比上升0 .3个百分点,PM 2.5浓度同比下降12.1%。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1%,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P M 2 .5浓度同比下降10 .2%。汾渭平原1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4.3%,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P M 2 .5浓度同比下降10 .8%。而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 5 .4 %,PM 2.5浓度同比下降5.9%。

  空气质量最差20城市中,山西最多

  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从第169名到第150名依次是临汾、石家庄、邢台、唐山、邯郸、安阳、太原、保定、咸阳、晋城、焦作、西安、新乡、阳泉、运城、晋中、淄博、郑州、莱芜和渭南市。

  这20个城市涉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和山东五个省份。具体来看,山西共有6个城市,河北有5个城市,河南有4个城市,陕西有3个城市,山东有2个城市。而这5个省份,也是近年来中央环保督察重点关注的地区。

  据悉,自2013年1月起,原环保部对第一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排名。

  2018年7月,生态环境部在原有74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基础上,将排名城市范围扩大至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成渝地区、长江中游、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酸雨污染区域占国土面积超1/20

  除环境空气质量外,《简况》显示,471个监测降水的城市(区、县)中,酸雨频率平均为10 .5%,同比下降0 .3个百分点。其中,酸雨城市比例同比上升0 .1个百分点,达到18.9%;而较重酸雨和重酸雨城市比例则分别下降1.8个百分点和持平,分别为4.9%和0 .4%。

  南都记者获悉,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浙江、上海的大部分地区,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中东部、广东中部、重庆南部地区。面积约为5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5%,同比下降0 .9个百分点。

  《简况》显示,从酸雨类型来看,总体仍为硫酸型。据中国科协主办“科普中国”网站介绍,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是由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和空中水汽相结合形成的降雨,酸雨强弱是环境空气质量好坏的证明。

  据该网站介绍,酸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有一定影响。例如,酸雨会使地表水酸化,影响农作物生存,森林土壤退化。此外,酸雨还会深入地下水,饮用后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