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湾区哪些方面受关注 9大高频词解析

粤港澳大湾区成两会热词,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分析了3337篇相关报道

2019-03-12 08:39 来源:南方都市报 魏凯

  粤港澳大湾区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媒体报道更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哪些方面?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关键词,以2月28日至3月6日期间的全国媒体报道为对象,在网络上抓取共计3337篇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几乎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到民生,从科创到人文,从政策解读到专家建议,形成了热点纷呈的舆论生态。

  数据分析显示,整体而言,报道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更为关注,“发展”、“创新”、“开放”等涉及到宏观战略层面的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更高。这也说明媒体报道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前景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

  除了宏观战略层面,媒体报道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还跟经济产业有关,具体包括“经济”、“金融”、“创业”等,这也说明舆论依然把经济增长视为大湾区发展的重点内容,而“金融”和“创业”则是大湾区经济中最受关注的领域。和《纲要》对照,金融产业的对外开放也是被重点提及的内容,包括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内地保险业对港资更加开放等,舆论对此的关注也说明《纲要》相应的表述获得了来自民间的呼应。

  此外,“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微观领域也是关注对象,上述3个关键词也在媒体报道中多次出现。

  总体来看,媒体报道热词基本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让读者能够获得对大湾区较为整体和丰富的认知,可见《纲要》公布后的宣讲确实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解读

  宏观:以“创新”促“发展”成共识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抓取的媒体报道中,“发展”是提及率最高的关键词,3337篇被抓取的报道中有3037篇出现了它,提及率为91%,共出现了30745次。而“创新”的提及率为68%,出现次数为15680次,“开放”的提及率为52%,出现5048次。

  分析发现,“发展”往往和“创新”一起出现,比如在3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大湾区报道中,提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3月1日央视新闻客户端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聚焦区域发展规划、新旧动能转换、生态文明等研究方向,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前瞻和咨询建议”。

  这样的热词组合也和《纲要》的表述一致。例如,《纲要》原文明确表示“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

  上述现象也说明,以创新带动发展已成为舆论报道的共识,而建设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是目前粤港澳三地政府全力推进的事项。

  在不久前国新办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少春就表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补短板的需要。未来三地要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立合作机制,把各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起来;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畅通。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也表示,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健全的司法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未来将联系国内外顶尖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基地,推动研发、汇聚人才,努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米健也提到,澳门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要在这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未来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只有在科技创新方面下功夫,才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观:“经济”和“金融”是关注焦点

  在中观经济增长层面,“经济”的提及率为67%,共出现11416次,而“金融”和“创业”的提及率分别是37%和33%,共出现5477次和4165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3337篇媒体报道中,“经济”往往是和税收问题一起出现的。例如新京报在一则报道中提到,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如今世界各国竞相减税,以较低税率和合适税收优惠,吸引外来投资、刺激经济发展。大湾区如能打破繁复的报税、缴税安排,在‘一国两制’下设立更便利的合并计税方法,就能吸纳港澳台各界精英。”

  另外,有网站也在一篇报道提出,在国新办发布会中,国家发改委表示要推进有利于港澳居民进出内地以及到内地发展的便利措施,“对于创新型企业、人才的税收方面将有相关政策出台。”

  把税收政策当作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无疑和大湾区“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独特背景有关。在南都记者此前的采访中,港澳各界人士都提出内地和港澳之间不同的税率计算方法会阻碍人才的流动,因此一直建议采取措施让三地税制衔接得更好。可以看出全国两会期间,这些民间的建议也得以继续向上传递。

  另外,“金融”也是热词之一,舆论关注的出发点是粤港澳三地的资金互联互通。证券日报在一篇报道中提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有三种货币体系,而要实现大湾区内资金流通亟须制度创新来打通三地金融体系。目前内地居民可通过银联闪付在港澳消费则正好满足了市场需求,加快了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进程,使跨境支付更加透明、合规、安全,同时也是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服务粤港澳民生互联互通的有效方式。

  微观:民生服务互联互通是最大关切

  微观民生层面,“交通”、“教育”、“医疗”是提及率最高的3个关键词,显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居民生活也息息相关,其中又以互联互通为目标的“交通”排第一。例如,有网站在一篇报道就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无轨铁路货场’正式运营”为题报道了湾区交通建设的最新进展。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方面最重要的两件事分别是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而今年预计深中通道的推进、虎门二桥的开通将是热点。

  分析还发现,“教育”往往是和“融合”搭配出现,这也显示媒体关注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的打通,希望港澳高校更多地来广东合作办学,也希望有更多的港澳学生来广东高校就读。

  例如,来自求是理论网的一篇报道提到“推动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此外,人民政协网也在一篇报道提及,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目前粤港澳教师队伍的交流仅限于基层学校间的柔性交流浅层合作为主,三地教师互派工作等深层次人才流动机制尚存制度瓶颈”,因此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教师资格互认机制”。

  “医疗”关键词则侧重“合作”,即媒体报道的角度侧重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需要加强合作,让港澳的优质医疗服务能惠及更多湾区居民。例如,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就提及,“内地医院在推行‘智慧医院’方面效率较高,而香港医院在医疗质量上较优。如果香港医护机构在内地建立教育培训和科研基地,将给内地和香港都带来好处。”

  采写: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魏凯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