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粤港澳大湾区“求才” 代表委员列出关键词

2019-03-07 09:54 来源:南方报业全媒体 裘萍 傅静怡 王睦广

  2019全国两会·湾区时间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人才问题,纷纷列出关键词,建言献策。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其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人才高地,探索有利于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

  坚持把创新成果做出来的是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才问题备受关注。

  此前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等章节中,数十次提到了“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怎样的人才?在全国政协委员、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看来,答案很简单,需要国际一流人才。世界级、全球、国际等字眼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频频出现。刘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对一流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粤港澳大湾区是开放的平台,欢迎不同的高端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高端人才会越来越愿意来到湾区工作,因为这里的规划建设对于高端人才来说是充分的利好,给人才搭建了更宽广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大施拳脚”。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5个战略定位之一,粤港澳三地都将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视为重点工作,就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也具有高度共识,而科技创新无疑离不开创新型的人才。在刘伟看来,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对于一流科技型人才来说,又是一个平台,而更多一流人才的到来,对于湾区内科技企业来说,也会是很大的利好。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对科技创新人才问题也很关注,他认为,在广东早期发展阶段,各方面的人才都比较缺,这个阶段,更多是人才的储备。而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强调科技创新,这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到了真正拼事业的时候。一方面,要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在事业的发展中去培养、造就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刘若鹏特别提到了人才的坚持。“伟大的事业具有长征性的特点,真正坚持下来,把东西做出来了,那个叫人才。”刘若鹏认为,科技创新并非易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科技创新需要从一项项研究课题、技术、产品和实践中做起,哪怕中间有曲折,一直坚持下去,才能出现丰硕的创新成果。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发展先进制造业 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既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也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需要与之匹配的人才。值得留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大家都去读普通高校的话,对于制造业而言,就很难培养出受过相关专业教育,并具有一线操作经验的人才。”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东生对于企业的人才培养与需求体会深切。他认为,从现阶段的高校毕业生结构可看出,普通高校毕业生多,而高职技能人才的比例偏低,这并不理想。实际上,企业存在很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岗位,重视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能够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苏荣欢是佛山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苏荣欢表示,自己是做技术的,非常关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创造。国家历来非常重视人才,广东作为制造创新的大省,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制造业人才的技能提升等方面。

  苏荣欢留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工匠精神,他认为,工匠精神要大力弘扬,工匠专注于自身专业领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培养更多高技能、创新型的人才,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投放更多资源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自主的技术方案、知识产权,让大家都爱上中国制造。

  关键词:专业服务人才

  推动港澳专业人士跨境便利执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如何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备受关注。粤港澳三地在人才方面具有差异化的优势,如何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这对于有意在大湾区不同城市发展的人才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相应地,香港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领域也拥有大批人才。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大湾区建设人才高地的内容,既提到了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也提到了要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身为律师的全国政协委员简松年今年的提案就关注放宽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注册执业的问题,简松年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内容中就提到,要有序推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促进粤港澳在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人才培养、资格互认、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合作。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拓展“一试三证”(一次考试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港澳认证及国际认证)范围,推动内地与港澳人员跨境便利执业。

  简松年指出,由于粤港澳三地的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不同,三地的法律、仲裁、医疗等专业领域人才跨境执业仍有问题要解决,要通过解决问题,提升香港优秀人才到内地执业的意欲。建议放宽港澳专业人士在内地注册执业的条件,可以在前海、横琴、南沙等地先行先试,然后再推广到珠三角九市,吸引更多香港专业人士到大湾区城市发展,既是发挥香港所长,也是贡献大湾区发展所需。

  简松年举例,前海、横琴、南沙等地,可以先试行让香港专业人士一次性的免试注册执业,尤其是对一些资深的专业人士,经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即可,增强大湾区对香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再比如,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大湾区城市可以先行先试的方式,推动接受内地企业在有涉外因素的情况下,允许更多香港的法律人才参与调解。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裘萍 傅静怡 王睦广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