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的建设一直引人注目。
4月15日,南都粤港澳大湾区报道组来到位于福田保税区的合作区展示交流中心。从中心俯瞰远处,依次是福田口岸和皇岗口岸,以及建设中的河套A区。
对于河套的历史,福田区副区长欧阳绘宇娓娓道来。同时,他也透露了合作区在五个方面的重大建设进展。
最初的河套面积仅0.87平方公里。1997年深港两地联手治理深圳河,把靠近福田口岸和落马洲一侧的河段拉直,原本属于深圳河北侧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落到香港界内,也就是现在的河套A区。20多年来,对于河套地区的开发方向,深港两地各界人士意见纷繁。
直到2017年深港两地政府签署《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在河套A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同时在深方的皇岗口岸区域,也是河套C区,以及福田保税区,规划建设“深方科创园区”,总面积近4平方公里。
据悉,河套A区目前在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创科园),首批楼宇预期2024年落成,重点发展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和金融科技等产业。
深圳园区已经集聚了超过140个高端科技项目,其中有5家香港顶尖高校、8个科研项目;有超过10名来自内地、香港和海外的院士;一批国际组织和海外创新中心,比如金砖国家未来通信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西门子能源创新中心;还有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未来机器人、金泰科技等独角兽企业。
此外,深港协同方面也有进展。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多次指出,两边园区要共同向全球招才引智,吸引更多的国际创新资源。深圳和香港政府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机制,也达成一些共识,比如双方联合发布政策包等,香港方面也计划在深圳园区设立大湾区培训学院。
制度创新的进展,包括在科研物资和人员进出便利化方面先行先试等。深圳也借鉴了国际上和香港的先进科研管理制度,推出产业政策包。
产业空间的进展。政府通过租赁、整体改造的方式,为产业发展释放空间。目前已经筹集使用将近40万平方米的旧厂房,今年还要筹集15到20万平方米空间。另外,政府还主导建设了30万平方米的高端科研空间,皇岗片区重建之后也会释放50万平方米空间。
综合环境的进展。通过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集合360项服务,同时服务内地、香港、海外科研人才。此外,经过治理之后,合作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欧阳绘宇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很小,但孕育了大希望,一定有大作为。
出品:南都大湾区报道小组
采写:南都记者 李鑫
摄影:南都记者 林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