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腐竹村脱贫奔向富足 肇庆革命老区飘荡致富新韵

2020-07-31 17:06 来源:南方网 伍杰 卢子衡

  色泽金黄、耐煮不糊,入口嫩滑而富有弹性……在肇庆市怀集乡亲的节庆喜宴上,有一道必上的招牌菜——白灼腐竹。这是当地的名产,特别是诗洞一带出产的“诗洞山水腐竹”,因悠久的制作工艺而远近闻名。

  诗洞村位于怀集南部,怀集诗洞镇镇圩附近,素有“腐竹村”之称,村里最早的万元户正是靠腐竹发家致富。但因地理位置偏远,村民们劳苦工作却收入低,该村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

“诗洞山水腐竹”远近驰名。

  2016年5月,随着中山市委宣传部联合工作组驻村工作队被派驻到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围绕产业扶贫发力,帮助贫困户重拾传统的腐竹生产,组织留守妇女学习制衣技术,带动村民靠自己的双手克服困难,努力摘下“贫困”的帽子。2019年11月,诗洞村全部58户贫困户187人达到省定脱贫标准。

  重拾传统,深挖腐竹市场

  “老罗,新砌的那条炉灶好用吗?”“好用!多开一条炉,产量加倍!”7月中旬的一个上午,笔者跟着工作队队长邝立新走进贫困户罗东生的腐竹作坊,浓郁的豆香喷鼻而来。

  炉灶上,特质的方形铁锅里灌满了豆浆。待表层的薄膜起皱变厚,罗东生便用铲子挑起,手法娴熟、干净利落,挑起来的腐竹支条均匀地挂在竹竿上晾晒。正值酷热天气,两天就可以晒干出售。

正宗的诗洞腐竹色泽金黄、耐煮不糊,入口嫩滑而富有弹性。

  罗东生的作坊里原来只有两个小炉灶,每天能磨豆13公斤左右,为扩大生产规模,今年5月他自筹资金4000多元新砌了一个大炉灶,加起来可以磨豆38公斤左右。“做多少,卖多少!品相好,别人一斤卖20-25元,他可以卖28元。”得悉罗东生的腐竹在市场上十分畅销,邝立新也非常高兴。

  开作坊前,罗东生平时只能到工地做散工,收入很不稳定。家里人口多、劳力少,仅靠他一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罗东生正在制作腐竹。因为品质优良,他的腐竹在市场上非常畅销。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罗东生一家在2016年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队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罗东生的情况后,就为他制定出开办手工腐竹作坊的脱贫策略。

  在工作队一遍遍上门鼓励、提供技术指导的支持下,罗东生的信心日渐加强。尤其是工作组给予7000元的扶持资金,帮助他搭建制作棚、买炉灶、买生产工具,让他更有底气了。

  “人是英雄,财是胆。”这是邝立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贫困户常常困扰于“没有钱”“担心销路”等问题,导致不敢自主发展产业。“只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增强他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并做好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和对接市场工作,让贫困户自力更新不是难题。”至今为止,工作队已经帮助4户贫困户建起了腐竹手工作坊,目前全村有腐竹加工作坊20多家。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帮助诗洞腐竹走出去,下一步工作队计划开展直播带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诗洞腐竹的销售渠道,打响“山水腐竹”的特色品牌。

  “乡村夜校”,鼓励技术致富

  白天的诗洞豆香四溢,晚上的诗洞则“静”不下来。在村道旁边的一座民宅,晚上总会传出“哒哒哒”的机厂声音。

  这是工作队引入的就业扶贫车间——锐顺制衣厂,占地面积不算很大,仅仅只有十几平方米。工作队采用“补贴+奖励”的方式,鼓励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贫困户到车间培训,学习制衣本领的同时,增加家庭收入。

  “培训班”多数在夜晚上课,师傅就是制衣厂的老板梁莉。为了帮助学员们尽快上手,梁莉自己编制了一本20多页的“教材”,每页只有一张照片和简短的一句解说。从最基础的踩踏板、放底线、车直线、倒针、压线学起,学到一定程度再学习如何卷边、压脚。

  大多数贫困户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外出打工的经历,即使打工也只能做苦力工作,收入较低。如何让贫困户长效脱贫,一直是工作队思考的问题,而掌握一门技术,拓宽就业渠道就是最好的途径。

  邝立新介绍,为了调动村里的留守妇女到制衣厂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并且真正能掌握一门技能,工作队制定了规则:坚持在制衣厂学习2个月,才能拿到补贴金2000元;顺利通过技术考核,达到普工水平,还可获发放额外奖励金。两项加起来每人最多可以领到3000元。

  41岁的贫困户麦欣栏,经过在车间2个月培训学习,不仅拿到了补贴金,还选择在培训结束后留在车间上班,按件计工发放工资,多劳多得。现在的她,白天在村里做公益保洁员,晚上到车间兼职,一个月下来至少能有2000元的收入,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离家近,上班时间又灵活。对于我们这些因为照顾家庭而不能外出打工的人来说,扶贫车间真是帮了很大的忙。”麦欣栏说。

  乡村焕颜,提高幸福指数

  今年47岁的黄育发,此前因为中风而长期偏瘫在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两年前,几经邝立新的劝说,黄育发抱着尝试的心态当起了村里的保洁员。令人意外的是,步履踉跄的他,经过半年的保洁工作,偏瘫的身体竟然逐步恢复。现在,黄育发已经可以健步行走,虽然说话还有些打颤,但不妨碍交流。

  今年初,得益于稳定的工资收入和各项补贴,黄育发把家里的红砖房从1层盖到了3层。在一层的大厅里,三个孩子的奖状贴满半面墙,成为家中最好的装饰。“我现在经常鼓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要像扶贫干部一样,有能力帮助别人。”

自中山工作队进驻以来,诗洞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不仅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发生转变,村里的村容村貌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从前的诗洞村,村里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屋前屋后到处都是垃圾,河道里时不时散发着难闻的味道。

  为改变村里的这种环境,工作队积极争取各样资源支持,对村路、路桥、路灯、河道进行了集中改建,实现了村道硬化、亮化、绿化的全新升级。

  今年春节前,诗洞村在全新的“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组织起了“诗洞村首届民间篮球联赛”。回忆起那天的光景,有村民感叹“从来未见过村里这么热闹。”

今日的诗洞村,洁净而美丽。

  400多平方米的新党群服务中心凝聚了工作队数年的心血,卫生所、阅览室、篮球场一应俱全。在中心的一楼还预留了四卡商铺,未来这几个铺位将会助力诗洞村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各自然村集体收入的又一个来源。

  诗洞镇每天都有大巴车直通中山小榄,几十年来形成了固定班车线。在最高峰的时期,有超过8000名诗洞人在中山小榄、古镇一带务工。“中山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这些来自贫困村的劳动力,中山的成就有他们的奉献。今天,中山来扶持他们家乡的发展,也是一种反哺和回馈。”邝立新说。

  南方日报记者 伍杰 卢子衡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