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节庆叹非遗”体验端午第一课丨“白莹如玉”庾家粽有讲究

2020-06-26 19:48 来源:南方网 杨逸

  有“白莹如玉”美称的“庾家粽”,原来有如此多“门道”!

  端午节,“庾家粽制作技艺”传承人庾美连端午节坐镇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一起包粽子。

  2020年端午节假期(6月25日—27日),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隆重推出“节庆‘叹’非遗”——2020年端午节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广州、佛山、东莞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接连推出“解码非遗”体验课、“春华秋实”非遗展览、“云赏非遗”专题展播等活动,在热闹的端午中拉近非遗与生活的距离,为市民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端午食粽,作为“吃货”大省,粽子是许多广东人心心念念的端午美食。

  第一堂“解码非遗”体验课,广东省文化馆便请来了东莞“庾家粽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庾美连老师,揭秘“庾家粽”喷香美味的秘诀,更亲自现场教授制粽手艺,让不会包粽的小南,也能包出一只“白莹如玉、香软可口”的庾家粽。

  端午粽子品种多样,“庾家粽”有何独特之处?

  据说,制作“庾家粽”的庾氏家族,世代有子弟做粮官(即“庾廪”官),所以,对于每一种制粽原料的优劣,他们都极为熟悉。制粽时,庾氏族人都能选到口感最佳的糯米。

  不过,“庾家粽”好吃的秘诀,还是在于他们对于食材的“讲究”。庾美连告诉小南,庾家粽的原料必须选用江南糯米。咸蛋黄选用一插筷子就能冒油的高邮咸鸭蛋,经过二十三天的腌制,方能包进粽子里。

  庾美连介绍未完,现场弥漫的箬叶清香已经让小朋友们坐不住了。

  “庾家粽”的包扎乍一看并不复杂:一对粽叶拼成型,放米,填馅,定型,绑线。不过,一旦操作起来,制作过程“状况频频”,粽子东倒西歪。庾美连行走在孩子和家长中间,手把手展示其中最难的定型手法。

  “米要铺开,否则不容易蒸透;豆沙要把肉盖住,这样蒸出来的汁就会渗进豆沙里,非常香”。在她的指点之下,不少家长和小朋友已经能像模像样绑出一个结实的粽子了。

  “包粽子是一门手艺,七八岁开始我就跟家人学包粽子了,已经包了三四十年了。”对着手忙脚乱的小南,庾美连笑道。

  在现场,小南注意到许多孩子的家长也是第一次包粽子。非遗技艺看似离生活很远,但在小南看来,非遗其实就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非遗不是阳春白雪,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节庆叹非遗”系列活动,深挖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的活动,让非遗化为好玩好吃又真实可感的生活体验。

  本次端午非遗体验课程受到了市民热烈追捧,充分显示了市民朋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通过对“庾家粽”等传统工艺的推广,有利于激发传统文化领域的消费潜力,助力疫情防控常态下复工复产。

  小南了解到,除了今日的“庾家粽”体验课,明后两天还有“藤编(大沥)”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凯雯老师、陈李济中药博物馆的蔡沛欣老师现场授课,带来藤编与中药香囊的“现场体验”。

  【南方日报记者】杨逸

  【实习生】孙羽嘉

  【通讯员】李劭侹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