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都说中医是“慢郎中”,但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中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清肺排毒汤”到“肺炎1号方”,从连花清瘟胶囊到安宫牛黄丸,百年传承的非遗文化谱写中医药抗疫之歌。
近日,南方网联合广东省中医药局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专访权威中西医专家,制作“非遗抗疫之中医药名片”海报并推出系列报道,详解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南方网讯(记者/申晨、周存)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清肺排毒汤被列入了中医治疗的处方中,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清肺排毒汤综合了《伤寒论》中的四个方子: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其中,小柴胡制剂方法,即“去滓再煎法”制作工艺被广东省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
近日我们专访了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解读小柴胡的具体药效和使用注意事项。
林琳。受访者供图
记者:小柴胡汤原本是《伤寒论》里面的一个药方,适用哪些状况呢?
林琳:小柴胡汤在日常使用中是非常广泛的,一般感冒,特别是胃肠型感冒,急性胃炎,胃不舒服,作呕等情况使用非常多。
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中药处方清肺排毒汤,本身是由4个方子综合而成。为什么采用这种组方的形式?
林琳:清肺排毒汤综合了《伤寒论》里面的四个方子,分别是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小柴胡汤。这个组方涵盖了我们所说的伤寒的“三阳”,三阳病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在伤寒病的初期、中期或者再进一步发展,我们叫做出现伤寒表症、半表半里、里证、水证合并时,在没有虚证的情况下,使用这个方是适应证。
必须明白的是这个方适合以寒为主的中医证型,而不是以湿热为主的症型,或者是轻度的化热。对于已经明显属于中医辨证的热症的情况,就不合适了。
记者:清肺排毒汤采用汤剂的形式,这和其他的中药制剂例如颗粒、丸剂、胶囊等有什么区别?
林琳:第一,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因为没有现成的治疗药物,在应急的状态下,最快的方式就是做成汤剂。因为做成丸或者颗粒要有制药工艺的,工艺流程形成需要一段研究时间,时间上太急。
第二,汤剂的形式对于这个病(新冠肺炎)也是顺势的。因为这是个急性病,需要补充一些水和营养。汤剂里有一定的水和营养,还会保留一些免疫多糖成分,因此汤剂有利于新冠肺炎这个病的治疗。
第三,汤剂是用热水冲服的,它可以让人身体热气散发,出汗,促进身体气机的调畅。也有利于新冠肺炎这个病的治疗。
记者:小柴胡汤在清肺排毒汤这个组方中的作用是什么?
林琳:第一,当这个疫病不是一开始那种最表浅的状态,而是进入了半表半里的阶段后,会出现一种气机郁滞化热的情况,小柴胡汤解决的就是这个气机不通畅化热的问题。
第二,半表半里阶段病人会出现胃口不好,我们叫肺胃同病,小柴胡汤就是解决肠胃的不舒服,比如恶心、作呕、胃口不好。另小柴胡汤里含有党参,党参有护脾胃、补气的作用,可以阻止疾病再进一步入里伤脾,防止病情加重。它有护脾胃、补气的作用。
记者:普通人如果经常肠胃不舒服,可不可以自己去买这种药吃?
林琳:这个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药品,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药。比如你平时不小心吃错东西了,或者是感到寒气,急性胃炎、恶心作呕等等,都可以服用。尤其是胃肠型的感冒,它是一个既可以驱邪,又可以扶正的药物。
记者:在日常的医疗实践中,您觉得中西医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林琳:任何一个疾病的治疗,它不是一个药,一个方法、一个环节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它是不同环节不同重点的治疗。我们平时很多医疗活动都是跟西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任何疾病的治疗,我们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中医和西医本身没有矛盾。
就像新冠肺炎的治疗,除了病毒治疗之外,它还有很多其他问题要解决,这都需要辨证和辨别。我觉得中医就像是打游击战,中医是很灵活的。在对于所有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都是可以有机地结合西医,中西医各取所长,大家互补。
记者:有不少人质疑中医的理由是觉得中医的病理表述比较玄。不像西医那样有科学化的语言表述,您觉得如果用西医这种现代科学的语言表述方式来阐述中医治病的科学原理,这样有意义吗?
林琳:非常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也指示,中医药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要继承和发展,我们就不能永远像古人一样生活,用最原始的药锅熬药、饮药,应该有发展、创新,使中医中药更便捷融入现代生活中,为人类健康服务。这对中医是一种发展方式,不过中医也要保留原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传统的原貌,这个不能丢掉,因为这是根本。但我们不能总是只有根,没有更多更新的花和果。要用现代的科技使它开更多的新花新果。这是中医的发展,它会结出更多的更好的果,这两者之间是没有矛盾的。我们不但要懂得用中医的理论来表述,还要进一步研究,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方式来阐述中医道理。现代的研究离不开我们的根本理论。
记者:安宫牛黄丸和小柴胡汤的制作工艺分别入选了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您觉得我们该怎样去传承和保护这些传统中医药?
林琳:药品的制作方法是一个重点,我觉得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要把核心的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此外,我们要传承中医的精华,还要有研究和创新。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这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正在做和渴望做的,希望今后中医的科研条件能够进一步提升,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传统中医药。
策划:申晨
采写:申晨 周存
编辑:李润芳
设计:武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