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改造老屋开发旅游 乡村“旧物”谋新生

广东乡村尝试多种办法盘活闲置资源

2020-01-10 13:18 来源:南方网 李思敏

  斑驳而又坚实的墙体围出一方土地,刻下历史沧桑;绿植沿墙而生直攀至顶,欣欣向荣。断壁残垣与葱郁绿植相结合,看似矛盾却又和谐,这便是被历史赋予了意义的韶关市始兴县沈所镇红围。

  依托红色资源盘活围楼,是红围走出的一条路子,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之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东各地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蒙尘明珠般的农村闲置资源被逐渐唤醒,以精品民宿、农家乐、乡村博物馆、艺术部落等形式,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

红围已成为热门红色旅游景点。

  发展乡村旅游 盘活沉睡资源

  “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这是在始兴县流传甚广的一句话语。据统计,始兴县现共保存较完好的围楼249座。

  在革命战争年代,围楼是始兴县人民的庇护所。随着时代发展,围楼被遗忘在村庄的角落,成为无人问津的闲置资源。而乡村振兴赋予围楼新的生命力。

  “这里是广东省委机关办公旧址。以前为了传递消息、躲避追兵,革命先辈就假装是围楼人家的亲戚,隐匿在红围里。”作为红围的宣讲员之一,沈所镇党委委员郭伟玲已然将红围的历史熟记于心。沿着红围前的历史长廊,读着上面记载的革命故事,走进红围,仿佛置身当时,战争、硝烟、人物跃然眼前。红围被认定为广东省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沈所镇以深厚的红色文化为依托,充分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将红围、日新小学、冼屋围等历史遗址打造成红色文化核心区,发展全域旅游。

  始建于1923年的台山市四九镇求智学校则被改造成艺术驿站。求智学校由华侨带头捐资兴建,后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学校逐渐荒废。2016年,江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江门画院院长吴锐鸿看中了求智学校,使其“变身”成为大塘艺术驿站。

  “很多老人来碉楼参观,在这里看照片可以看很久很久,他们说都是从前的记忆。”大塘艺术驿站有保存较完好的碉楼和教学楼,碉楼被改造成华侨民俗博物馆,珍藏着1000多幅珍贵的摄影作品,是大塘艺术驿站的特色之一。教学楼则被改造成精品民宿,可容纳50余人入住。经理郑少芳介绍,此前吴锐鸿在四九镇成功改造了上南村华侨中学,打造成南村艺术部落,许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入驻,大塘艺术驿站作为分部,承接了部分接待业务。

  散落在江门江海区东红村各家各户的老物件儿突然“炙手可热”。插秧盘、手动水车、小石磨、老式捕鱼船……这些曾经在传统农耕时代“服役”过的“战士们”,在东红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后,被送进了新筹建的怀古阁里。“怀古阁共有8个,散落在各个自然村中,有的是从前的生产队旧址,有的是荒废民房,有的是新搭建在村民乱扔垃圾处的竹竿棚子。”东红村支书谭锡堂告诉记者,清拆工作推进时,村民家中很多承载着回忆的闲置农具和物件儿被清理了出来,谭锡堂就利用清理出来的卫生死角设置怀古阁。“我们打算以此发展乡村旅游和爱国主题教育基地,目前已成立了写生基地,开展过长征主题活动。”

  社会力量联动 以改造寻出路

  “从小我们就生活在围楼里,玩过家家、捉迷藏,几代人的记忆都在这里面。”为了这份乡愁,始兴县围楼协会会长张越强注册了九龄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围来围去(始兴县)旅游发展公司,在始兴县“认养”了逾10栋围楼,被大家称为“张堡主”。他计划整合始兴县的整体资源,结合各乡镇文化特色、土特产和围楼的特点,按照“一围一品一故事”的主题进行开发。“我也还在探索始兴围楼的突破口,希望能找出一个整体发展的思路。”

  张越强的“围楼认养”计划,是建立在始兴县的政策支持下的。为更有效地保护和盘活利用围楼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围楼的保护与开发,始兴县于2012年和2016年分别出台了《始兴县围楼认养试点工作方案》和《始兴县围楼保护(认养)工作方案》。两份工作方案均明确,对于未列入省级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围楼,“认养者”拥有围楼的经营权和使用权。

  位于始兴县城南镇石桥头村的钟灵楼被村民钟志明“认养”。2013年,钟志明与石桥头村委会签订了30年的承包协议,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对围楼进行修缮和改造,将钟灵楼开发成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客家生态文化园。“原本这里只剩下四面破败的墙,地面全是烂泥,长满了杂草和野生芭蕉树。”钟灵楼的经营负责人刘芳映介绍,认养围楼后,为真实再现客家围楼文化,在拟定设计改造方案前,首先向曾住在这栋围楼里的老人征询意见,竭力还原围楼原本的样子。如今,钟灵楼搭起了戏台子,建起了民宿,做起了农家乐,比以前热闹了不少。

  红围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建设。郭伟玲介绍,始兴县政府牵头,从2009年至今,共投入了700多万元。其中,2018年投入了600多万元,主要用于红围景区红色文化宣传长廊、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红围景区旅游接待能力。

  东红村怀古阁则投入了超过85万元建设资金,村集体收入承担部分,其余暂由村委会垫付。该村引进社会力量,与礼乐街道的童艺堡美术中心合作成立了“童艺堡美术写生基地”,共同谋划乡村发展。

  吴锐鸿在南村艺术驿站和大塘艺术驿站的投入数额也十分庞大。“光是大塘艺术驿站,就已经投入几百万了,这还只是我知道的。”郑少芳说,艺术驿站建设是个长期投入的过程,目前还未全部完成。除了能看得见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有看不见的人脉和资源投入、艺术驿站内的展品价值等,都无法预估。

  要资金要政策 市场化不容易

  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农村闲置资源迎来新生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难题。

  “以后准备缩小餐饮规模了。”刘芳映感叹道,钟灵楼发展已有数年,初开时竞争对手少,生意还算过得去,如今周边农家乐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赚的钱差点都不够发员工工资了”。

  在始兴县“认养”围楼,“认养者”可以获得一定的补贴。2017年,始兴县出台了《始兴县“墨江人家”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驿站评定办法实施细则》:县银宿级的乡村旅游民宿奖励10万元,县金宿级的乡村旅游民宿奖励20万元;县三星级乡村旅游农家乐奖励10万元,四星级乡村旅游农家乐奖励15万元,县五星级乡村旅游农家乐奖励20万元;县乡村旅游驿站奖励5万元。

  钟灵楼被定位为农家乐模式,开办至今共计获得了20多万元奖补资金。但对围楼修缮维护运营而言,仍然只是杯水车薪。

  张越强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及资金难题。他承包了数栋围楼计划整体发展,却因资金问题拖慢了进程。“‘认养’围楼后始兴县政府财政补贴10万元,但只能用于围楼修缮,后续发展没有支持了。”张越强希望政府出台财政和金融政策,加大对围楼旅游开发的支持力度。

  四九镇坂潭华侨中学旧址的改造如今也已停滞。黄启胜本是满腔热忱,以每年5万元租金承租坂潭华侨中学旧址,又以400元/亩的价格租下了周边200亩土地,计划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此前试运营的连片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高峰时高达1000人次/天。然而,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时,被告知校舍操场被划归为基本农田,不能修建旅游相关配套设施。

  四九镇国土所所长杨威表示,基本农田的确定及核实当时是由各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专门工作队推进的,当时他未到此就职,具体情况并不清楚。“基本农田是不能动的,如果要另作他用,只能置换,在其他地方补回来。但目前四九镇没有符合置换条件的地块。”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李思敏  见习记者 杨俊鹏 实习生 刘馨阳

编辑:樊静东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