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传“稻”莫桑比克: 中国对非农业合作新路径

2019-11-30 09:3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青亭

  今年45岁的安娜·费尔南多(Anna Fernando)四年前不知道未来的日子要怎么过。从15岁开始,她总共生了11个孩子,最小的9岁,最大的30岁。去年,她的丈夫突然撒手人寰,她成了家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跟莫桑比克加扎省大多数人一样,费尔南多一家也以务农为生。但不同的是,她自2015年起成为中国万宝农场的签约种植户,开始跟着中国人学种水稻。“之前,我们自己种玉米,收获的粮食只能自己吃;现在种水稻,收获的粮食可以全部卖给万宝,拿回现金,还能部分兑换成大米。”

  如今,费尔南多向万宝农场承包了2公顷土地,每年每公顷可以拿到3000元人民币(当地最低工资约合人民币425元/月)。有了这笔收入,再加上农闲期间做小买卖,她不仅可以送孩子上学,还盖了两个新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万宝项目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个项目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任何资金投入。”费尔南多说,“土地是免费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都由农场垫付,到收获时从收入中扣除这部分费用。”此外,农场还会给农户提供生产指导和农机服务。

  这个带有浓厚“帮扶性质”的项目就是由中非基金投资、中铁二十局带资管理的莫桑比克万宝农业园。这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水稻种植项目,也是中莫两国产能合作的6大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合作种植户已达491户。

  如今,万宝项目被莫桑比克政府视为对外农业合作的一个典范。莫桑比克农业与粮食安全部部长伊吉诺·马鲁莱(Higino De Marrule)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中国媒体专访时说,“中国在莫桑比克的水稻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将水稻年产量从每公顷2吨提高到每公顷7吨,而且还将种植技术传授给了当地农户。”

  不仅仅是种水稻,马鲁莱表示,莫桑比克希望全面学习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如果看一下中国的农业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中国已经摆脱了过去的小农经济,培育出很多大型农业企业。我们希望学习中国的农业经验,让我们的年轻人口开始向其它产业转移。”当前,70%-80%的非洲人口集中在农村。

  全产业链覆盖才能解决农业问题

  万宝农业项目占地面积2万公顷,计划开垦农田1.3万公顷,建设成以大米种植为主,多种粮食及经济作物种植为辅,集农田开发,粮食生产、仓储、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项目。

  莫桑比克政府对万宝项目给予了厚望。2013年,莫桑比克前总统格布扎在考察万宝项目时,将这里生产的大米亲自命名为“好味道”,希望万宝项目可以让该国从大米进口国变成出口国。莫桑比克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米超过50万吨。

  如今,“好味道”在莫桑比克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马鲁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本人是万宝生产的“丝苗”大米的忠实消费者。据了解,万宝还生产“黄华占”大米,主要消费对象是在当地的中国人。

  2018年,万宝农业园迎来大丰收,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都创下新高。据中铁二十局万宝项目执行总经理胡计高介绍,在2018-2019种植季,万宝农场种植水稻3.6万亩,收储稻谷1.7万吨,平均亩产928斤,远远超过当地平均亩产300斤的水平。

  种出稻谷只是第一步。莫桑比克工业基础薄弱,几乎没有任何加工能力。万宝农场斥资1000万元人民币建设了一条大米加工线,于2017年8月正式投产。胡计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条生产线可以在24小时内将225吨水稻加工成150吨的大米,目前由于水稻产量不足,一天只需要开转8小时。此外,项目还配有8座现代化仓库,储量达到24000吨。

  “在国外搞农业,一定要搞全产业链。”胡计高说,“如果没有加工设施,稻谷就卖不出去,就无法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而如果没有足够的粮源,加工设施也无法达产,很难产生效益。”

  在加工线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看到了一座刚从国内运来的烘干塔,其成本近200万人民币。据了解,莫桑比克雨季漫长,从12月开始到次年的4月结束,使得收稻谷的时候特别容易赶上雨季。而有了这座烘干塔,每24小时就可以烘干300吨粮食,不再需要在室外晾晒。胡计高说,“今年我们把水稻种植的时间提前了半个月,以往都是11月中旬在开始,就是为了让收割季躲开雨季。”

  据胡计高介绍,2018年7月至今年6月,万宝项目大米销量超过1万吨,为项目正常运营提供了足够的现金。“按照目前的发展规划,预计五年内,种植面积目标达到6万亩,产量目标3万吨。”

  万宝项目的前世今生

  万宝项目始建于2011年7月,当时由民营企业襄阳万宝粮油公司投资,选址在莫桑比克的加扎省林波波河下游淤积的平原开发建设,致力于打造集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2013年,在国开行湖北分行牵线之下,中非基金联合中葡基金共同出资,计划将项目规模扩大到20万亩。项目总投资1.97亿美元,其中,由中非发展基金与万宝粮油共同投资1.18亿美元,申请国开行贷款7900万美元。

  然而,一年之后,万宝项目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万宝非洲董事、中非基金南非首代助理刘宁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4年,万宝项目当时的大股东万宝粮油公司在国内爆发债务危机,导致万宝项目资金链断裂。

  2015年10月,中非发展基金取代万宝粮油成为控股股东,接手管理项目。刘宁川说,“考虑到这个项目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中非基金决定要肩负起企业责任,决定全面接管这一项目。”2016年,在两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下,中非基金计划继续投入资金,盘活万宝项目。

  2017年9月,中非基金和中铁二十局达成合作协议,委托中铁二十局经营管理万宝项目。这是中国铁建在莫桑比克首个农业合作项目,也是中铁二十局第一次涉足农业产业。中铁二十局委托经营管理后,完成了配套的水渠恢复700公里,沟渠淸挖100公里,田间涵管500余处,修建涵洞2座,恢复泵站3座及配套仓储修复等工作。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中铁二十局更新并引进了6种常规稻、数种杂交稻品种。

  胡计高说,万宝农场项目如今已经在封闭运营范围内达到了收支平衡。对项目的前景,刘宁川道,首先要让项目实现可持续运营,然后再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帮助莫桑比克解决缺粮问题。

  谈及对莫桑比克政府的期望,胡计高表示,希望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开展农田水利基建,这是莫桑比克目前最薄弱的,也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

  此外,胡计高还说,目前,外资企业人员签证和居留问题,给中资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若是能得到妥善解决,将对项目日常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2011年,为了鼓励中国企业前来投资,莫桑比克加扎省以租赁的形式将2万顷土地无偿划拨给万宝农场,以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租期50年,到期后还可延长至99年。同时,该项目可享受莫桑比克政府免海关关税和增值税,所得税为10%的农业优惠政策。

  根据协议,万宝要拿出总面积的10%,带动当地农户种植水稻,不仅提供生产资料,进行全程指导,还负责收购他们的稻谷,以实现向莫桑比克进行农业技术转移。

  “实际上,我们的合作种植面积早已超过10%,现在已经快到30%了。”刘宁川说。2018-2019种植季,万宝的种植面积达3.6万亩,其中合作种植面积1万亩。

  在胡计高看来,这种合作种植模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是合作种植过程中,主要的翻耕种植和收割,都由项目垫资,并使用机械进行作业,保证了技术落实和农资到位,最终保证了产量;二是通过远高于当地产量的水稻收成,使合作户得到了真正收益;三是对当地政府来说,水稻种植技术的落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林波波河下游区域管理公司主席阿曼多·尤斯维安(Armando M. Ussivane)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3年,我们帮农场筛选出22个农户。他们是首批通过万宝项目发家致富的人,一两年后生活就得到了很大改善,有的盖了新房,有的还买了车。”在这些农户的示范效应下,主动加入万宝项目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已接近500户。

  胡计高指出,合作种植的重要作用是技术移植,要让当地人积极参与到水稻种植全过程,粮食类作物生产的后半段才是商业化重点。“对万宝来说,发展到最后,最好的方式是所有的田地都由当地农户种植,万宝来负责后续的商业化运作,这才是项目扩大规模、技术转移和保障莫桑比克粮食安全的最终途径。”胡计高说道。

  如何扩大投资提高效益?

  不仅当地农户对万宝项目热情渐高,莫桑比克政府的期待也水涨船高。加扎省新任农业厅厅长丹尼洛·拉蒂孚(Danilo Latifo)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万宝项目已经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希望中国投资者可以扩大种植规模,增加合作种植户的数量,让更多当地人学会种水稻,为当地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实际上,我们也想扩大规模,我们现在才只用了2000多公顷土地,而我们可用的土地有2万公顷。但要扩大规模就需要追加投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投入。”刘宁川透露,万宝正在制定一个详细的农业发展规划,并将根据规划考虑如何逐步增加投入,包括引入更多外部投资。

  据了解,目前,万宝项目由中非基金和中葡基金联合控股。刘宁川表示,作为财务投资人,中非基金一般不控股、不做第一大股东,基金愿意向中铁二十局出让部分股权。

  与中国投资者相比,莫桑比克政府更迫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马鲁莱表示,莫桑比克政府已向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对当前万宝的水稻种植区进行投资。“在这个地区,我们还有7万公顷土地可以用于开发,在基础设施完成后就可以种植水稻。由于缺少资金,我们无法开发这个区域,希望外国投资者帮我们生产更多高质量大米。”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规划,胡计高表示,万宝项目主业是种植水稻,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不可能成为暴利行业。为了增强项目的盈利能力,项目将开展多种经营业务。目前,万宝已经开设了酿酒坊,接下来还将发展猪、鸡等畜牧业和大豆、绿豆、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以便利用农闲季节和副产品,进一步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希望能得到国内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争取尽快开拓新的产业领域。”

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