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重要发展战略,广东创业创新的氛围一向领先全国,而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进行的创业、创新,更是牵动着未来广东产业新发展,成为“广东制造”升级为“广东智造”的关键点。
在2019年“创客中国”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创客广东”大赛(以下简称2019“创客广东”)复赛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创客”,他们对准行业发展“痛点”,投入研发,创新成果有望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得到比赛现场专家评委、观众们频频“点赞”。
谈项目
以科技为载体提升技术高度
5G通信电源如何避免干扰?机器人能否运用到教学上?这些奇思妙想都可以在2019“创客广东”复赛现场上找到答案。日前,超过170家中小企业、创客团队携其研发项目来到2019“创客广东”复赛现场争相竞技,酷炫高科技吸人眼球,赛事活动中亮点纷呈。
评委之一、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国祥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今年参赛的企业和项目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投资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集中。目前,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医药等领域成为行业热话,符合整个大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与此相关的创新型公司与创客小组进入复赛和决赛的也比较多。此外,近年超声波、智能传感器等不断运用到工业制造领域,今年有很多创客便是在生产技术延展性上有所突破。
凤凰网广东了解到,在今年的创客团队中有从回国创业的、有在校创业的、有依托社会上其他资源从公司独立出来创业的、有通过资助实现创业等等,这使得创业的形式不断多样化。通过近年来的政策扶持,创业创新的“面”在不断扩大,水平也在不断深入。对此,刘国祥认为创客大赛最关键是其“创新性”,即项目成果在结合当前大行业发展所需的同时,具备面向未来的技术高度。
谈研创
对准行业所需赋能产业转型
纵观世界级大湾区,其发展的背后都有以先进制造业作为支撑的脊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蓝图不断推进过程中,先进制造业的革新和开拓显得尤为重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小企业的兴业之策,也是大企业的昌盛之道。
与此同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依旧有大量的技术、成果、人才、信息等资源处于一种不对称的状态,大企业自身变化有大量创新需求却找不到合作对象,而中小企业发展亟待输出技术等资源却无处发力。凤凰网广东留意到,此次创客大赛已吸引2000多个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项目或创客项目、20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和200多投融资机构参与,超50位企业家带着企业创新需求来到比赛现场考察和对接参赛项目。
超声波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电、医疗器械等生活生产领域,而运用到工业制造上却极为少见。惠州市日进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超声波显示屏/玻璃切割技术”项目在大赛中惊艳亮相,其研发团队在超声波切割技术、自动焊接技术、水下无人驾驶等核心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及开拓者水平。这种超音波切割显示屏技术已被日本SHARP、JDI(日本晶端)、三星电子采用,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可以对显示屏进行高精度、镜面、异形切割技术。
刘国祥表示,从研发到产品,最后实现产业化落地背后需要经过漫长的周期,很多初创企业由于对困难的预判不足以及整合资源能力的不足,导致成功率不高,不免在过程中“先天死亡”。研发成果该如何与行业需求对接?他认为创客团队应以市场的刚需为导向,从企业发展“痛点”“技术瓶颈”发力,帮助其解决实际所需。
对话
创新应成为社会的主流
凤凰网广东:在多年从事创新创业辅导工作中,您认为现阶段哪些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刘国祥:坦白地讲,对于创新创业的投入力度应该“越多越好”。从研发到产品,最后实现成果转化背后几乎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过程。整个科研的过程,都是烧钱的。只有科研的产品才能够赚钱,但是中间的路会很漫长,大批创客团队会死掉。
所以在创新创业中有两个“二八原则”:所有的研发投入只有20%;能够转化;好不容易做出的产品也只有20%才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我们常说创业者的坚持和热情,但是当落到实处,实现成果转化、获得市场认可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过程,社会对于创新创业应当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包容。
凤凰网广东:您认为对于初创型企业,应该得到什么样的资源支持?社会各界应如何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孵化、成长?
刘国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或积极投身创业,创新应该成为社会主流认识。政、产、学、研、金是推动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过去传统企业支撑着传统制造业,这种架构带来的是一种传统的社会架构和传统的社会价值认同。传统企业为什么越做越没有活力?因为它太僵化,没能聚集到新的发展要素,不是等到企业做得不行了才想起转型,要在企业的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要想到创新和转型。
现在我们要推动创新驱动,那就要把传统的理念转变为创新观念,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创新的认同,创新的价值观。到时整个社会大部分资源都将围绕着创新,或者说是鼓励创新,大家都要多迈出一步。对于初创企业,希望社会各界可以从政策法律、孵化环境、投资、技术等方面为他们提供辅导与支持。
链接:
刘国祥,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东莞市松湖华科产业孵化有限公司董事、广东省、东莞市创业导师、企业高级经营师。多年从事创新创业项目引进和辅导工作,在项目管理及团队引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有丰富从业经验。工作期间,引进了4支国际创新团队,其中3支获批广东省创新团队,1支获批东莞市创新团队。帮助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获得突破,其中东尼公司从学校引进的电子鼻项目,2015年获省创新大赛三等奖。先后受聘于松湖华科等多家孵化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和创客工场(其中云雨咖啡为国家级创客空间),为产业公司组建、企业孵化作出重大贡献。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是东莞市政府、广东省科技厅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07年联合共建的公共创新平台,现已快速成长为我国制造领域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工研院拥有600余人的技术团队和1000余人的产业化团队,共获批1支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6支广东省创新团队。围绕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控制、智能传感技术、无人自主技术等方向开展技术研发,开发了十余类几十个系列关键装备,相关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建立了设计、检测、测量等6大技术服务中心,其中尺寸测量中心是全球GKS测量网络的重要节点,检测中心先后获得CNAS、CMA、EPA、CPSC等国内外检测资质1700余项,先后为10000多家企业提供了集中式高端技术服务。先后参与国家制造领域三次重大战略规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