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连南稻鱼茶产业园:创新驱动,为“千年传承”注入“现代要素”

2019-07-16 10:37 来源:南方网

连南三百步湾

高山如画,这里有梯田如阶;高山悬湖,这里是瑶民世代耕作的连南三百步湾,这里也是连南县稻鱼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稻鱼茶种养示范区”。

丝苗米、稻田鱼、大叶茶,是自然的馈赠;林下植茶树、梯田栽水稻、稻下育鱼苗,是瑶民的智慧。自然与人类的合作,在连南县创造了广东最为独特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自去年8月连南瑶族自治县稻鱼茶产业园(下称“产业园”)入选省级建设名单以来,连南县“稻、鱼、茶”这个传承千年的立体农业模式开始注入现代元素。连南立足资源禀赋,通过农业内部的“内向”融合,产业延伸的“顺向”融合,功能拓展的“横向”融合等手段,在做大做强一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把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并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

收获稻田鱼

机制创新

一把手“坐班”,建设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夏日,记者跟随连南县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驱车进入产业园核心区之大古坳稻鱼茶种养示范区。美景如画,坐落在连南大坪镇的大古坳稻鱼茶种养示范区有着500多级、2000多亩瑶排梯田,如深山明珠,天光云影,变化莫测,引人入胜。

夕阳下的连南三百步湾

这里与国内其他梯田有着明显不同,稻田里养鱼,高海拔处种植茶树,在传承连南瑶族特色民俗和梯田农耕文化同时,现代农业元素的集聚正在这里发挥作用。

“作为产业园种养示范区的大古坳村一直沿袭传统的耕养方式,在山上筑造梯田,引山泉灌溉,田里兼养鱼,鱼与稻谷依存共生,为产业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一产基础。”连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稻鱼茶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一贵表示,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连南以建设产业园为抓手,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自身产业基础、自然资源禀赋,全力推动产业园建设。

产业园产业园建设工程覆盖全县7个镇的5个:三江镇、大坪镇、三排镇、寨岗镇、大麦山,按照“一中心”“三厂”“三区”总体布局(“一中心”指三产融合发展中心,“三厂”指大米加工厂、茶叶加工厂、稻田鱼育苗厂,“三区”即大古坳稻鱼茶种养示范区、三江源休闲观光区、精深加工区),建设共计32个产业园子项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媒体调研连南稻鱼茶产业园建设

“现在大古坳村‘稻鱼茶种养示范区’项目的土地流转、民宿租赁、道路建设、体验加工作坊等重点工作已全面展开。”李一贵表示,目前,连南县稻鱼茶产业园的32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其中9个子项目已完成建设,预计所有项目将在今年10月底全部投入生产运营。

作为2018年最后一批入选省级建设名单的连南稻鱼茶产业园,正式建设还不到一年,但其建设进度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并获得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清远市等相关部门认可。

广东省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作为县区“一把手”工程,连南县领导将“挂帅”升级为“坐班”,狠抓落实,千方百计加快推动项目落实、落地见效。

“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产业园建设工作,党政一把手每1-2周都会到现场检查工作,多次‘坐班式’实地调研督导。”产业园办公室负责人潘土新告诉记者,在产业园建设项目推进上,连南县实施日报、周会、月总结等信息报送制度,倒逼实施主体落实责任、加快建设。

“去年获批广东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来,连南县以全县之力、全县之源,全力推进稻鱼茶产业园建设。”连南县委副书记、县长、稻鱼茶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唐金文指出,“近年来,连南县围绕‘生态与文化立县·全面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目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截至2019年6月30日,连南县稻鱼茶产业园共投入资金13162万元。其中,企业投入7985万元,地方统筹2295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882万元,总投入资金进度58%。

陈建业向省农业农村厅一行介绍产业园建设情况

联农带农

保价收购保收益,“三驾马车”助脱贫

连南稻田鱼、水稻和茶叶是连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三个主导产业,占园区农业总产值的54%,对连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大坪镇大掌村为代表的产业园种植区海拔高、温差大,再加上水源是无污染的天然溪水,这里用山泉水浇灌的稻田养出来的鱼品质尤其好。”连南县稻鱼茶产业园实施主体、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山特农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业讲到。

而稻田养鱼不仅是当地特有的一种生产方式,也是很多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但传统的养殖方式产量不高,亩产仅为7.5公斤左右,全县稻田鱼年产量仅为 20 吨左右。连南县一直在努力提升农民种养技术水平。

“为此,连南制定了《连南禾花鱼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通过举办专项培训班,进一步规范养殖技术规程,切实提高农户养殖技术水平。”连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伟欣讲到,依托产业园建设为种植户提供优质鱼苗、技术指导,使农户从传统养殖方式转变为利用水产新技术。

而通过改造提升后,连南县稻田鱼平均亩产30公斤。由于稻田鱼品质上乘,量少价高,几年来的收购价格稳定在70元/公斤以上,平均每亩产值达到2100元以上,每亩增收1650元。

“通过产业园项目实施,全县稻、鱼、茶产业增长明显,产业园园内实施主体也在全县范围积极开展稻谷、茶叶保价收购工作。”黄伟欣说。其中,连南瑶族自治县天机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机稻农业”)自有水稻种植基地3500亩,与当地农民签订稻谷收购协议约10000亩,带动农民不断加大水稻种植面积,比往年增加有机稻种植、稻田鱼养殖超过2000多亩。

另外,作为茶产业的实施主体公司——特农和八排瑶山等企业通过“公司+农户”联营合作方式,签订茶叶收购合同,为广大茶农解决茶青的销售。仅在2019年春茶季,他们已帮助茶农销售茶青超过12.3万斤,为茶农带来超过180万元的经济收益。全县2018年底至今,新种茶园超过2000亩,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已逾10000亩。

连南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精深加工区

对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连南县结合地区产业特色和产业园建设之际,建立了产业扶贫、投资收益分红和特色农旅的三驾马车带农增收模式。“以稻鱼茶三个产业为主,通过龙头企业、公司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把贫困户捆绑到扶贫产业链中,享受产业带来的红利。”连南县扶贫工作人员表示,连南产业扶贫工程让贫困户人均增收超6300元。

连南县还通过盘活国有资产,解决产业园用地同时,让贫困人口享受投资经营分红。“将县属资产——连南民族风情街城南市场列入产业园建设,打造成为三产融合发展中心区,通过引入我们连南瑶山特农公司经营管理,经营利润直接为连南贫困户带来实惠。”陈建业表示,经营创收将确保贫困人口年人均分红在现有基础上达到1600元。而在特色农旅上,连南县通过“稻田鱼文化节”为核心带动,每年吸引全省数万游客参与,直接拉动了当地消费,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增收。

当前,连南县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2910多农户增收。

模式创新

“内向”融合激发活力,“顺向”融合促增收

“连南瑶族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宋、元时期已有记载,品种以丝苗米为主。”陈建业告诉记者,稻田养鱼这一传统的综合种养方式已在明朝初瑶寨建村之初便已形成,沿袭至今。

农业内部的“内向”融合,是指推行种植与林牧渔内部交叉重组,催生“稻田养鱼(虾、蟹)”、“林下养鸡”等业态;“顺向”融合是指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等现代产业运营方式导入农业,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功能拓展的“横向”融合是指促进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康养、餐饮等产业融合,打造品质生活。

连南稻鱼茶产业园内的农副产品

作为全省首个将“稻、鱼、茶”三个产业一起融合发展的产业园,连南除了进行农业“内部”融合之外,正在赋予产业园更多新的内涵和新的活力,在产业延伸的“顺向”融合、功能拓展的“横向”融合等方面也有了自己的特色。

八排瑶山公司的茶叶加工厂,天机稻公司的大米加工厂等加工厂将在9月前竣工,将助推“顺向”融合发展。此外,产业园正在建设集水稻种植、稻田鱼养殖、旅游于一体三江源休闲观光区,推动产业园延伸拓展,向农旅等“横向”融合发展。

李一贵指出,连南县近年来以发挥生态优势为立足点,以补短板、强弱项、长链条为重点,以瑶族文化、农旅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全面融入和贯穿到整个产业园建设中,推动融合发展。

连南稻田鱼文化节期间壮观的“万人抓鱼”活动

连南县创新思路,在“鱼”上做文章,通过举办“稻田鱼+旅游”的“稻田鱼文化节”,每年的稻田鱼文化节吸引了全省数万游客参与,并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

“每到中秋前后,周边县(市、区)乃至珠三角的游客会打电话来预订稻田鱼。”陈建业说,这里的稻田鱼,游客可以自己捕鱼,自己烤鱼,充分体验农家乐趣。由于举办稻田鱼节,连南县种植户们的稻田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吸引了更多游客来到连南,逆向带动了当地稻田鱼养殖产业的发展。

融合见实效。目前,全县推广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达近万亩,稻田鱼产量达190吨,产值1140万元;有机稻产量2205吨,产值882万元。平均每亩稻田养鱼比单纯种植稻谷增加产值1800元。模式化工程参与农户数达到3300多户,辐射带动农户近2万户。

中国瑶族博物馆作为产业园组成部分纳入建设

连南还把县城一河两岸风光、旅游服务业等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以外,打造一个“龙头”(连南民族风情街城南市场的三产融合中心)和一个“龙尾”(广东瑶族博物馆的稻鱼茶体验中心),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加快主体、要素、市场的激活,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唐金文强调,连南集合全县之力,正以稻鱼茶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狠抓稻、鱼、茶产业建设,全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的样板区。

作者:南方+、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少泽 李金玺 刘法钊

摄影:林鹏 房志荣 李少泽

统筹:李金玺 刘法钊

编辑:陈振兴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