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扬青春梦想 创湾区未来

2021-05-19 06:57 来源:南方日报 曾美玲 肖文舸 吴哲

  机器人挥舞着五星红旗,千架无人机点亮广州夜空。今年五四青年节,粤港澳三地青年共同唱响的《我和我的祖国》在大湾区11座城市传颂。“歌声把湾区青年连接在一起,也敦促我们要当好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参与“快闪”的全国青联副主席霍启刚说。

  在这里,追梦人获得成就自我的契机。香港青年邓文俊放弃高薪工作,带着增强现实(AR)项目落户东莞,开启创业路。他说:“这里产业链完备,市场空间充裕,商机无限。”

  在这里,有志者找到实现价值的路径。澳门青年曾婉雯辗转多地,最终选择珠海横琴二次创业。她说:“我们不仅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要肩负使命,担当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任。”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越来越多青少年成长起来,接棒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力军。“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十四五”规划纲要不仅设立港澳专章,更多处提到要加强青少年交流合作。

  湾区青年的梦想种子,一步步开花、结果;大湾区建设的蓝图,正在他们的青春奋斗中加快实现……

  悠悠血脉源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香港导演许鞍华执导的《明月几时有》登上大银幕。这部根据当年东江纵队在香港营救中国文化名人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将观众带回到20世纪40年代战火纷飞的香港。

  “粤港大营救的故事,很多香港人都听说过,但可能都一知半解。”香港编剧何冀平说,香港人需要了解自己城市的历史,也需要弘扬正气的故事,这便是拍摄《明月几时有》的初衷。

  历史上,香港与祖国一直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发生在香港的故事,也许会深刻影响国家的历史走向,而国家历史命运的变迁,也会对香港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香港商人张子弥带着几个手袋和一些碎片,来到东莞虎门,开办了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粤字001号”正式诞生。随后,这种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模式,在中华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香港的商人把原材料、生产设备、技术理念和管理制度带来内地,再将内地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往海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重要的国际贸易方式。

  68岁的香港商人杨建文,正是搭上国家发展快车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典型代表。1987年,他从香港来到深圳设厂,从最初只有100多名工人,为客户加工手表镜片,到转型研发生产手机玻璃面板,发展到如今产值超过400亿元、工人超过10万名的全球光学行业龙头企业。

  如果说,改革开放为第一代创业者杨建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则为他的下一代杨俊建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杨俊建来到了惠州,进入伯恩光学工作。

  “我很早就随父亲到内地走访工厂,亲身感受到这些城市的日新月异,以及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强大实力。”杨俊建说,“我相信这里是我发展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好地方。”如今,他正与公司的同事们一起,紧锣密鼓地筹划在惠阳建设第5个生产基地。

  铮铮少年志

  去年2月,港青李剑禧“投奔”妻子孙嘉晞,北上广州创业:“内地电商直播发展越来越好,我想抓住风口。”

  短短3个月后,一封广州首届直播节的邀请函让他们喜出望外。“借助平台资源,把我们‘港广夫妻档’的牌子擦亮!”孙嘉晞口中的平台,是他们进驻的“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

  如今,广东已构建起“1+12+N”孵化平台载体布局。依托这些遍布全省各地的创业基地,已有近600个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超过4000人来广东追梦。

  对于青年才俊,是什么让他们对粤港澳大湾区情有独钟?

  “我的目标是做全球化企业,这里可以帮我实现。”来自澳门、留学澳大利亚归来的曾婉雯,获得过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她曾多地辗转,最终选择来到珠海横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都是我的布局范围,可谓海阔天空。”如今,曾婉雯涉足物流、文旅等多领域,开设了8家分公司。

  “我想探索最前沿的技术,做区块链行业的独角兽。”留英归来的港青吴国晋说,放弃百万年薪来到广州科学城,是因为大湾区有四大吸引力:“一是成本优势大,租金、个税等利好多;二是物理空间大,办公环境宽敞;三是营商环境好,跨部门服务很周到;四是合作伙伴多,产业链完备。”

  广阔的腹地市场也是港澳青年纷纷“北上安家”的重要原因。“以美容店数量为例,香港接近1万个,但内地至少是几十万个,体量就是商机。”在佛山创业的港青施云龙说。

  “投身湾区不仅成就自己,也让粤港澳三地共融共荣。”澳门舞蹈家协会主席梁剑丹说:“孩子们到珠海交流演出,从澳门坐船只要5分钟就到了。随着粤澳两地交流增多,也让澳门文化走向世界。”

  港澳是家,广东也是家,祖国更是共同的家。据统计,2019年2月到今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231份涉大湾区相关政策文件,其中“港澳青年”出现2810次,是高频关注对象。

  “最艰难的时候,江门‘收留’了我们。所以要把这里建设好,回报乡亲们。”几年前,“90后”港青梁立锋和搭档为农业创业项目苦寻场地,直到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给他们带来转机。“这里不仅免费提供400平方米大棚,还给了5万元‘市长机动资金’。”梁立锋说,团队如今已申请10余项国家专利,还为20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

  “因为这里很好,我想让更多人一起来。”香港建筑设计师陈贤翰已从“探路者”成长为“带路者”:“我帮他们做工商注册、办银行账户、租服务器……这些我都经历过,可以帮助后来的港澳青年少走弯路。”

  这与首届“深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香港“90后”创客郭玮强英雄所见略同:“希望更多港澳青年从我身上看到祖国内地的真实情况,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也能来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家乡。”

  殷殷家国情

  在东莞松山湖,一艘电动船向湖心驶去,激起白浪千层。

  这艘有着“水上特斯拉”之称的船外机来自逸动科技,是一家由香港4名大学生创办的新兴企业。联合创始人潘宗良说:“松山湖有天然测试场、稳定供应商、众多创新人才,是总部的理想选址地,也是我们智能船舶梦的港湾。”

  “一个城市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所有需求,一个区域可以。”港青谢智衡团队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优势,产品在香港完成界面和算法设计,在深圳实现软件开发,在东莞生产制造,在广州临床测试和注册,在珠海展会迅速打开产品销路。“希望我们的手术机器人能代表‘国货’跻身世界领先水平。”谢智衡说。

  “港澳青年一定要有更大的格局,对于自身的发展规划要跳出所在城市、放眼湾区,甚至更广阔的天地。”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艺良说。

  大湾区不仅为青年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和更多未来的可能性。

  25岁的香港籍足球小将陈俊乐,3年前加盟广州富力俱乐部征战中超联赛。他说,在这个更大更高的舞台,与世界级球员交手的机会、完善的训练设施、专业的教练、高水平的训练与比赛,能显著提升球技。“希望有更多香港年轻球员来这边比赛。”

  在获得更开阔视野的同时,不少青年的爱国情怀也被激发出来。“我10岁离开家乡移居香港,现在自己有一点能力,也看到家乡发展的新机遇,希望回来贡献一份力量。”香港青年黄惠铭毕业后放弃优渥工作,回到祖籍地东莞,打造了一个集现代种植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场,不仅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带动多名香港青年加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香港青年歌手丁政凯和他的乐队共同创作了一首歌曲《百年之路》。“我觉得我有这样的使命,用音乐创作让更多香港青年了解祖国的发展环境,也希望内地的朋友知道,香港有很多爱国爱港的青年。”丁政凯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百余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激情展望言犹在耳。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钟南山院士为大湾区青年送上殷殷寄语。

  湾区未来青年创,青春奋进正当时。无数年轻的逐梦者,在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之一的这片热土,正同心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拥抱大湾区大未来。

  南方日报记者 曾美玲 肖文舸 吴哲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