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珠海市于4月20日率先实现18—59岁目标人群接种率超80%后,近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重点城市18—59岁目标人群接种率陆续达到40%。
截至5月10日24时,全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08.72万剂次。其中,广州已接种497.05万人,18—59岁目标人群接种率为45%,深圳已接种602.59万人,接种率为41%,佛山已接种290.15万人,接种率为42%,东莞已接种329.95万人,接种率为45%。
这些重点城市流动人员众多、境外输入风险高、疫情防控压力大。实现目标人群接种率超40%,为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筑牢我省重点城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堤坝,也为流动人口往来频繁的重点城市快速构筑人群免疫屏障提供了城市经验模板。
日均接种能力可达201万剂次
4月份以来,为应对疫苗供应不足的情况,广东采取“区分梯次、板块轮动”全民接种工作策略,分区保障疫苗供应,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5个市列为重点保障地区,国家每批次疫苗供应重点保障分配给上述5市,其余地市以保障高风险人群补种和接种第二剂次的人群为主。
在接种能力建设上,广东各地充分利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并合理规划增设接种单位或大型临时接种点。目前,全省共指定固定接种单位2289家,接种单元6299个;临时接种点(含大型公共场所、场馆、集体单位及巡回点)856家,接种单元7156个。按照每个接种单元日接种150剂次计算,日均接种能力可达201万剂次。
在疫苗调度上,广东积极对接国家疫苗接种专班及生产企业,建立“24小时值守、提前告知分配计划、来苗即配”工作制度,确保每一支疫苗第一时间配送到各地。每一批国家调拨来的新冠病毒疫苗抵达广东省疾控中心后,都“随到随发,不留库存不过夜”,从疫苗入库至出库,全程仅需2小时。
实现“苗到人到”
广东全面推进史上最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工作,考验着基层的组织管理能力。
4月2日,东莞市虎门会展中心大型临时接种点开始试运行。当天早上8时多,社区送来的接种群众,一下子排起了长队,据估算,场外都有五六千人。虎门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调来了100个帐篷,开辟新的候诊区,协调了公安人员维持秩序,再调来医护人员加快接种速度,加快运转。不到两个小时,等候的人员“消化”完了。
在广州市花都区,镇街、卫健、企业三方建立联动机制,镇街政府到企业进行摸底,提前制定每天“集体预约”接种计划,并将人员信息录入系统,缩短接种人员到现场的等候时间。同时,协调辖区企业排班,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安排穿梭巴士转运人员进行疫苗接种。
佛山市发挥居(村)委的作用,推进实施网格化管理。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建立了“一村一码一人”的模式,以村为单位建立线上报名码,通过村委群发布、治安巡查员上门等方式推动村民完成线上预报名。村干部根据镇指挥部分配的疫苗接种名额,短信精准通知报名的村民,基本实现“苗到人到”。
乘直升机送“苗”上门
4月24日,一架直升机飞越港珠澳大桥,赶赴我国南海的白云气田。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医务人员专程为127名海上作业人员送“苗”上门。飞行90分钟后,直升机先抵达番禺30-1平台。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将疫苗从直升机上搬下来,迅速布场,设置了接种区和观察区,工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完成了接种。
这是珠海首次使用直升机运送疫苗进行接种。“让疫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中,像珠海一样,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疫苗重点接种城市纷纷通过就近设立临时接种点,创新推出送“苗”上门等各种便利接种模式。
广州市白云区成立了4支新冠疫苗机动接种队,为大中专院校、企业、工业园区等提供上门接种服务;深圳龙华区将旅游大巴改造为移动接种车,驶入各大社区、写字楼,停下就能现场接种疫苗;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为辖区企事业单位、村(社区)集体居民开展集中预约接种、专场接种、上门接种等服务,50人以上即可“下单”;东莞大型企业众多,不少镇街都主动送“苗”上门。
穗康码多了一朵木棉花
5月6日,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广州市民惊喜发现,穗康码上多了一朵闪闪发光的小木棉花。
原来,在5月5日,穗康码全新升级。接种完第一剂新冠疫苗,穗康码中间将显示有一朵黄色的木棉花;接种完第二剂新冠疫苗,木棉花将由黄色转为红色。
专属的木棉花“皮肤”,让已接种疫苗的网友迫不及待晒图,也动员了更多人积极参与新冠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需遵循知情自愿的原则。为了尽快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发动市民自愿接种疫苗,广深佛莞等疫苗接种重点城市都“铆”足了劲,想出了不少好点子。
深圳在基层动员上引领潮流。在推进大规模接种当天,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便发布了15则“上脑”宣传标语,其中“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在全网点击量超过3亿次。
在东莞市高埗镇,游泳名将陈苏伟、“东莞好人”王建华、“孝义之星”吴基群都示范接种,并号召市民踊跃接种,带动了许多当地居民。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