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跋山涉水的培训,给大凉山深处的彝族小伙海来普铁种下了开餐饮店的种子,如今他的“思源生态农庄”通过三星级酒店评级,让更多老乡在家门口解决就业。
一份看似偶然的实习,让雷州半岛的脱贫户吴明俊遇到了事业的“伯乐”和生活中的“另一半”,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自己的厨师梦、致富梦。
一个以为错误的选择,为茂名电白的姑娘崔艳霞开辟了技能成才的新路子,受到全国瞩目,并冲击世界技能最高领奖台。
一次大胆试水的跳槽,让海南大学生钟景旺找到了家政这个职业新方向,工作时间更自由、工资更高。他感慨:“凭专业技能工作,没有不自信的理由。”
自2018年4月26日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来,广东陆续推出“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三项工程,零门槛或低门槛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素养。
目前,“三项工程”累计开展培训414万人次,累计培训广东贫困劳动力42.9万人次,“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累计带动就业创业124万人次。全省现有技能人才1335万,高技能人才447万。老百姓就业观念改变了,事业发展有起色,社会认可在提高。以小见大,润物无声,“三项工程”不断推动了脱贫攻坚、稳保就业、乡村振兴落地生效。
两位班长相遇大凉山:
“乌金猪可以卖到广东来”
“思源生态农庄,意思就是饮水思源”。
蜿蜒碧绿的金沙江在峡谷间游走,25岁的海来普铁一路握紧方向盘。他这辆新买的四驱越野车在山间盘行了4个小时,终于驶入大凉山深处的美姑县。
这是他的家乡,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当地有种说法:美姑县脱贫,凉山就脱贫;凉山州脱贫,全国就脱贫。“走出大山很难,建设大山更难,没想到学厨为我打开了新天地。” 这个高瘦的彝族小伙眼神真诚而坚定。
他饮了什么“水”,要思什么“源”?
2019年,广东将“粤菜师傅”工程导入省际扶贫协作。美姑干部告诉海来普铁:广东有个“粤菜师傅”开班教厨艺,往返交通学费等全免。“开始没想要从事这个行业,只是想学几道菜改善下平时生活。”抱着朴素的愿望,海来普铁和首批37名老乡一起登上南下的汽车。
4月16日,他走进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该校顺德厨师学院首个“精准扶贫美姑班”的班长,在校学一个月,再去企业实习一个月。“学了白切鸡等粤菜做法,更重要的是,让我接触并了解了餐饮业,越学越喜欢。”海来普铁说。
“我想开店。美姑县有特产也有游客,但当地饮食做法主要是煮和烤,没有粤菜这么精致多样。我把佛山酒楼的照片拍给家人,视频聊天给他们看广东餐厅的装修风格,照着在老家开起一个小店面。”他说。
2019年6月,海来普铁从广东回到凉山,在川菜、彝族菜的香辣中融入粤菜的鲜美,刀工、火候、摆盘都更讲究,美食有了更丰富的味道。“一鱼多吃就很受欢迎:水煮鱼片是川菜,煎鱼腩、煮鱼丸、豆豉蒸鱼头鱼尾则是地道的粤味。”他现场展示自己刚出锅的作品。
“思源生态农庄”渐渐有了名气。如今这里一楼大厅宽敞,还有好几个包间,可容纳百余人用餐。游客比较多,周边的人经过美姑也会在这歇脚用餐。海来普铁干脆加盖一层楼,客人吃饱后直接上楼入住。店在路边,来往车辆多,于是又开设了洗车业务。
餐饮、住宿、洗车……从学厨出发,海来普铁的创业灵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又和几个朋友合伙组成了车队,为游客们提供租车服务。“加上新添置的,现在车队共有14辆车,客房有22间。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利润有五六万元。”海莱普铁成为了当地致富带头人,周边十几位老乡在他的店里解决了就业。
“现在美姑县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就设在我店里,有广东的老师送教上门,每次培训二三十人。自己通过这条路走出来,也想更多老乡一起就业创业,这样家乡才能发展起来。”
巧的是,同样是4月16日,又一个粤菜师傅“精准扶贫美姑班”在顺德厨师学院结业,至今已有6000余名各地学生在此结业。“这6000多张结业证书我都手写签名,每签一张就多一份成就感。这些孩子今天的成就远超我们三年前的预期。”该院院长陈健动情地说。
最近,思源生态农庄又传来好消息:顺利通过三星级酒店评定。海来普铁高兴之余又有了新目标:“争取做美姑第一家四星级酒店。”
这一天,店里来了一位陌生人。“我想跟你合作。”来者比海来普铁矮半个头,皮肤像他一般黑,大衣也是成熟的黑色,但掩饰不住脸上的少年气。“你愿不愿意跟我在广东一起开店?”
海来普铁愣了一下,对方继续说:“你是美姑班班长,我是雷州班班长。大凉山的土豆、莼菜这些食材都很好,特别是乌金猪,我们可以把它卖到广东去。你提供食材,其他我来搞定。”
“我听说过你。去我后厨看看?”
“00后”吴明俊听罢脱下黑大衣,一边挽袖子一边跟着走进厨房。
澳门女博士邂逅粤菜师傅:
“我欣赏他踏实能干”
“今天客人多,我去杀头猪。”回到顺德,在“田园歌”农场后厨,吴明俊说。
回看3年前刚入行时,正是凭着这务实低调的作风,他迅速赢得了老板的青睐。“杀鸡杀鱼、厨房清扫啥都干,年青人没人愿意干这些。我觉得干活没有高低贵贱,只要老板安排的,我都尽量做到最好。”
少年老成与吴明俊成长经历有关:来自广东湛江雷州市松竹镇山美村的他,14岁即遭遇父亲病故、一家返贫的困境。他放弃了念书,务过农、进过工厂、卖过水果,始终不太得志。
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实施,吴明俊的人生开启了“逆风翻盘”模式——“2018年6月,我在村里听说政府开展免费‘粤菜师傅’培训,‘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吸引了我,马上就报了名。”当月,吴明俊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成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德厨师学院第一期“粤菜师傅”培训班学员。
“我记得他,最大的特点是主动。只要老师做示范,他都会主动靠前;遇到问题也会主动问,动手能力强。”学院特聘中国烹饪大师、顺德点心协会会长梁兆基对吴明俊印象深刻:“我第一堂课教学生揉面,第一次练习时他手法就很纯熟;我问是不是学过,他说不是。我就不断鼓励他有天赋,要大胆走下去。”
这让起初自卑到说话都不知手放哪的吴明俊渐渐有了信心和动力:“梁大师很耐心教我,看到一碟碟造型精美的菜点从自己手上制作出来,我更自信了。”
转机接连而来。基于广东职业技能教育“校企合作”的传统,吴明俊在校学习后,将进入企业实战练习。在实习企业太艮堡毋米粥,他再次被“伯乐”相中。
仔细观察,吴明俊左手食指有一道长长的疤痕。他回忆:“2018年12月,我在店里正要杀一条鱼,它突然跳起来,我一紧张就砍到了自己的手指。当时太痛苦了,几乎就要放弃做厨师,好在后来断指接了回来。公司领导们也很关照,不断鼓励我,看我好学又肯吃苦,就让我去澳门店负责点心部,那时年薪就有30多万了。”
在澳门,吴明俊还遇到了自己“另一半”:一位澳门美女博士。“2019年下半年,她来我店里吃饭,我们加了微信。此后两个月,我天天都在店里研发菜品,她就天天过来看我。”聊起这段邂逅,吴明俊的眼睛笑得弯弯的:“我先喜欢她,然后就做各种好吃的菜给她吃。我做的菜基本上不放料,注重把食材本身的味道调出来。”
“说来也是神奇,我去过那么多的店,吃过那么多的菜,怎么就最喜欢他做的菜。他人踏实,做事认真,至于学历什么的,我不在乎。”今年即将博士毕业的未婚妻何小姐说。
“也是她全力支持我出来创业。去年1月8日,我们在澳门的第一家餐厅‘劲烤场’开张了。我们俩一起取的名,寓意‘劲烤场’之后出考场就金榜题名。”吴明俊说:“除了在澳门,我主要在顺德农场研究粤菜,不断创新,再复制到其他店去。”
关于自己为何一路走来频频得到命运垂青,他说:“自身努力是一方面,但‘粤菜师傅’工程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有机会入行、有机会接触这么多人。老师、老板这些贵人,最初他们是因为‘粤菜师傅’而来,而不是冲着我个人。但正是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得以了解我的踏实和潜力,从而不断给我更多机会。”
“热血女将”抽中“盲盒”:
“没有学技能就没有现在的我”
从吴明俊家乡雷州驱车前往顺德,会途经茂名电白,这里也有一个“柳暗花明”的励志故事。
今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首次走进中国在上海举办。从电白走出的技能女将崔艳霞正全力备赛:“最近实现了一个自我超越,将网线‘水晶头’的制作时间从15秒压缩到12秒内。我主攻的‘信息网络布线’是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也希望靠技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她笃定地说。
这跟5年前判若两人。当年,19岁的她第一次独自出远门,从家乡霞洞镇坐上了去广州的大巴。来到这座向往已久的大城市,她心中却不是兴奋,而是失落和迷茫。
上大学还是读技校?这是当年高考放榜后崔艳霞要做的一道难题。分数只能上二本院校,两三万元一年的学费对尚未脱贫的家里是不小的负担;另一边,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教学条件不错,而且学费全免。
“很纠结,传统观念里肯定做大学生好,但本科生就业压力也很大;但学技能我心里没有底,会不会什么都学不到?”最终身为大姐的她,还是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后者。
但她还是很不甘:“刚到学校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和家里联系。感觉就像抽‘盲盒’,未知数太多了。唯一能确定的是我喜欢计算机,就进入了计算机网络专业。”
她没有想到,随着“广东技工”工程的实施,技能人才施展抱负的平台越来越大,仅仅四年后,她就凭自己的能力站上首届全国技能大赛的领奖台,赢得掌声和祝福。
转机很快到来。在班主任于新容的推荐下,崔艳霞加入了信息网络布线兴趣班。“全班只有我一个女生!男生们的思路似乎更灵活,体能也更有优势。”但很快犹疑就被热情取代。“使用光纤线缆,就可以让两栋楼宇的网络联通,搭建物联网。我第一次见识到技能也能做这么了不起的事情。”她开始觉得,当初的“盲盒”,似乎没选错。
信息网络布线需要利用广域网、局域网、有线电视等通信网络技术,完成结构化布线施工、测试、维修等内容,难度高,强度大。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体能的劣势体现了出来。但这个瘦小的女孩有一股热血犟劲,每天除了上课时间,她还会加练技能和体能。
2019年,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资格失之交臂完全激发了她的斗志:“我不想再做一个平庸的人,我要靠双手、靠技能闯出个名堂,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到我。”
机遇再次光顾。“当年12月,老师告诉我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要在广州举办,问我想不想参加集训备赛,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崔艳霞说,在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中,身体很累,但头脑却因为目标明确越来越轻松,当初的心结也逐渐释怀。“和去上大学的同学们相比,我能学到的东西并不少,踏踏实实学一门手艺,以后的发展前景也很不错。”她说。
最终,在去年12月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崔艳霞作为唯一的女选手一举夺得银牌。赛场内,她的比赛位观众最多。15秒做好一个网线“水晶头”的世界顶尖水平更是引发惊叹,在行内声名鹊起。颁奖那天,崔艳霞请人录好视频,发给了父母。“爸妈看到后立刻回电对我说特别骄傲,那时候很有成就感。”
崔艳霞说,早知道这个“盲盒”就是适合自己的,当初就不那么纠结了。“没有学技能就没有现在的我。未来我希望能够做一名老师,帮助更多学生靠一技之长出人头地。”
高学历的“男家政”:
“凭技能工作很自信”
成才和就业观念的改变,也随着广东三项工程的实施“出圈”,影响到其他省份。
从雷州半岛跨过琼州海峡,大学毕业生钟景旺的家乡,就在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两个月前,25岁的他“北上”来到广州一家家政公司,成为一名职业保洁员。
“作为一名‘男家政’,每次服务前,我都会先跟对方电话沟通好,毕竟大家过去都习惯女性入户做保洁。不过现在从事家政的男性越来越多。”八点半,背着工具包的钟景旺准时到达客户家。他攀上短梯,左手拿着一瓶清洁剂向抽油烟机喷射,右手攥着抹布细细擦拭。
“我是读海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之前从事电话销售工作。因为看好家政行业的发展潜力,加上听说广东开展‘南粤家政’工程,各种培训和机会比较多,所以就来试试水。”钟景旺说,高学历“保洁”并不是“大材小用”,从事家政服务业是被本科生看好的就业选择。经过培训,他学会了清洁厨房、厕所、阳台、外墙等专业保洁技能,顺利拿到了家政服务师的技能认证。
“凭着自己专业技能工作,没有不自信的理由。有些客户除了口头感谢,下单时还会点名要求我上门保洁。现在这一单要做4个小时,之后还有一单。”钟景旺自豪地介绍,入职以来他的服务和专业等级,迅速从两星上升到三星。近期订单也都排满了。
“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便有尊严。我目前的职业规划很清晰,计划先努力晋升为事务主管,再往各个服务部门综合发展。”钟景旺说:“希望有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能够重新认识这个行业,认识到它未来的发展潜力。”
事实上,越来越多大专、本科生等高学历高素质人群进入现代家政行业,也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和活跃思维。广州市家庭服务联合会2020年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家政企业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平均年龄从48岁降为44岁;且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涌入家政行业。
“我们公司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达三成。”广州51家庭管家副总经理覃春松表示,三年前该公司招聘时,前来应聘的年轻人较少;但现在经常收到本科学历人群的简历,每年到毕业季,尤其多大学毕业生前来应聘,“有些从事过医疗行业、制造业、互联网行业的人,转行来做家政的也不少。”
在覃春松看来,广东“南粤家政”工程实施将加快推动现代家政业走上专业化、职业化、智能化之路,这也将进而提升社会大众对该行业的认可度、美誉度,家政从业人员也要靠专业技能获得更多社会尊重。
编辑统筹:何雪峰
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欧志葵 黄叙浩 实习生 高戈匀 徐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