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链长制”如何布局?

与战略性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发展 省领导定向负责联系

2021-04-08 07:05 来源:南方日报 彭琳 王彪 刘倩

  备受关注的广东“链长制”落地。4月2日,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宣布,全省建立实施“链长制”。

  所谓“链长制”,是指择定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通过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甚至省市政府一把手担任“链长”,以补链、延链、强链为目标的一系列制度设计。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单个生产环节的竞争已经被产业链所取代。产业集群的竞跑,是现代经济“大分工”基础上融合的必然结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沙是首个提出“链长制”的地区,浙江则是首个出台“链长制”的省份。从提出时间看,广东未占先机。作为制造大省的广东,此时全面推进“链长制”有何意义?发力的重点方向又是什么?

  如何推进?

  省领导定向联系战略性产业集群

  广东“链长制”首次亮相是在今年省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探索实施“链长制”,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

  “链长制”具体怎么实施?日前,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以下简称《推进机制》),详细阐述了推进方案。

  总体而言,广东“链长制”建立以省长为“总链长”、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若干战略性产业集群工作制度。也就是说,广东“链长制”由省领导挂帅,这与全国其他省份做法基本类似。

  但不同在于,广东由省领导定向联系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协调推进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等培育建设。

  去年9月,广东发布《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链长制”与战略性产业集群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广东的最大特色。按照方案,各集群负责单位牵头谋划成立集群服务工作专班,支撑省领导定向负责联系集群的协调服务工作。

  如何确保广东“链长制”有效推进?《推进机制》也是将其与战略性产业集群协调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建立和完善战略性产业集群“五个一”工作体系,包括一张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表、一份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清单、一套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一个产业集群政策工具包、一家产业集群战略咨询支撑机构。

  “省领导定向负责联系若干个产业集群,有利于从上到下推动资源的纵向整合,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认为,“链长制”由省领导挂帅,可统筹内外部资源集中在产业链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优势在哪?

  产业底蕴让广东有望“后发先至”

  “链长制”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如何协作有了新的内涵。具体到各个省市,体现更清晰。

  在国内,湖南长沙是较早提出链长制的地区之一。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相比,除了高端装备等领域,湖南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相对不足,因此其通过以两图(产业全景图和现状图)、两库(产业客商库和项目库)、两池(产业资金池和人才池)、两报告(产业链招商报告和分析报告)为工作基础,打造优质完善的产业链。

  山东则是在2020年7月2日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链长制”。山东中小企业数量多,但相对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因此,山东提出分行业打造一批规模大、技术强、品牌响的“领航型”企业。

  作为最早在全省范围推行“链长制”的省份,浙江与广东在经济发展特点上更为接近:营商环境优越,民营经济发达,产业转型早。在具体措施上与广东也有相近之处: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开展“建链”工作。

  回到广东,市场经济发达让一批批粤企在世界经济竞争的大潮中乘风破浪,这是广东产业链的最大优势。新形势下,“链长制”让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弥补科技创新等短板。

  记者发现,多地在推动产业链发展上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发力数字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比如浙江借力较为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带动企业实现装备智能化;河南提出,将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等10个新兴产业链作为发展的关键点。

  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广东,同样如此。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超4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累计推动超过1.5万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50万家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稳产业、补短板,强长板、促转型,成为各地“链长制”发力的共同方向。从“链长制”的提出时间看,广东似乎未占先机。但是从实际内容看,不少举措早已成为推进产业发展的“常规动作”。更重要的是,依托数十年积累的雄厚产业链基础,广东完全具备“后发先至”的强大潜力。

  “建链”进行时

  落地

  4月2日,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宣布,全省建立实施“链长制”。

  特色

  “链长制”与战略性产业集群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广东的最大特色。

  推进

  以省长为“总链长”、省领导定向联系若干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协调推进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等培育建设。

  优势

  依托数十年积累的雄厚产业链基础,广东完全具备“后发先至”的强大潜力。

  专家建言

  从“链”出发,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

  产业链在越来越多的省市不断落地。

  一方面,这是广东等省份主动参与世界产业竞争,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举措。

  同一个产业链上,依据不同区位空间、政策环境进行布局,实现比较优势和规模效应,可以实现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最大化。

  广东省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海深认为,“链长制”可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还可以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制造、贸易、基建、金融等经济要素在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度集聚,实现了从成本优势向着产业优势、竞争优势的深刻转变,这在电子信息等产业链上体现尤为明显。

  从欧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器、手机等“广东造”早已是热销品。数据显示,今年前2月,广东出口机电产品5169.9亿元,增长55%,其中,家用电器出口492.4亿元、增长75%,手机出口401.4亿元、增长21.5%。

  另一方面,通过关键技术等增强产业链韧性,最大化抵御各种外部冲击的负面影响,让生产环节得以稳定运转。

  由于产业链往往涉及数十个环节,在空间上往往呈现“大分散、小集聚”布局,产业链的整体实力强大,就能通过龙头企业等为补足产业链短板提供充分空间。这也是广东乃至国内各个省份先后提出实施“链长制”的原因所在。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认为,广东产业集群规模大,产业链条比较完整,市场竞争力比较强,龙头企业比较突出。“链长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要打通科技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堵点,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王彪 刘倩 实习生 徐嘉琳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