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珠三角核心区如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广东团代表支招

大力培育“链主”企业 强化区域产业协作

2021-03-06 07:31 来源:南方日报 王聪 吴哲 等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提请大会审议审查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对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具体部署。

  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是广东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围绕这一定位,珠三角核心区如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怎样大力拓展经济纵深,进一步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团代表中的珠三角地区部分市党政负责人。

  焦点一

  核心引擎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要突出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广州如何增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在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上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表示,广州要从牢牢把握经济现代化主动权的政治高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历史机遇,垒筑科创高峰,打造产业高地,提升城市能级,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温国辉认为,发挥支撑作用关键要突出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在全国全省科技自立自强中充分体现广州担当。广州要打造科技创新轴,全力推进建设“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和省产业技术研究与转化示范机构联合体,筹备办好粤港澳大湾区科学论坛,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加快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要突出增强产业发展引领功能,在全国全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充分展现广州作为。”温国辉说,目前广州正在大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尤其突出战略性全局性,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源链,强化区域产业协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全产业链。

  作为千年商都和国际商贸中心,广州接下来如何进一步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要突出增强资源要素配置功能。”温国辉说,要对标创标,迭代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同时,大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提高金融业发展能级。还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高端专业服务业集聚平台,培育引进企业总部、国际组织总部或区域总部。

  作为我国“南大门”,增强物流商贸中心功能也被广州提到重要位置。温国辉表示,要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把广州打造成为国际时尚之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时,通过强化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高国际商贸中心能级,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充分发挥门户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陈如桂:

  坚持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深圳是经济大市、内外贸大市。去年深圳经济总量约2.8万亿元、增长3.1%,进出口总额超过3万亿元、增长2.4%,占全省40%、全国1/10。在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深圳如何抓住关键重点攻坚克难,把尖兵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深圳要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深圳是经济特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将切实肩负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努力在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抢占先机,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陈如桂说,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深圳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国家战略科技资源、港澳及国际化创新资源和深圳市场化创新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以主阵地的作为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努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我们将以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创新体系、标准体系、质量体系、品牌体系和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培育新动能,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踏上新征程,陈如桂表示,深圳将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一方面发挥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重要交汇点的优势,另一方面发挥技术、产业、品牌、管理、服务、资金、营销网络等优势,用好骨干龙头企业带动的优势,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辐射带动大湾区、珠三角高效循环,更好服务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努力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焦点二

  产业链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朱伟: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这几年,佛山的经济体量已经稳稳站上了万亿级台阶,接下来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能力,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推动供给侧有效畅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迫切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市,佛山围绕确保供给侧有效畅通的目标,着力做好打通“堵点”、预防“断点”的部署,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切实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据朱伟介绍,去年,佛山组织业内专家对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新能源等8个重点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了梳理,全面摸清了薄弱环节及“卡脖子”的地方。“接下来将以这些技术图谱为‘导航’,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尽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与此同时,佛山将围绕打造“2+2+4”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在重点产业领域探索建立“链长制”。“通过领导班子挂帅来统筹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朱伟说。

  朱伟表示,佛山将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对于现有的传统产业重点做好存量优化工作,继续加大技改政策支持力度,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同时还将强化“大招商、招大商”,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焦点三

  动能转换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腾出产业空间培育新动能

  制造业是东莞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立足新发展阶段,东莞将如何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支撑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回应称,今年,东莞将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的部署,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更多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但在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掌控力、培育更多元的支柱产业集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梁维东介绍说,为此东莞积极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动能转换。今后将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东部智能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等基地。

  如何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梁维东表示,东莞将突出高标准规划,对标松山湖高新区,建设高质量产业集聚区。腾挪出一批新的低成本产业空间,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面向全球进行“揭榜招商”,构建“1+N”政策体系,从改革、空间、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给予含金量十足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服务好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焦点四

  区域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市委书记范中杰:打造连接大西南的桥头堡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接壤的主体城市,肇庆如何发挥面向大西南的门户作用,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找准定位、取得实效?

  “肇庆拥有交通区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土地空间、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打造大湾区拓展国内经济纵深、大西南开拓湾区市场的桥头堡,在全面强化大湾区和大西南经济联系、助力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市委书记范中杰说。

  范中杰透露,当前,肇庆正抓紧研究制定发挥面向大西南门户作用、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节点城市的《三年行动方案》,将重点抓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共建、消费与旅游合作交流、农业合作交流、劳务协作、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东西部协作等七个方面工作。“不断强化肇庆作为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作用,积极推动大湾区和大西南两大区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努力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节点城市。”

  据范中杰介绍,在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肇庆将发挥西江航道、珠三角枢纽机场等作用,加快建设肇庆新区综合保税区、四会保税物流中心,着力打造西江内河航运中心,努力建设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物流集散基地。在产业合作共建方面,肇庆将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领域合作为重点,深度嵌入大湾区、大西南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着力打造大湾区制造新城。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王聪 吴哲 摄影:受访者供图 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后方联动记者:黄颖川 吴擒虎 赵越 马喜生 高静宁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