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GDP没过万亿,为什么说东莞经济还是强?

2021-02-04 07:31 来源:南方日报 吴擒虎 靳延明

  最近各大城市GDP纷纷“放榜”,全国共6座城市新晋“万亿GDP俱乐部”,创下历史新高。备受关注的制造业名城东莞,GDP9650.19亿元,离万亿GDP一步之遥。一时间各种声音在网上纷起。

  如果将目光看向全国同等城市,看向过去和未来,深入剖析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通过各项数据的对比,或许会对东莞作另一番评判:虽然GDP没过万亿,但东莞经济还是强。

  进出口总额下降3.8%

  2020年新春伊始,东莞某镇,一家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因为订单取消,货款难收,交不起房租,被房东拉闸断电。彼时,一片行将倒闭的恐慌,在东莞企业主之间蔓延。

  2020年东莞进出口总额1.3万亿元,下降3.8%。受外贸影响,东莞第二产业增加值5193.09亿元,下降0.9%。这两项关键指标,导致东莞GDP止步9650.19亿元,离万亿GDP只差“临门一脚”。

  记者统计了新晋“万亿GDP俱乐部”城市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西安34.7%、南通26.9%、福州26.9%、泉州19.4%、济南13.6%、合肥3.7%(说明:南通和福州为2019年数据)。而东莞2020年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37.9%。国际疫情对东莞经济发展的冲击,远高于其他6座城市。

  东莞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莫安达分析,按东莞往年规律,出口每增长1%,就能拉动GDP增长约0.3%。作为外贸大市,出口拉动效果对东莞GDP的影响很大。例如,2019年东莞出口8628.8亿元,增长8.5%,对GDP的拉动效果就非常明显。而2020年东莞进出口总额不升反降,共减少了498.7亿元,这种缺口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来补足。

  抚今追昔,这已不是东莞第一次“渡劫”。十余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东莞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3.7%,进出口总额下降17%。当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下降13.9%,东莞降幅高于全国。而应对2020年的一系列冲击,东莞这两项指标降幅分别为0.9%、3.8%。降幅大幅度收窄,反映出东莞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冲击的能力显著增强。

  莫安达说:“东莞在进出口总额下降3.8%的情况下,仍能保持GDP正增长1.1%,是极不容易的。”

  东莞制造业“家底”依然强

  考量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只看GDP这一个数据。东莞GDP虽然没过万亿,但细细比较国内税收、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反映经济发展质效的核心数据,会发现东莞经济实力并不逊色于6座新晋万亿GDP城市。

  税务部门统一组织的国内税收最直观地反映着城市经济实力。根据各市税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东莞国内税收收入1783亿元,不低于一些GDP达万亿的城市。一位专家分析,因为工业增值税的税率是各行业最高的税率,而东莞制造业发达,所以税收数据领先。

  规上工业企业是一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盘”。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来看,东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93亿元,领先于多个城市,这足以表明东莞经济发展的厚实基础。

  如果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第二产业增加值反映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量”,那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则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质”。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来看,东莞超过6000家。

  从产业结构来看,2020年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9%、37.9%,先进制造已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主流”。

  不难发现,无论是经济发展的“量”还是“质”,东莞制造业“家底”依然强。

  压力倒逼东莞加快经济转型

  “东莞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每当遭遇危机,旧的产业倒下,一定会有新的产业兴起。”莫安达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东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倒闭,电脑资讯类产业迅速成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垮了,智能手机等一批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又兴起。

  回顾2020年,虽然东莞没有摘获“万亿GDP”桂冠,但在内外压力倒逼之下,东莞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催生新空间、新主体、新机制、新增长点,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

  开拓新空间,东莞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完成拆除整理3万亩,统筹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全球招商。

  发展新主体,去年12月末,东莞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34.10万户,比上年增长8.3%;累计登记新兴产业5.77万户,增长26.2%;“十三五”时期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6年11.9万元/人增至2020年16.5万元/人。

  构建新机制,东莞率先在全省成立投资促进局,开发智慧投资平台“莞小投”和服务企业的“企莞家”,政商关系健康总指数排名全国前十。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4%。

  培育新增长点,去年东莞372家倍增计划工业企业(含名誉企业)增加值1126亿元,增长14%;“十三五”时期,东莞高企从2028家提高至6412家,高企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万亿元。

  春节将近,东莞多家企业给出新春红包、多倍工资等优厚福利,吸引员工们留莞过年赶订单。机器日夜不息的轰鸣声,就是东莞经济依然强盛的有力见证。

  南方日报记者 吴擒虎 靳延明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