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020-12-23 07:20 来源:南方日报 吴少敏 钟哲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和广东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我们深刻感受到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厚望重托。”近日,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全省教育系统要切实扛起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继续书写广东教育领域更多“春天的故事”贡献力量,奋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事业再上新台阶。

  谋划好新发展阶段教育改革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广东及深圳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广东如何加快推动教育强省建设?

  景李虎:我们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谋划一批有含金量、示范性、引领性的重大教育改革、重大教育政策、重大教育项目,积极探索新时代区域教育治理模式,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支持深圳打造一流高等教育高地

  南方日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探索扩大办学自主权,推动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广东将如何全力支持示范区建设中的教育发展?

  景李虎:在中央政府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将以更高历史站位、更广国际视野、更远战略眼光、更实行动举措,推动深圳教育扩大增量、优化存量,做出表率、闯出路子,不断朝着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方向前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先行示范标杆,辐射带动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东将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继续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探索实施深圳教育先行先试有关政策措施,包括指导深圳市制定教育先行示范规划纲要和方案;支持深圳加快打造开放式创新型一流高等教育高地,推进一批新高校建设;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支持深圳探索创新中外(含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模式和空间,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深圳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深圳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城市;支持深圳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

  同时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聚焦高端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施专业学科强链补链计划,鼓励和支持高校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度,参与大科学装置、重大创新平台一体化建设,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南方日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教育改革经验,如何进一步辐射全省,推动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景李虎: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一核一带一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支撑。深圳在“学有优教”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其它地区。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协调合作,建立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的改革联动机制,实现协同对接,充分发挥制度整体效能。我们将及时跟进深圳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进展,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评估,对达到预期效果的抓紧总结推广。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十四五”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未来5年,广东教育将在哪些方向重点发力,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景李虎:广东将下功夫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教育,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升教师队伍学历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十四五”期间,广东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改善和提升普惠性幼儿园办学条件和保教质量,巩固提升“5080”攻坚工程,不断夯实学前教育基础。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快公办学位供给,做优义务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基础教育发展差距。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保持职业教育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内涵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计划,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实力。

  争取产出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南方日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决议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广东教育如何培育一流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

  景李虎: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省教育厅积极用好广东创新大省、制造业大省的环境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发挥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作用,全力以赴抓紧抓实,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我省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进我省战略支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高度重视科教融合,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一方面,联合省科技厅印发《科教融合协同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高校优势集成和队伍整合,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源头性创新。另一方面,围绕广东“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显著增强高校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能力。

  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实现多方联合围绕产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一是鼓励高校整合各方资源,依托优势学院或学科专业建设产业学院,落实《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若干意见》,支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学科专业优势高校与企业合作,紧密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立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培养基础拔尖人才。二是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发展,遴选14所转型试点高校。三是引导高校利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优势,加大在成果共享、项目共担、人才互聘、资源共用、考核互认等方面的合作力度,构建“高校+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企业”的科技成果全链条转化体系,大力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形成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并重、联合培养与多主体共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体系。

  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为支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持续的有效成果。一方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指导高校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岗位,并制定了岗位聘用、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修订高等教育考核指标体系,将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及知识产权工作设置二级指标进行考核,结果与财政资源配置直接挂钩,充分调动高校积极性。同时,将高校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数及服务收入纳入地市创新驱动发展的考核检测指标,加速推进高校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再一方面,加强高校各类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和培育,与佛山市共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形成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业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统筹用好国内外优质办学资源,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落实《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支持港澳高校、国外知名高校来粤合作办学,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充分发挥国内外优秀师资在教育、研究和创新等方面所产生的协同优势,让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

  南方日报:接下来还会有哪些新举措?

  景李虎:一是谋划出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加快粤东西北基础教育发展。二是尽快启动深圳“职业教育示范市”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良性互动。三是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本科高校建设,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本科高校全覆盖。四是加快落实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示范区。五是加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公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大湾区办学步伐,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数读

  ●截至2020年11月,18所高校的105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较去年同期增加28个,增量全国第一。

  ●与2017年相比,截至2019年底,义务教育阶段新增1244004个学位、483所学校;截至2020年10月底,普通高中新增62041个学位,新建、改扩建180所学校。

  ●纳入“冲补强”计划重点建设学科中,与我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相关的学科共102个、占比近70%。

  ●我省高校理工科专业布点数占比达40.35%。

  ●我省有37所本科高校已建134个产业学院,遴选认定了10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与广东战略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密切相关的学院有96个,占总数的73.9%。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钟哲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