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全民“总动员”共筑垃圾分类新风尚

党员带头示范、服务,志愿活动、宣传教育蓬勃开展

2020-12-14 07:08 来源:南方日报 张子俊 谭超 朗慧 冯艳丹

  12月10日,参加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的嘉宾,实地走访执信中学垃圾分类实践成效。吴伟洪 摄

  走在广东大街小巷,垃圾分类海报、标语等随处可见;社区中,穿着红背心的党员站在分类点指导投放;在校园、单位、企业,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垃圾分类逐渐融入广东民众的日常生活。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推进垃圾分类,重在推动“全社会治理”,促进习惯养成。近日召开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提出,要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社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发动群众共建、共享。

  当前,广东将垃圾分类作为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群众共建共治的新抓手,党员回社区服务,与群众携手推动垃圾分类;各类公益活动、培训等让垃圾分类蔚然成风,同时垃圾分类也纳入学校基础教育,“小手拉大手”,带动全社会践行。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 谭超 朗慧 冯艳丹 策划统筹:谢庆裕

  ▶▷党建引领

  党员奔走社区引导“撤桶”分类

  “撤桶后,虽然有些不便,但楼道变干净了,也不会有味道,最终还是大家受益。”广州林和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妙娟仍记得自去年以来党员回社区帮助宣传垃圾分类的情景。

  对于很多街道干部来说,能成功将居民劝下楼倒垃圾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每栋高达50层的林和苑小区。

  为此,林和苑小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在最难推动的“撤桶”环节,通过小区党员居民挨家挨户宣传,同时召集村民代表、股东代表、楼栋长等召开座谈会,分析撤掉楼内垃圾桶的必要性及利害关系,林和苑小区终于在2019年11月28日顺利完成楼道撤桶工作。

  党建引领共建共治也帮助广州白云区推进垃圾分类。“一到周末,经常会有近百名党员报名到分类投放点引导分类。”京溪街云景名都业委会主任朱义礼表示。目前,白云区建立起支部建在业委会、经济社,各农村、城中村、社区全覆盖建立垃圾分类党建联席会制度,在大源街大源村,每一项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制定都离不开村民的出谋划策。“必须得到绝大部分经济社户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政策才会实施。”大源村相关负责人表示,由此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都显著提高。

  目前,广州已有23万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回社区报到并参与垃圾分类服务,并初步建立起社区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管公司、志愿者“五位一体”联动机制。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广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居民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别达到99.1%、95.5%。

  事实上,党建引领推进垃圾分类已成全省多地基层推进垃圾分类的利器。再比如汕头市推行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特别是发挥好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五老”作用,在此基础设推动居民自治,通过“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红黑榜评比、“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引导群众形成垃圾分类自觉。

  而这样的社区治理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出巨大作用。疫情发生后,基层社区的垃圾分类联动协作机制,为社区疫情防控提供高速有效的组织保障;垃圾分类动员体系,为疫情防控科普搭建直达家庭的宣传渠道;垃圾分类基层工作体系和社区宣传员、志愿者、党员先锋岗等直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当前,坚持党建引领已成为全省广泛发动全民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有力抓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镇街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最终构建社区党组织引领,居委会、物业、志愿者、居民等广泛参与的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共同体。

  ▶▷社会参与

  垃圾分类纳入“创文”测评

  社区之外,如何让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养成习惯?广东各地的科普馆、志愿活动等给出了答案。

  记者刚踏入深圳南山区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便被大厅的曲面屏互动灯光艺术装置吸引,数字体验场景展现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在二楼,垃圾分类投球竞技小游戏区,投入正确的小球就能得分,“参观的嘉宾,特别是学生,特别喜欢这个游戏。”体验馆馆长吴敬文说。这样的科普教育场馆,在深圳已经有17个。

  在东莞麻涌环保热电厂内的环境教育基地,播放着垃圾分类相关知识,陈列室内展示着包括废弃主板等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东实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勇军介绍,自2017年向社会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社会民众超过600批4万人次,有效传递垃圾分类知识。

  而在广州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环保科教中心,集合了24个展项及互动体验设备,各类游戏、开放式课堂,让参观的学生们目不暇接。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形式,很容易让公众在动手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全方位的垃圾分类知识。

  同时,广东各地也通过大量教育计划、科普活动等,让垃圾分类在公众心中“生根发芽”。

  在深圳,“蒲公英”公众教育计划正让垃圾分类在全市普及。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垃圾分类推广大使,组建近400人的志愿讲师团,开展分类大讲堂、微课堂等活动近4万场,并招募2000多名社会监督员,让垃圾分类真正进入公众观念。

  生活垃圾分类进小区、学校、村组、机关和企业宣传活动则在东莞如火如荼,目前已开展1000多场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制作了广东宏远篮球队公益广告,播放量超过120万人次,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全社会的新时尚。另外,江门市开展“一十百千万”行动,汕头市推行“十个一”精品示范等。

  同时,省人大通过第三方评估、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开展社会调查、深入一线明察暗访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度的知晓度和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各方面不断提高依法依规开展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全省多方通过各种科普宣传活动,已经逐步营造起垃圾分类氛围,公众习惯开始养成。”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已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测评体系,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宣传活动4600多场次,服务时长约50万小时,惠及群众约1200多万人次。

  ▶▷教育宣传

  “小手拉大手” 营造绿色生活

  垃圾分类是长时间的习惯养成过程,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小手拉大手”带动垃圾分类也逐渐成为共识,多地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垃圾分一分,校园美十分”“环境美一分,健康加一分”,走进执信中学,红墙绿瓦间随处可见绿色环保宣传标语。“宣传标语外,同学们就餐时,志愿者会在餐具回收点引导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已经成了师生的新时尚。”执信中学党委书记陈民介绍。

  目前,执信中学被确定为首批中央文明委垃圾分类进校园重点工作项目基层联系点,创新探索出“三融入三结合”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途径。

  陈民表示,首先是把垃圾分类融入国家课程体系,融入校本课程开发,传授垃圾分类科学知识。随后融入社会实践,执信中学与10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分批到合作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最后融入日常生活。三结合则与劳动教育、环境教育、创新教育结合,探索通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研究项目,开展科研探究。

  “三融入三结合”垃圾分类经验,也逐渐影响到学校周边的商店、社区参与分类。“让垃圾分类意识从小深入学生脑海,不仅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还能通过学生将垃圾分类知识传递给大人,常说的‘小手拉大手’,这小手还是很有能量的。”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观摩时表示。

  “目前,各市都纷纷编制教育读本,并将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融入学校教育。”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正通过教育深刻影响下一代孩子们。

  学校教育外,多地也开展面向更广泛公众的社会教育。广东将垃圾分类作为全省市长(书记)城建专题研究班培训课程,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专题授课,同时组建省垃圾分类培训学院,对基层管理者、环卫作业人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等开展精准培训。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