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十场平行研讨会同步拉开

为经济全球化“降噪”贡献“中国方案”

2020-11-22 07:38 来源:南方日报 傅鹏 李鹏程 周甫琦 陈思勤

与会客人在会议间隙来到脱贫攻坚的中国实践与世界贡献主题展览参观。

  21日,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十场平行研讨会同步拉开,国际国内云上聚首,连线热议。

  新基建、新制造,金融开放合作、跨国企业机遇、城市更新、科技创新……从主旨演讲到十场平行研讨会,几乎每一个主题都有同一个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与会专家为全球化趋势、中国机遇把脉定向,在科技创新、金融改革、企业发展等领域建言献策。其背后的共识皆是,中国正在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关上门的国内循环,恰恰是要通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做强大循环、畅通双循环。

  在这个全球经济饱受冲击的特殊之年,在开放合作经受相当考验的时刻,中国对坚定扩大开放、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态度始终如一。

  全球化正从“硬”变“软”

  国创会副会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对全球化进程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尽管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剧烈变化,但当前世界还有大部分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势必会形成全球资源的流动。“逆全球化的‘噪音’不断,但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

  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看来,世界各国彼此需要共谋发展的经济态势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只能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而继续拓展和深化。“中国需要世界和世界需要中国的历史大势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于洪君表示,尽管此次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严重断裂,但各国经济上的互求性、互补性和世界经济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没有改变,相互依存的特点无法改变。中国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是良性互动的进程,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办本身正是最好的佐证。

  全球化的大势不变,但新的变化正悄然发生。不少与会嘉宾指出,当前的全球化正从商品、资本的互动逐步走向技术、服务、信息的流动,“软”全球化越来越取代“硬”全球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建言,中国的关键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便是发展、改革和开放。

  “中国市场潜力的不断增大,中国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敞开,将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对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更大的活力。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还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彭森提到,不久前签订的RCEP就是多边主义的胜利,为全球区域一体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开放体制释放新基建潜力

  “未来三十年,中国需要讲好创新的故事、法治的故事、高端的故事,以此为新基建、新制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其中科技创新将成为第一动力源。

  张燕生举例指出,去年中国的研发投入超过2.2万亿元,且过去5年间,每年的科研投入增长率都达两位数。

  大会现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纮自豪地介绍他的团队来到广州的作品: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这是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在李德纮看来,选择大湾区,是因为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化的助力下,成为新基建,这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正是因为看好这一趋势,他成为2019年第一个全职来到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外籍人士。

  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下,新基建规划在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根基的同时,也将助力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后的复苏和发展。

  春华资本集团首席创始人、董事长胡祖六提供了一组数据:未来五年,我国对新基建的支持将达10万亿元人民币,带动总固定投资累计或超过17万亿元人民币。

  “拥有开放的市场、开放的经济是全面释放新基建潜力的必要前提条件。”胡祖六强调了开放体制的重要性。

  新基建以科学技术为内核驱动。在粤港澳大湾区,科创的对外开放程度走在全国前列。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提到,他所在的研究院曾多次与境外高校合作,通过共建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不仅招聘了大量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端人才,也孵化了不少企业,为深圳的产业输送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智能科技的发展,广东已占据了先机。”创新工场总裁、合伙人陶宁指出,“我们做到了‘大而全’,下一步就要做到‘好而精’。”这需要在全球创新链条下坚持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迎“时间窗口”

  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行业要积极转型调整,这既是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也是金融业未来增长的巨大空间。

  在港交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看来,中国发展到现在阶段,产业链在不断布局,国际主要货币先后进入零利率乃至负利率,这就给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对冲逆全球化趋势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

  面对全球金融市场新变化,要全面参与全球国际经济金融规则及标准的调整和制定,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当前,世界各国央行都在试点数字货币。“我们要积极与国际接轨,抢抓数字货币的机会。”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将推动货币支付运行方式、体系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央行可以形成全社会最完整的数字货币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而支付机构只能掌握自己客户相关信息,不再掌握交易双方全部信息,从而保护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进一步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为金融体系提供支撑服务。

  “中国正在从投资拉动型增长进入到创新拉动型增长,这也意味着金融领域会有更大压力,需要推动金融部门自由化,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为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博尔格罗夫建议,中国要继续推进金融部门的改革,重点为中小企业扩展融资渠道,继续推进金融部门的国际一体化,持续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改善商业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李鹏程 周甫琦 陈思勤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