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单丛茶园。来源:新华网
南方网讯(记者/李润芳)小巧玲珑的红泥炉上,砂铫的壶盖“噗噗”作响,旁边的茶盘上,半个乒乓球大小的若琛杯又薄又透,茶艺师轻轻地将素纸中的单丛茶叶放入壶中,注入沸水,顿时茶香四溢,潮州工夫茶的“功夫”淋漓尽致地体现在21式中。11月5日,南方网记者跟随“脱贫奔康·粤来粤好”采访团来到潮州,寻找凤凰单丛茶背后的致富密码。
茶艺师正在表演潮州工夫茶21式。来源:新华网
“小众茶”走向大众:培育高质茶叶,拓宽销售渠道
在海拔1497.8米的凤凰山上,记者站在观景台上俯瞰茶山,一株株茂密的茶树像梯田一般整齐罗列,蓝色的水库藏身于茶山之间,景色秀美,风景如画。
“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这就是‘单丛’茶。”据千庭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伟强介绍,凤凰单丛茶栽培历史悠久,经过茶乡人民几百年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成功培育和制作出黄枝香、蜜兰香等十大香型、“鸭屎香”等80多个品种的优质茶叶,是我国茶树品种中花香类型最多样、自然花香最清高的特种茶类。
据了解,以前由于单丛茶种植面积小,做工繁复,产量少,市场供给量少,所以被称为“小众茶”。“同样都是种茶,为什么我们就会贫困?”潮州市副市长表示,通过调研了解到,茶区的贫困户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销售渠道较少等问题。
为了让“小众茶”推向大众,让更多贫困户脱贫奔康,凤凰镇通过积极与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指导全镇农民和350多户贫困户进行土壤改良、嫁接名优单丛茶等学习培训,提高茶农技术水平,提升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建立助农茶叶交易平台,帮助周边茶农拓宽销路,进一步促进茶农收入。
贫困户林金思正在查看茶叶状况,他的身后是现代化制茶工具。来源:新华网
送技能送农具: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以前一年收入只有一万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林金思是凤凰镇叫水坑省定贫困村一名普通茶农,由于父亲身患残疾,家里五个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他的身上。因为茶叶收成低,他还要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据林金思介绍,过去村里进茶园的路是狭小的土路,一下雨就坑坑洼洼,一趟就得费两三个小时。如今扶贫驻村工作队完善生态茶园道路,林金思骑着摩托车十几分钟就能开到茶园,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物流运货。
不仅如此,林金思还接受了专业种茶技艺培训,学会了科学制作茶叶,掌握了茶种种植注意事项,还用上了政府补贴的全套的现代化制茶生产工具。“现在我每年采茶1000多斤,一年收入约10万元,还住上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林金思从此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林金思是凤凰镇通过技能培训、贴补农具等方式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典型代表。据了解,目前潮州茶叶种植面积22.94万亩,第一产产值超过5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达到16500元以上。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8423户、44583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45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