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老城广州的人文记忆正通过“绣花功夫”徐徐唤醒

延续城市根脉 书写活力画卷

2020-10-22 07:19 来源:南方网 杨逸 徐子茗 李文轩等

  编者按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视察时指出,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打造湾区精神人文家园”。

  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地域相近、文脉相亲,都根植于岭南文化的沃土。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上,大湾区内城市各有路径与经验。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湾区文化行”系列报道,在挖掘大湾区共有文化根脉、呈现各市文化特色的同时,提炼剖析大湾区各城市文化发展的密码,为“人文湾区”建设寻找经验、对策及路径,敬请垂注。

  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广州,开放与包容是其“初心”,它既遵循着自己的文脉肌理生长,又在不同文明的交融碰撞中出新。

  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的每一张“文化名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视察,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近两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正在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广州,如何书写“出新出彩”的动人答卷?

  “微改造”连接过去与现在

  不能将历史文化街区变成标本,如何注入新活力是关键。

  首个“非遗街区”永庆坊开市,“岭南之窗”落户广州塔,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相继展开……老城市的人文记忆正通过“绣花功夫”徐徐唤醒,让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日前发布的全国1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榜上有名。

  网红书店与醒狮工作室并肩而立,时新花店与西关铜器铺比邻而居……西关骑楼的古老门楣下,一家家新奇好玩的文创店陆续上新,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广州永庆坊再度成为网红“打卡地”。

  永庆坊旧改项目2016年启动,街区点滴的变化牵动着街坊们的心。“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微改造”模式,成为永庆坊“重生”的关键词。漫步恩宁路,如今已初现端倪的永庆坊二期改造工程,继续带来惊喜:趟栊门、麻石路、骑楼街……属于老广州的集体记忆再现眼前。荔湾区住建局负责人江伟辉介绍,永庆坊二期更注重“原汁原味”,“留下来的原住民比例也比一期更高”。

  延续城市文脉,不但要保留古色古香的风格,还要有真切可感的活态体验。让非遗传承人回到自己的文化“原乡”,也是老城新活力题中之意。

  今年8月,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在永庆坊开市。原先分散在城市角落的醒狮、广彩、广绣等10家非遗工作室进驻其中。“我们与市民之间交流更方便了,更了解年轻人的想法,更有创新的灵感和信心了。”广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谭广辉说。10家大师工作室周周有活动,非遗体验课几乎场场爆满,带动社区文化前所未有的活跃。

  距离永庆坊不远的泮塘五约社区,保存着清代聚落的完整肌理,舞狮、扒龙舟、北帝诞等民俗活动薪火不绝。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里,岭南盆景、潮州功夫茶、古琴等非遗主题小店移步换景,“文艺范”又不失烟火味。泮塘五约现已完成80%交付物业的活化开发,创业者呈年轻化趋势,并鼓励原住民参与社区活化。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能将它变成标本,如何注入新活力更为关键。”江伟辉认为,引入文创设计、科技研发、旅游民宿等业态,让能够自我造血、自我更新的新业态进得来、留得下,街区才会产生持久的活力。

  广州也在探索将“非遗街区”模式复制到其他传统街区的改造。作为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正在广州全市铺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革命遗址将串珠成链,按照“遗址保护+研究教育+旅游推广”的体系建设,打造“街坊里”“家门口”融入生活的红色文化氛围。

  老街区有了“新活力”,新中轴也能看见老广州的底蕴。广州将最有显示度的“城市C位”——广州塔留给岭南非遗。只有年轻人“玩”起来,才能让传统文化“潮”起来,从而推动更多业态孵化,激发千年商都的新活力。今年8月,“岭南之窗”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正式启动,为非遗展览、展示、展演、展销又添一处城市舞台。

  粤味原创活现广州故事

  街舞用新潮前卫的方式,讲述“最广州”的文化故事。

  曹雪领衔设计的“冰墩墩”获选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罗计坤主创的动漫抗疫力作《中国抗疫图鉴》成为网络“爆款”,《醒·狮》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电影小镇、动漫基地、街舞小镇……都在以时尚的“粤”味语言,让发生在广州这座城市的故事活力四射。

  文化活力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创造。城市空间的转型升级,为四方宾朋打开了“岭南之窗”。充满活力和温度的“广州故事”,也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被传唱。

  锣鼓一响睡狮醒。在岭南风物里,生猛矫健的广东醒狮,最能刻画广府人的精气神。今年国庆期间,广州歌舞剧院大型民族舞剧《醒·狮》首次走进澳门文化中心,让荡气回肠的三元里抗英斗争故事,在大湾区再掀热潮。“由《醒·狮》爱上了醒狮”,成为许多观众的共鸣。

  广州大剧院大幕拉开,光束追随着周文雍、陈铁军两位主角登场。随着一段缠绵悱恻的双人舞,“刑场上的婚礼”的浪漫故事再度呈现眼前。“刑场上的婚礼”曾被多次搬上银幕和舞台,但以芭蕾舞剧的形式登场尚属首次。

  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展演中,《浩然铁军》表现亮眼。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告诉记者,作品的舞蹈元素、舞美风格、背景音乐都加入了岭南色彩。番禺鳌鱼舞、珠村乞巧、鸡公榄等非遗元素,以及陈家祠和骑楼等岭南建筑剪影,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就连青少年中方兴未艾的街舞,也开始用新潮前卫的方式,讲述“最广州”的文化故事。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舞协副主席郑峰认为,街舞文化要在广东“落地生根”,须与大湾区非遗相结合。街舞联盟正策划打造“街舞文旅小镇”与“粤港澳大湾区街舞潮流文化节”IP,重点编创与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岭南文化相结合的街舞作品,形成大湾区青年潮流文化的凝聚力。

  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广州,每天都在上演着新的故事。同心战“疫”,无疑是今年最鲜活、也最温情的“广州故事”。今年2月,广州塔、猎德大桥、海心沙等多处地标联动,以巨幅医护人员海报投影致敬“逆行者”,照亮了城市、温暖了人心。

  这座“动漫之都”在疫情期间展示出巨大的“治愈力”。多部本地动漫人抗疫力作成为网络“爆款”: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理事罗计坤主创的《中国抗疫图鉴》全网阅读量突破10亿;“小林漫画”作者林帝浣带着“武汉加油”系列作品,走进200多家医院和疾控中心办展,为抗疫一线人员加油鼓劲。

  今年5月,博纳影业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部落户广州,随即发布抗疫主题电影《中国医生》拍摄计划,刻画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东援鄂医疗队群像。著名非虚构写作作家蔡崇达也应广州市委宣传部之邀,开展《钟南山传》创作。史前进则选择“龙舟”作为下一个“红色故事”的演绎载体。

  用大湾区视野培育文艺“后浪”

  开拓的精神,包容的格局,广州提供了青年设计力量成长的文化土壤。

  文艺精品持续“出新出彩”,离不开领军人才的带动和文艺“后浪”的培育。

  博纳影业落户广州南沙,拉开了广州打造中国电影创作“第三极”的帷幕。“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一片影业热土:广东是全国重要的电影票仓,大湾区为电影创作聚集了一批精英。”中国影协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说。

  在于冬看来,广州要成为中国电影创作的“第三极”,需要打造凝聚人才的影视基地,“不仅仅是拍摄景点,还要成为人才的聚集之地、剧本孵化中心、后期制作中心。”

  广州增城率先出台了影视产业扶持政策,1978电影小镇目前已有30多家影视企业进驻。增城1978电影小镇总经理王雄伟介绍,小镇正在申报打造“广东省电影创作培训基地”,成为广东电影界打造品牌、培养人才、理论研究的重要载体。

  广州市电影家协会今年9月正式成立。随着“人文湾区”建设推进,“能为香港电影工作者提供配套设施和融合空间,这是广州必须把握的优势。”广州市电影家协会主席蒋德富说,协会成立后将制定系统的电影人才培养计划,吸收更多外省创作力量,共同讲好大湾区故事。

  去年,由曹雪领衔的14人团队创作的“冰墩墩”获选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再次展示了“广美设计”的实力。让不少人惊讶的是,这样独具想象力的作品,竟出自一群“没见过冰雪的孩子”之手。

  文艺“后浪”乘风而起,需要院校力量提供持续动能。2008年起,广州美术学院“全景式”毕业作品展,已成为城中艺术“后浪”嘉年华,年均观展量达到22万人次。今年虽受疫情影响,线上毕业展单日最高浏览量有30万次之多。“广州美院从来不会闭门造车。毕业作品展就是院校与社会的重要‘触点’。”在曹雪看来,开拓的精神,包容的格局,广州为大湾区青年设计力量成长提供了文化土壤。

  首创“肩上芭蕾”的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吴正丹,是被这座城市魅力吸引落户的“新广州人”。“广州给了我们舞台、也给了我们归属感。也只有广州,才能孕育出全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杂技盛会。”她说。

  动漫人才辈出,得益于广州完善的配套措施。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漫画家金城介绍,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同类型社会组织,全国动漫美术作品展落户广州,也为青年动漫人才的培育搭起了“快速公路”。

  “广州要成为得到国际认可的‘动漫之都’,也需要吸引港澳动漫创作的新生血液落户。”以大湾区视野推动“后浪”培育,设立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动漫创作奖,在广州设立大湾区动漫人才交流培育基地,孵化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大湾区动漫创作队伍,这是金城最想推动的事情。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徐子茗 李文轩 郎慧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王昕桐 实习生 孙羽嘉

  策划统筹 陈志 刘江涛 孙国英 何又华 罗彦军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