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医疗、教育、养老等不断向高水平迈进 暖心深圳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2020-10-08 07:03 来源:南方网 夏凡

  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吉华路南侧的一片空地上,深圳第二家“港式”公立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正拔地而起。该院于9月18日完成签约,规划床位3000张,预计2026年底开业,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三甲”医院评审。

  如今,深圳的医疗、教育等民生供给不断向高水平迈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深圳“民生幸福标杆”的发展定位,提出“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的目标。

  近5年教育投入位居全省首位,深圳医改捧回医疗“奥斯卡”,加快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将改革红利转化成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5年投入2800亿元

  “我很幸运,高考那一年赶上了哈工大(深圳)首次招收本科生。在家门口上好大学,我的梦圆了!”深圳女孩罗璇说,2016年考入哈工大(深圳)后,她与学校一起成长,见证了学校日益完善和成熟,也目睹了深圳高等教育不断增量提质。

  40年前,深圳全年财政收入不过一个亿,却毅然投入5000万元,创办了深圳特区第一所高校——深圳大学。从开始筹办到第一批本科生开学,只花了短短八个月。1983年9月,深圳大学正式开学,迎来首届216名学生。

  近年来,深圳高等教育迎来跨越式发展: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落地深圳,首创“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3月获批设立,开启了深港合作办学的新篇章;2017年9月,首所中俄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并迎来首批新生;今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即将建成,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有望开工建设……

  如今,深圳已有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生11.32万人。“深圳的优质大学越来越多,学弟学妹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我替他们感到欣喜。”罗璇说。

  一栋栋红砖灰瓦的教学楼,宽阔的草坪,穿流而过的笔架山河,今年开学季,3200多名高中生进入位于泥岗路的深圳中学新校区就读,琅琅书声在校园里回荡。

  近5年,深圳财政性教育投入2800亿元,年均增长20%,总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校区3073所,较特区成立之初增加2732所,增长801%;在校生217.14万人,增加210.6万人,增长3221%。

  “我在网上提供社保、居住证和房屋租赁合同等证明后,就把女儿的学位申请下来了,很方便。”租住在深圳龙华区民治街道水尾一区的湖南籍“独臂”青年陈用发说,女儿已在附近的牛栏前学校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年政府还有3500元的学位补贴。

  在深圳,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目前,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63%、公办学位的53%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学生,比例全国最高。

  医疗资源加速聚集

  深圳医改捧回医疗“奥斯卡”

  开业不满两年,位于南山区朗山路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总是一片繁忙景象。陈小姐一早就带着年近七旬的父亲,等候在来自北京的心内科专家赵汉军医生诊室门口。“父亲患有冠心病多年,深圳有从北京来的大咖医生,我们这次选择在家门口做手术,不再跑广州。”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深圳缺乏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居民看病总得跑去北上广。随着“三名工程”实施,一批像阜外医院这样,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医(名科)、名院和名诊所(名诊疗中心)先后落户深圳,优质医疗资源在这里聚集。

  2012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门迎客,成为全国瞩目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先锋;深圳大学总医院开业2年,门急诊量突破60万人次,出院量超2万人次,手术量超过1万台次;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开业,45位北京专家扎根深圳,吸引不少外地患者“打飞的”来深圳看病……

  深圳已累计引进24个高水平学科团队合作共建重点学科,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在深圳布局。

  追求“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深圳还从改革破题。不久前,深圳“基层医疗集团”模式登上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又捧回医疗卫生界的“奥斯卡”——第三届“奇璞奖”特殊贡献奖。该模式被国家列为“医改典型”,向全国推广。

  深圳提出,2019年至2025年,要组建23个区域医疗中心、23家基层医疗集团,形成“顶天立地”的医疗卫生新格局。

  近年来,深圳市区两级政府卫生投入1247亿元,新建成医院8家,完成34家医院改扩建任务。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4342家,其中医院159家;全市千人病床数、执业医师数分别达3.7张和2.7名。深圳三级及三甲医院分别从2015年的25家、10家增加到46家和18家,床位数由3.8万张增加至5.1万张,增长34.2%。

  2019年,深圳市民健康素养从2015年的10.49%提高到31.74%;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45岁,比2015年提高了0.8岁;孕产妇死亡率4.07/10万、婴儿死亡率1.28‰,达到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水平。

  民生保障日趋完善

  构建“1336”养老服务体系

  “有了颐年卡,以后坐地铁可以直接刷卡;老年津贴直接到户;遇到了法律问题能申请法律援助;去医院挂号,直接拿颐年卡可以享受老人优先服务,太方便了。”不久前,在南山区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林伯拿到智慧养老颐年卡后高兴地说。

  今年推出的颐年卡集全市各项为老服务于一体,目前发卡量超过50万张。有了它,持卡人可享受敬老优待,7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还可享受高龄津贴发放。

  今年,《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出台,提出要搭建1个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凝聚政府、社会、家庭3个方面力量,做实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3种服务,做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6个层级;同时到2025年底,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中心,全市老龄化社区实现社区长者服务站点100%全覆盖。

  “虽然面积不大,但住起来很温馨,这里已经是我的家了。”白领彭洁雅在罗湖工作,公司配租给她的人才公寓位于龙岗布吉,楼下就是地铁5号线和大型商业综合体万象汇,还有配套的健身房、休闲区、咖啡馆。

  深圳还明确,2035年前需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实现市场商品住房和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三类公共住房套数4∶6的供应结构要求。

  另一方面,深圳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调整商品住房限购年限等八项措施,精准调控楼市。同时,推出首批172套稳租金商品房供市民选择,在深圳无房、社保缴交满1年的市民均可申请租赁。

  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日前,深圳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榜单,一幅共建共享、美好幸福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民生,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深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目前致力于建立一个有温度、有品质、有深度的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好的,未来可期。”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倪晓锋认为。

  南方日报记者 夏凡

  统筹:胡良光 曲广宁

编辑:许萌萌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