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东江纵队为广东人民坚持敌后抗战构筑强大文化舆论阵地

办报演剧开学院 鼓舞军民齐抗日

2020-09-02 06:44 来源:南方网 关喜如意 祁雷

  “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兄弟。我们的队伍驰骋于东江战场上,艰苦奋斗,英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深圳大鹏新区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传来慷慨激昂的《东江纵队之歌》。为鼓舞军民抗战,东江纵队当年创作了很多抗日救亡歌曲。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战争,既是两国军事、经济等“硬实力”的比拼,也是精神、文化等“软实力”的较量。为鼓舞士气、发动群众,东江纵队通过办报纸、演话剧、开学院等形式,为广东人民坚持敌后抗战构筑了强大的文化舆论阵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广东建有3座以东江纵队命名的纪念馆,向人们讲述80多年前先辈们的浴血抗战故事。爱国主义精神,世代相传。

  在敌人三面夹击中办报

  在东莞大岭山镇大王岭村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中,有一座长9.3米、宽11米,面积102平方米的“三间两廊”民居,这是《大家团结报》旧址。

  抗战时期,如何传递抗日信息、鼓舞士气?

  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东江纵队前身)挺进大岭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次年1月,第三大队在此创办《大家团结报》,这是抗战时期广东敌后战场第一份革命报纸。

  “我们刚到那里的时候只有100多人,刚刚占一个地盘,他(曾生)就要办报纸,我觉得很不简单。他说:‘办报纸很重要,可以宣传我们的政策。你们在东莞应该很清楚,这里很多土匪,每个都占了一定地盘。为了表示我们是共产党,和别人不同,我们必须办个报纸。’”原大家团结报社负责人杜襟南曾在文章中回忆了那段历史。

  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魏法谱介绍,曾生到达大岭山后,试图利用电台与中央进行联络。无奈,当时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也没有电台呼号,只能依靠电台接受信息,再作为新闻刊发。于是,报人们在此利用电台、收报机和明码本等,收译新闻电讯,再使用印刷机印发报纸、传单。

  后来,《大家团结报》与《新百姓报》等合并,成为《前进报》的前身。东江纵队成立后,《前进报》成为东纵机关报。

  “《前进报》一诞生,就处在日、伪、顽三面夹击的环境中。”原前进报社社长杨奇曾回忆,前进报社无固定社址,经常跟随部队辗转流动,他与战友要背负沉重的纸张和工具转移。在深山密林里,他们用军毡架起帐篷,把藤篮当做桌子,进行编辑、誊写、油印工作。

  在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有一台铁质日产八度印刷机。这是博罗日报社在1941年由社长陈洁募资从外地购回。1944年6月,《博罗日报》停业,这台印刷机被收藏在一户农民家里。后来,东纵领导机关迁徙罗浮山,10多名战士冲破敌人重重封锁,将机器运往罗浮山朝元洞,交由前进报社使用。

  “有了印刷机后,报纸印刷速度加快,发行量变大。”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曾庆香告诉记者,这台印刷机东江纵队一直使用到1945年。

  在东江纵队成立1周年时,纵队政治部通报全队,表扬前进报社:“在爱民生产和发展群众运动上有优异成绩,成为一个工作部门的光荣传统。”

  先后成立二三十支文艺队伍

  “东江纵队刘黑仔,佢百发百中携双枪,日寇见他就害怕,汉奸见他心胆丧……”8月27日,深圳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内,本地作家罗育灿改编的粤剧《抗日英雄刘黑仔》中刘黑仔扮演者肖春生,现场演唱了主题曲《刘黑仔之歌》,将人们的思绪一下带回抗战年代。唱毕,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当年,文艺工作也是东纵发动组织群众、振奋军民抗战信心的“法宝”。

  据《东江纵队志》记载,当时每一片游击区和每一个独立作战的部队,大都有剧团(队)或政工队、艺宣队。先后有二三十支人数不等的文艺队伍。

  1938年12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属下的“东江流动歌剧团”,是活跃在东江地区的第一支专业文艺队伍。17名团员常常巡回演出行程数百里,沿途写抗日标语,出墙报贴漫画,印发抗日救亡歌曲等。

  深圳宝安区燕罗街道,车水马龙、一片祥和,一条偏僻的巷子里,保存了一座陈氏宗祠,这是广东省首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所在。当时,东宝行政督导处成立了一支代号为“天府”的政工队,队员达五六十人。

  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西南方约7公里处,是如今的深圳公明中学所在。这所中学前身是东江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战时中学东宝中学。当年,东宝中学成立“五四”剧团,足迹遍及东宝地区城镇山乡,以文艺形式进行抗日宣传。

  游击区的文艺工作和武装工作紧密结合,对团结军民抗日起到了很大作用。东纵老战士王河曾身兼数职开展抗日宣传。她在一篇口述史中,介绍了自己曾在大岭山地区,和战友们演出《放下你的鞭子》街头剧。

  “这种宣传方式比较好。我们在那里住下来之后,一些积极分子、进步青年就会过来找我们,我们就会和他们座谈,逐步组织他们,让他们发展民兵、搞武装,动员乡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买枪支,准备打游击。”王河回忆。

  史料记载,有30多位东江纵队文艺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曾生高度评价文艺队伍:“你们是文工团,也是武工团,你们跟随部队从南打到北,又从北打到南,是一支坚强的队伍,为部队的建设和打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开办学院、军政干校培养人才

  魏法谱介绍,东江纵队队员中,知识分子多,像领导人曾生就曾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自开展敌后抗日斗争以来,东江纵队除通过办报、文艺表演等形式发动广大群众团结抗日外,在部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下了狠功夫。

  1941年7月,第三大队在大岭山创办中山书院,调集有较高水平的干部任教员,招收本地区中学生和香港九龙、广州等地来的知识青年数十人,学习政治、文化、时事政策等。次年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后,总队政治部举办“华南队”学习班,每期10多人至20人。

  曾生在回忆录中提到,1944年7月,东江军政干校在大鹏城正式成立。干校第一期设军事队和政治队,共训练连排干部200人。政治课主要学习《持久战》《论新阶段》《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党中央有关军队政治工作的文件等。“我也抽空讲一般的理论课。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生动活泼,甚有成效。”

  干班为部队培养大批年轻骨干,给部队增添了新鲜血液。

  记事

  为送《前进报》到香港

  他乔装成小学老师

  “在那里虽然比较安定,但是远离政治部领导,经济十分困难,纸张油墨供应不上。”原前进报社社长杨奇曾回忆,《前进报》创刊后,为避开敌人奔袭,曾越过日军封锁线,到新界地区大埔林村附近的黄蜂寨山上坚持出报。

  没有报纸原料怎么办?杨奇和报社战友商量后,决定由他到香港市区去找亲友帮助。为此,他乔装打扮,化装成了一名小学教师,手里拿着汉奸报纸《南华日报》作掩护,从大埔乘火车前往九龙。

  经过哨岗时,敌人看到他拿着的是《南华日报》,并没有多加留意,“他们万万没想到在《南华日报》里面,夹着我们出版的《前进报》”。在香港,看到杨奇携带的《前进报》,亲友们大为赞赏,捐了钱,才让杨奇买到了一批白报纸。

  不是每一次购买、运输纸张都那么幸运。后来,报社战友徐日青再去香港买纸时,在过深圳河时不幸被日兵抓去。敌人用尽拷打、军犬噬咬等手段,徐日青始终坚定不屈,最终幸运逃过敌人魔手。

  在《前进报》的全盛时期,编辑部有国际国内、地方新闻和副刊编辑,在路东、路西和北江游击区派驻有特派记者,从事各地部队的活动和战绩报道。

  南方日报记者 关喜如意 祁雷 实习生 温清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