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大学毕业生征兵比例不低于15%!退役后考研初试可加10分

2020-07-08 13:49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贺蓓

  南都讯 记者贺蓓 想当兵的小伙伴看过来!近日,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不低于15%。高校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退役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激励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1年起,国家扩大“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目前的每年5000人扩大到8000人。

  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不低于15%

  通知提出,全省高校要坚决完成省征兵办赋予的年度征兵任务,其中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不低于15%,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高校大学生征集人数要比去年有明显提高,其中大学毕业生征集人数不低于粤征〔2020〕7号文件要求。体检、政治考核“双合格”大学毕业生要确保全部入伍,确保征集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数量和质量“双提高”。

  省教育厅成立高校征兵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高校征兵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全省高校征兵工作。各高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征兵工作站作为高校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可与武装部合署办公。要指定一名处级干部担任征兵工作站站长,配备至少2名专职人员负责征兵工作,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

  省委教育工委将毕业生征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把是否完成毕业生征集任务作为述职内容。征兵工作结束后,通报高校完成任务情况,未完成任务的高校,主要领导要向省委教育工委说明情况。连续两年未完成任务,且进步幅度不明显的高校,省委教育工委将视情约谈主要领导。

  明年起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从每年5000人扩大到8000人

  有哪些激励政策?

  通知提出,完善研究生升学政策。高校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退役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拥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每年安排不低于2%的推免生招生计划,专门招收本校应届毕业(含在部队服役期间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符合毕业条件,取得全日制学历学位,退役2年以内)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同时,扩大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21年起,国家扩大“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目前的每年5000人扩大到8000人。专项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直接下达至有关高校。

  放宽专升本条件限制。从2022年起,放宽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专科)大学生士兵升学条件限制,高职(专科)毕业生及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应征入伍,退役后在完成高职(专科)学业的前提下,可免试入读普通本科,或根据意愿入读成人本科。

  放宽复学转专业限制。除定向生、委培生以及国家、省禁止转专业的情形外,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复学,按学校有关规定在当年开放转专业的专业和人数范围内,不受专业门槛、成绩、学科限制,优先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免修相关课程。大学生退役复学后,可免修体育、军事技能、军事理论以及相关公共选修课程,具体课程及赋分办法由各高校制定,课程赋分要体现激励性。

  入伍经历视同实习经历。除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等有特殊要求的外,全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在校生(含高校新生)的入伍经历可作为毕业实习经历。

  征兵宣传要进教室、进宿舍、进操场、进食堂

  通知还提出,要搞好征兵宣传。要组织辅导员、退役大学生士兵骨干深入大学生群体,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精准宣传发动,确保征兵宣传进教室、进宿舍、进操场、进食堂,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大学毕业生士兵退出现役后,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或聘用;可获得津贴费、退役金、家庭优待金、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大学生学费资助、大学毕业生入伍补助;可享受国有企业招聘、落户等优惠政策。

  此外,优先培养入党。各高校党组织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接收预备党员时,将学生报名参军和应征入伍、报效祖国的思想政治表现纳入考评体系;在研究退役复学大学生入党申请时,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优先培养入党。

  通知还提出,各高校要结合实际,研究出台具有突破性、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热情。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