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港澳青年“乘风破浪” 在大湾区圆创新梦

13家粤港澳青创基地吸引752个团队入驻,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成

2020-07-01 07:07 来源:南方网 陈晓 昌道励

  落户广州天河“港澳青年之家”不到一年,广州我城科技有限公司已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打入资本市场。“内地有更广阔的发展市场,在港澳青年之家,我们项目发展更顺利。”公司联合创始人、澳门青年黄咏诗满怀信心。

  横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平台蓬勃发展。13家粤港、粤澳青年创业基地吸引752个港澳团队入驻,50多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壮大。

  横跨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机制持续完善。1亿元广东省科研资金“过河”支持9家港澳机构项目,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成,粤港联合资助计划累计支持项目174个。

  横跨粤港澳,创新要素流动的通道加速畅通。“一地两检”通关模式落地,粤港海关“跨境一锁”计划有效便利货物往来,粤港、粤澳合作办学项目“多点开花”。

  ▶平台建设

  50多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蓬勃发展

  从2016年首次来到广州南沙,短短4年间,香港青贤智汇创会主席谢晓虹不仅自己创业成功,还吸引带动7家外资企业入驻南沙“香港青创空间”,涵盖航运物流、文化传播、商品贸易、教育教学等领域。

  在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像谢晓虹一样,215个港澳青年创业团队正奋发追梦。“‘南沙速度’提升港澳青年创业温度!”谢晓虹说,这里概念好、市场大、政策足,未来将朝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网红”的目标前进。

  港澳青年乘风破浪,三地政府“建桥搭台”。

  “广东正全力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体系建设,联合、协调港澳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省港澳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省港澳办数据显示,目前,广东与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分别共建首批10家粤港青创基地和3家粤澳青创基地,已入驻香港、澳门青年创业团队518个、234个,分别吸纳香港、澳门创业就业人员921人、252人。

  同时,广东已建成广州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等50多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

  为了让港澳青年安居乐业,广东将港澳创业者纳入内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进一步拓宽港澳学生就业渠道。在粤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可享受就业补贴、租金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等扶持政策,并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当地存缴住房公积金。

  最近5年,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时常带着不同的青年创业团队往返粤港两地。“短短几年,香港已经涌现几千家初创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潜力大,营商环境好,给了他们‘上游’的绝佳机会。”邱达根说。

  一代又一代港澳青少年“接力”,踏足广东、认识广东。2015年以来,广东累计吸引港澳青少年33万多人次来粤深度交流,统筹实施青少年交流合作重点项目。

  ▶机制创新

  超亿元科研资金“过河”支持9家港澳机构

  “国之重器”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开放运行后,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纷至沓来,在此开展实验,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科技创新“强强联合”,有效带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当前,粤港澳三地依托粤港、粤澳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科技创新联动取得新突破:

  ——合作机制持续优化,更多粤港澳企业、机构享受改革红利。

  广东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科创12条”,在全国率先提出一系列具有超前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科研资金“过河”,2019年省财政跨境拨付科研资金累计超过1亿元,9家港澳机构获益。

  ——重大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三地形成更大创新合力。

  广东已建成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全省8354台(套)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向香港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开放共享;建立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实现对包括香港在内的大湾区城市全覆盖,服务港澳地区用户近200家。

  ——科技交流与创新合作更加紧密,促进创新要素进一步自由流动。

  广东落实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税负成本大幅降低。同时,粤港联合资助计划累计支持项目174个,总金额达1.74亿元。

  ▶设施联通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正逐步成型

  今年6月,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印发《广东省内海关全面落实两会部署 支持广东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若干措施》明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口岸改造建设,落实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在深圳莲塘口岸复制推广“一站式”通关模式。

  口岸改造建设加速,折射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流通。

  往来于粤港澳,跨境设施“硬联通”基础日益坚实。

  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口岸启用,“一地两检”模式极大便利两地居民出行。深圳湾口岸将分三步实现24小时通关,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启动,重建后将采取“一地两检”及更加便利通关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加速推进,将进一步便利港澳与内地的联系。

  粤港海关“跨境一锁”计划启动,至今已覆盖香港国际机场等12个主要清关点、广东境内6个公路口岸和53个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涵盖大湾区内地9市。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跨境一锁”试点货车中,平均每日约有10车次货物无需在香港陆路口岸查验。在香港段,可节省约20工作小时的查验时间;在内地段,每次进口通关时间节省约26分钟。

  生活在粤港澳,社会民生“软联通”水平不断提升。

  率先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取消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许可、解决来粤未就业港澳居民参加当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便利港澳居民购房政策……一系列政策逐步实施,为港澳居民在粤生活、就业创造便利。

  广东还积极推进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全省可招收港澳青年的高校达54所;25所中小学校开设港澳子弟学校或子弟班,其中广州市首试在公办学校、百年名校中开设。

  横跨粤港澳三地,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正逐步成型。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昌道励

  统筹:郑佳欣 吴哲

编辑:许萌萌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